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魂脱壳,是许多神秘小说或恐怖小说中常常出现的场景。在一些科幻小说中,则是让意识脱离肉身单独存在,这脱离躯壳的意识也可以活动和思考。这些看似不可能的场景,在脑科学家的帮助下未来有可能会变成现实。现在,已经有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培育不需要肉身的人脑,或是让人脑脱离肉身还能继续生存。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在对大脑感知进行研究后认为,所谓意识溢出体外的现象只不过是大脑理解死亡的方式。曾有不少濒临死亡的人表示有过意识脱离躯体浮在上空,或是看到亮光的经历。但是据科学家的说法,这些只是大脑在处理死亡的过程中做出的反应。"灵魂出窍"的感觉是大脑对我们耍的"小花招"。  相似文献   

3.
白石 《科学24小时》2013,(12):51-51
<正>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存在?我为什么会这样想问题?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有什么区别?灵魂能不能脱离我的肉身独立存在?从古至今,这些问题都困扰着许多哲学家、科学家乃至我们每一个人。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要更好地认识自我,不能光靠哲学思辨,还得要对脑部活动的本质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才行。  相似文献   

4.
夜幕降临,圣母树林中一株株灵魂树发出明亮的光芒,照亮了夜晚,营造出动人心魄的浪漫气氛。这是美国科幻片《阿凡达》中的一个场景。英国科学家西奥·桑德逊等人表示,让植物发光是完全有可能的。在不久的将来,一些城市街道旁的大树会在夜晚发出明亮的光芒,原有的路灯就该"退休"了。  相似文献   

5.
<正>长久以来,在人脑中植入芯片使之变成超人的场景在科幻电影里时有出现。现在,"脑机界面"成了科技界的新热点,相信未来电影里看似不可思议的情节也会逐渐变成现实。"脑机界面"系统提供了一个脑部和电脑直接沟通的管道,科学家预测这项科技有可能减少神经损伤导致的肢体不便,并重新唤醒患者瘫痪的肌肉。  相似文献   

6.
夜幕降临,圣母树林中一株株灵魂树发出明亮的光芒,照亮了夜晚,营造出动人心魄的浪漫气氛.这是美国科幻片<阿凡达>中的一个场景.英国科学家西奥·桑德逊等人表示,让植物发光是完全有可能的.在不久的将来,一些城市街道旁的大树会在夜晚发出明亮的光芒,原有的路灯就该"退休"了.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已经能对许多自然现象进行预测。比如,明天会不会下雨,明年小行星会不会撞击地球.某地的活火山会不会在下个月爆发。但是,科学家却很难预测一个人在下一分钟想什么:他会产生一个积极的想法.还是会冒出一个罪恶的念头?科学家的共识是,自然界中最复杂、最难研究的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在的东西,那就是人类的思维。科学家认为,如果能绘制出人脑活动图谱,就可以了解人脑的运行机理.从而可以监测人们的思维活动,也可以检测脑部疾病。  相似文献   

8.
广角镜     
大脑随人一起长人们一般都认为,人的智力与生俱有,即所谓“天资”。然而,最近在《自然》杂志上。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发表了他们多年的研究绪果:人脑直到青春期还在发展,“年轻人的行为决定了他们的智力情况”。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巩大学和加拿大的科学家,使用磁共振扫描仪,对3到15岁的试验者进行了三维摄影,观察他们脑部的变化。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如此详细地研究人脑的发展变化。观测的时间从两周到四年。他们主要观察连接人脑两半球的中间部分的形状和大小的改变,因为这个部分是人脑其他区域活动的指示器。科学家观察到,在人脑的某…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世界,科学家们已经能对许多自然现象进行预测。比如,明天会不会下雨?明年小行星会不会撞击地球?某地的活火山会不会在下个月爆发?但是,科学家却很难预测一个人在下一分钟想什么,他会产生一个积极的想法,还是会冒出一个罪恶的念头?由此,科学家达成了一个共识:自然界中最复杂、最难研究的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人体内在的东西——人类的思维。科学家认为,如果能绘制出人脑活动图谱,就可以了解人脑的运行机理,监测人们的思维活动,也可以检测脑部疾病。  相似文献   

10.
意识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认为,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可归结为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运动形式。人的意识现象不能例外,它也是一种物质的运动形式。恩格斯说过:“物质的运动,不仅是粗糙的机械运动、单纯的位置移动,而且还有热和光、电压和磁压、化学的化合和分解、生命和意识。”心理、意识现象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的运动形式。我们所以说人脑是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这是因为人脑的运动(活动)把五种物质运动的形式融合在一起,高度综合地表现了五种物质运动的形式。这也是人脑同别的任何物质根本区别的地方。然而,人脑活动高度综合表现的五  相似文献   

