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正>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也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祭典作为湄洲妈祖信仰习俗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仪式自成一体,内容独特,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妈祖祭典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举行,妈祖信徒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向妈祖献礼、膜拜,以表达对妈祖的虔诚和对  相似文献   

2.
当前“妈祖热”已经成为不争事实,除了庙宇大规模的重建、扩建、新建外,妈祖信仰在整个民间信仰体系中一枝独秀,沉寂多年的民俗祭典、分灵进香、绕境巡安等重新在民间热烈展演,并出现了台湾民俗、信仰回传福建的新现象。2009年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妈祖热”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经济发展、政策宽松、传统驱使、政府支持和寻根谒祖热的刺激共同促成了当前了“妈祖热”,政府、民众和庙堂也要“妈祖热”的现状中反思自身在构建和谐宗教、和谐社会中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3.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F0002-F0002,F0003
莆田学院作为妈祖文化发祥地莆田市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多年来致力于开展妈祖文化研究,2005年成立了妈祖文化研究所;2008年升级为妈祖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通过整合校内学术力量与资源,组建了妈祖文化研究院,下设妈祖学、妈祖信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4.
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标志着妈祖信俗的开发要提升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次。从妈祖信俗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入手,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莆田妈祖信俗开发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莆田妈祖信俗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封片卡”的类别和特征。信封着重介绍妈祖信俗邮资信封、首日封、纪念封和签名封;明信片着重介绍妈祖信俗邮资明信片、极限明信片和邮制明信片;卡着重介绍妈祖贺年邮资信卡。通过对妈祖信俗“封片卡”3个特征的分析,揭示利用“封片卡”更好彰显妈祖的功德和大爱。更好地促进集邮文化和妈祖文化的良性结合。  相似文献   

6.
概述中国香港和澳门妈祖信仰传播过程及宫庙状况,比较港澳两地妈祖信仰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以深入认识妈祖信仰的性质及了解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互动之间应该实现良性互动。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重大,利用潜力极大,文章分析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互动机制:平衡机制、动力机制和创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三种互动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和混合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的日益狭窄、文化一体化的消解与外来文化涌入带来的冲击、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后继乏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限投入,致使目前邢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可通过开展生产性和建立传承人基地、培训辅导传承机制、发展广场文化、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记录、拓宽宣传广度、加大经费投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等措施对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指出广东是最早传播妈祖信仰的地区之一。通过考察闽人入粤与妈祖信仰传入的关系,综述粤地各区妈祖宫庙的分布概况,分析妈祖信仰与南粤文化的融合,探讨其在粤地“被创造”的嬗变过程及特色。  相似文献   

10.
福建妈祖民间美术造型品类丰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造型分平面造型、立面造型和综合造型;具有实用性与功利性、完美性与象征性、随意性与概括性、抽象性与程式性的特征。这些经过漫长的时空锤炼,高度浓缩了的地域文化,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与社会、大传统与小传统互动的角度考察妈祖神话演化过程隐喻的历史,认为妈祖神话演化的过程折射出海洋经济 农业经济文化的夹缝中生存变异的命运,是古代福建地方社会与国家力量斗争妥协历史的展演。这种不断的互动和交换使妈祖信仰的解释以及妈祖的象征意义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造成了妈祖信仰二元一体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2.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播的一种特定方式。在构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时,必须重视内外部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环境变化历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陷入非语境化境地,这就会极大地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当根据当前的时代环境,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非物质文化传播路径,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使其完整地交到后代子孙手里。  相似文献   

13.
李雪 《科技资讯》2009,(32):247-247,249
在科技不断发展,现代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生存危机。本文以多个案例为启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现代生活的渗透性角度出发,浅析如何更好的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之奇葩。它是一种海洋文化、和平文化、寻根文化、兼容文化和美德文化。在千年历史的传承和变异中,妈祖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不断分化和演进。文章在分析妈祖信仰文化社会功用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角度剖析了妈祖文化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对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旨在准确把握妈祖信仰,进一步发挥妈祖信仰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在科技不断发展,现代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生存危机.本文以多个案例为启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现代生活的渗透性角度出发,浅析如何更好的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福建莆田是妈祖信仰诞生地,其信仰的重要物质载体妈祖宫庙始建于宋代;莆田境内妈祖宫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现有相关研究在完整性和规范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文章运用GIS方法,揭示了宋代以来福建莆田境内妈祖宫庙的空间分布和历史变迁特征,针对妈祖宫庙的分布态势和管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其重要承载者与传递者,他们对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前景具有相当程度的决定作用,了解传承人的真实意愿和现实需求,对提供行之有效的保护具有基础意义。我们应该立足现实,从文化多样性的大视野上、从中华文化传承角度来思考问题,培育文化生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档案管理视角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生存空间极速锐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境况不佳、保护意识不强、后续从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导致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传承下来。因此,必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文从档案管理视角来探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以促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山西递、宏村、唐模等古村落,保留许多完好的“祠堂”,这是历史文物。“活态传承”的“祠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在于它“活态性”。“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魂”。建设文化生态区一定要守住这个“真魂”,具有神圣仪式性的民间信仰类民俗活动不能以纯粹的“表演”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20.
黄山西递、宏村、唐模等古村落,保留许多完好的"祠堂",这是历史文物."活态传承"的"祠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在于它"活态性"."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魂".建设文化生态区一定要守住这个"真魂",具有神圣仪式性的民间信仰类民俗活动不能以纯粹的"表演"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