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煤中通常含有0.25%~7%的硫,以硫酸盐、硫铁矿硫和有机硫三种形式存在.煤在燃烧的过程中,可燃硫生成SO2和SO3随烟气排入大气,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脱硫技术为石灰石(石灰)--石膏法,即用石灰石或石灰作吸附剂,与SO2反应生成石膏.这种常规工艺存在着流程长、环节多、产生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废水等问题,亟待研究开发脱硫率高、成本低、能耗少,且无二次污染问题的燃煤脱硫高新技术.在本文中,将介绍目前燃煤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煤中通常含有0.25%-7%的硫,以硫酸盐、硫铁矿硫和有机硫三种形式存在。煤在燃烧的过程中,可燃硫生成SO2和SO3随烟气排入大气,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脱硫技术为石灰石(石灰)——石膏法,即用石灰石或石灰作吸附剂,与SO2反应生成石膏。这种常规工艺存在着流程长、环节多、产生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废水等问题,亟待研究开发脱硫率高、成本低、能耗少,且无二次污染问题的燃煤脱硫高新技术。在本文中,将介绍目前燃煤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大型火力发电厂锅炉尾气中含有大量硫,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石灰石-石膏法作为一种火力电厂锅炉烟气脱硫方法,由于工艺成熟、适应于大型锅炉所产生的烟气脱硫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国家优质煤种计划供应数量的下降,煤价逐年攀升,锅炉燃用高硫煤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方法也逐渐显示出不适应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氨法脱硫等其他脱硫方法日益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国内烧结烟气脱硝现状,并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活性炭(焦)、臭氧氧化法三种主流烧结烟气脱硝工艺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攀钢钒公司高硫烧结烟气的特点,以及国内已有脱硝工艺的优缺点,提出攀钢钒公司烧结烟气治理应采取先脱硫后脱硝,采用中高温SCR脱硝工艺技术,同时针对该脱硝工艺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为攀钢钒公司高硫烧结烟气脱硝项目的设计及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入一个无因次因子ε来预测钙-钙双碱法烟气脱硫体系中的脱硫效率.同时,讨论了主要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这个无因次因子代表了钙-钙双碱法烟气脱硫系统的脱硫能力,主要由Ca2 浓度、液气比、吸收液pH值、吸收液中硫酸根离子与总硫离子之比、进口烟气SO2浓度5个参数确定.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得到了预测脱硫效率的半经验关系式,该式有明确物理意义,可以为工程设计和经济核算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改进和优化传统流态化烟气脱硫装置结构的基础上,开发了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研究了脱硫剂在脱硫塔外部增湿活化和内循环流化床干式洗涤烟气的工艺配置,考察了趋近绝热饱和温度△T、进口烟气温度Ti、钙硫摩尔比nCa/nS、SO2入口体积分数φ、表观气速u等参数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趋近绝热饱和温度和钙硫摩尔比影响脱硫率最明显;在u=2.5 m/s,Ti=140℃,φ=1.0×10-3,nCa/nS=1.2~1.3,△T=12~15℃的条件下,该烟气脱硫工艺系统可获得85%左右的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7.
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柴油中硫含量对于提高汽车尾气排放质量从而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产超低硫柴油的技术主要有加氢脱硫(HDS)和非加氢脱硫两大方法。概述了深度加氢脱硫的机理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柴油的深度加氢脱硫需要有效分解馏分油中的4,6-二苯并噻吩(4,6-DMDBT)等难脱除的化合物。提出了研制高活性深度HDS催化剂的思路和途径并介绍了近年国内外柴油深度加氢脱硫研究的成果。此外对非加氢脱硫技术中的吸附法、氧化法和生物技术深度脱硫的研究近况也做了介绍。加氢方法和非加氢方法的有机结合是十分有前途的生产超低硫柴油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大铁钼即铁钼转化器,是硝铵生产装置中的重要设备.它是将湿法脱硫后焦炉气中的有机硫,经铁钼触媒进行加氢反应,转化成无机硫的反应.我厂使用的铁钼触媒是沈阳催化剂厂生产的,型号是T202型有机硫加氢催化剂.铁钼触媒的好与坏,是看其转化率是多少,转化率高,有机硫能得到充分的转化,变成无机硫;转化率低,有机硫得不到充分的转化,使后系统触媒在吸收H2S时增加困难,甚至使有机硫带入后系统,影响到转化一、二段炉,使一、二段炉出口指标不合格,能造成转化一段炉触媒中毒.  相似文献   