11.
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怎样开始的?人类自脱离了野蛮开始认识周围世界起就一直在思索生命的起源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即使在今天它仍然是宇宙间最为神秘的问题之一。20世纪初,科学家找到了一些零碎的证据,证明地球上的生命不是神或上帝创造的,而在以前人们大都认为生命是由上帝创造,其中不乏有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今天,为了确定生命的起源,科学家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我们自己星球的生命,一些科学家在寻找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或卫星的生命或生物化石,还有一些科学家试图探测遥远行星的大气层中的生命因子,或探测其他星球的智慧生命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来探测生命……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春季,欧盟和美国分别启动耗资巨大的脑研究计划——欧盟的"人脑计划"和美国的"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引起全球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这同样也引起了中国广大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们的关注。为此我刊特组织了《脑科学》的专栏,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脑科学中有关心智游移、意识、视觉,以及脑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领域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大胆的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的神经网络能否通过一个电脑程序来运行呢"您的躯体生命已结束;机械生命已开启。"在加州,一些激进的科学家和身为亿万富翁的赞助者认为,延长人类寿命的技术——通过意识上传使其在与身体分离的状态下存在——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或许不久将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当你躺在手术台上,在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身体却无法动弹。  相似文献   

14.
重力是一种很奇妙的力量:它能让我们脚踏实地,也能把地球束缚在太阳的周围。科学家最近提议,为了让那些可能与地球相撞的巨型小行星脱离其原来的飞行轨道,可以利用“重力牵引机”。虽然大天体撞上地球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一旦撞上后  相似文献   

15.
在电影《阿凡达》中,科学家将人类DNA与潘多拉星球土著纳美人DNA合成后人工培育成“阿凡达”的肉体替身,并通过人类的意识对其进行“远程控制”。眼下,美国军方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以下简称DARPA)2013年预算报告中披露,他们正在进行一项名为“阿凡达”的研究项目,打算在未来打造出像电影《阿凡达》中一样可用人脑远程控制的“机器人军团”。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使用正变得越来越频繁,让人类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美国科学家正试图让机器人来完成我们心中的想法。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拉杰什.瑞奥展示了他们最新研制成功的脑电波控制机器人。演示者戴上一顶特制的帽子,这顶帽子上共有32个独立的电极与大脑头皮接触。通过接受人脑思维产生的脑电波,这台机器人可以完  相似文献   

17.
大家知道,人为万物之灵,人类和别的动物比较,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头脑发达。既然如此,那么从结构角度来看,人脑优越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让我们来比一比脑子的大小吧!人脑的平均重量是1300克,这个数值比起许多动物来都要大得多,但却称不上"绝对冠军"。因为一些大  相似文献   

18.
原春琳 《科学之友》2004,(10):34-36
时下,在一些学术网站的论坛上,一场关于中国有无必要进行“大科学”项目的论争“烽火”经久不息。这场“烽火”是由11名华人生物科学家点燃的。他们在致中国政府高层的一封信中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健康的改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几乎所有这些重大发现都不是在事先预测和计划的科研项目中取得的。与此相反,这些发现是通过科学家在小实验室中用各自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所获得的。相比之下,一些大型的生物医学计划科研项目不但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反而阻碍了良性竞争,扼杀了科学家的创造性,也严重妨碍了人才培养。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的呼吁受到一些海内外科学家的热烈响应。但一些科学家也对此作出回应:我们做“大科学”项目是希望举全国之力,在一些科学领域让中国尽早进入国际竞争行列。唇枪舌战中,海内外科学家企盼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可见,这场争论,也许没有最终答案,但可以预见,它必将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宽大的房间、奢华的庭院、殷实的寡妇、鲜为人知的生活——这就是露丝·伦戴尔(RuthRendell)给人的印象。但这个半躺在米黄色长靠椅上的纤瘦的黑衣老太太未免太让人超乎想象。露丝被许多人看作是活着的伟大犯罪小说家。她小说中的场景常常也与现实中的某些场景相吻合。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20.
能“移植”的电脑将人脑和电脑合二为一,一直是科学家所追求的梦想。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将芯片安装在人脑壳底部神经中枢之外,神经束通过芯片与人脑发生联系,人脑所产生的每一次思维,都会在大脑的500多亿个神经细胞中留下电子活动轨迹,而这些轨迹又都会在电脑芯片上反映出来,从而形成人的思维与物质世界之间信息交流的“通道”。可“穿戴”的电脑所谓可穿戴式电脑(WEC),通常包括一条特制的腰带或背心(电脑主要运算部件夹层)、无线语音处理器、供电系统和头盔式液晶显示器等,与人的身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功能上讲,它具有全语音操作和实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