9.
技术转让     
<正> 一种打火机用无硫香昧液化丁烷气及其生产技术该生产方法主要采用两步脱硫和加入特殊配方的香料,使其生产出无硫化氢臭味而具果香、花香等多种香型的液化丁烷气,适用于作各种电子、电石气体打火机的液体燃料。该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纳米氧化锌脱硫剂的活性及避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三元纳米锌基脱硫剂(CFZ),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脱硫剂的组分,利用XRD和TEM等对脱硫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室温脱硫性能及再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Zn、Ce和Fe的原子比为0.7∶0.01∶0.05时,其脱硫效果最佳,硫容为5.2%;由于掺杂物的存在,低温焙烧时,CFZ的粒径增幅不大,当焙烧温度升高到570℃时,其晶粒尺寸增大到46.8nm;硫化过程中氧分压为5%时,脱硫剂使用寿命最长为330min,且该纳米脱硫剂可直接通入空气进行连续5次的硫化/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1.
石油脱硫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国对燃油硫含量的严格限制,利用微生物脱除石油及其产品中的有机硫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石油脱硫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并对石油脱硫微生物的研究方向及石油微生物脱硫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石油脱硫微生物的工业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吴荣灿 《河南科技》2013,(8):220-221
烟气脱硫工程是电力工程中的一部分,集中体现了电力工程中的环保环节,脱硫工程按照脱除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湿法脱硫、氨法脱硫、活性焦脱硫、海水脱硫、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工艺、镁法和双碱法脱硫工艺等,做好脱硫工程建设施工的组织管理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工程建设的介绍,探讨了干法脱硫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中的组织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干法脱硫工程建设施工组织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煤粒的微波脱硫,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硫铁矿FeS_2转变为中等磁性的非化学计量的磁黄铁矿Fe_(1-α)S(0相似文献   

14.
<正> 许多病人拒绝眼科手术,那是因为惧怕没有适宜的仪器设备为其恢复视力。国外有人制出一种PAM仪,医生可以借助该机器很精确的光束(0.1mm宽)穿透白内障,以判断是否可将白内障摘除。该法系在白内障后侧,以加宽的光束对准一个标准视力表,  相似文献   

15.
<正>燃煤产生的SO2、NOx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境,并成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环境题。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湿法烟气脱硫(FGD)与选择性催化原(SCR)的组合达到联合脱硫脱硝的目的。但这种分级治理式存在着占地面积大、投资运行费用高等缺点。近年来,负载渡型金属氧化物干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由于其在同一套统中能实现同时脱硫脱硝,因而具有设备精简,占地面积小,  相似文献   

16.
随着"雾霾"的普遍蔓延,化工等能源产业的环境治理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脱硫技术是湿法脱硫方法,包括石灰-石膏湿法、微生物法和海水烟气法等。基于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优势,本文结合国外的研究状况,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趋势,阐述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替加氟和3-对甲苯磺酰基丙炔为原料,制备出替加氟炔烃化合物,继而以廉价的氢氧化铯作为催化剂,催化替加氟炔烃和二芳基二硫(硒)醚反应,高立体、区域选择性制备硫(硒)代替加氟烯烃.该方法具有环境友好,产率高,反应条件温和,立体、区域选择性高等优点,为硫(硒)代替加氟烯烃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新方法.该类硫(硒)代替加氟烯烃化合物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8.
利锋 《松辽学刊》2004,25(1):64-66
在阐明电子束照射法脱硫脱氮技术的机理、流程、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工艺在应用于燃烧发电厂废气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经济、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砷是环境监测的主要毒物之一。在环境监测中,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法(简称有机银盐法)测定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法需要吡啶或氯仿做溶剂,试剂毒性较大,这是该法致命的弱点,后来出现了砷铋钼兰光度分析法,克服了有机银盐光度分析  相似文献   

20.
常温纳米ZnO脱硫剂制备方法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许多行业中的工艺过程需要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精脱硫,开发常温ZnO高效脱硫剂具有现实意义。纳米ZnO从结构上满足了在常温条件下提高ZnO硫容的条件。本文介绍了多种制备纳米ZnO脱硫剂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从产品质量、操作条件、经济成本、工业实现程度等几个方面,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后认为:直接沉淀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制备纳米ZnO脱硫剂的方法,制备的纳米ZnO脱硫剂具有良好的脱硫效果和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