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自组装半胱胺在压电石英金电极上,用缩合剂(EDC和NHS)将羧基化碳纳米管和乙肝表面抗体连接到半胱胺膜,构建乙肝表面抗原的一种新的生物压电免疫传感器。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7.268 Hz/(μg/mL),线性范围为0.05μg/mL-15μg/mL,并能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种基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和金溶胶,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固定在铂金电极上,用来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一种新型电位型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制作简单、响应时间较短(<3min)、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线性范围是4 4μg/L~240μg/L,检出限(3σ)为1 4μg/L.将该电极用于临床上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与酶联免疫法相比,符合率为91 3%.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探讨构建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及灵敏性的用于检测甲胎蛋白(AFP)的新型非标记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本实验采用基于多巴胺的自聚合反应,在PB-Fe3O4表面形成聚多巴胺膜,置于氯金酸溶液中修饰纳米金,制得具有富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纳米金/聚多巴胺/普鲁士蓝/四氧化三铁(Au-Dopa-PB-Fe3O4);将纳米复合材料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利用纳米金将甲胎蛋白抗体固定化,并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电极表面非特异结合位点,构建出一种新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结果显示,该纳米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和TEM进行表征,聚多巴胺包覆层能有效增加普鲁士蓝稳定性,并为电极表面保持免疫蛋白的活性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同时,纳米金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比表面积,能增加免疫蛋白的固载数量,从而增强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由此可知,在优化条件下,免疫传感器对甲胎蛋白的检测范围为0.05 ng~30 ng/m L检出限为0.02 ng/m L。此外,该免疫传感器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及灵敏性。  相似文献   

4.
研制了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检测对象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半胱胺,戊二醛进行醛基化,最后通过竞争组装在自组装膜上同时固定乙肝表面抗体和硫堇,在PBS底液中以硫堇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还原峰电流的下降[△/p(%)]对乙肝表面抗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结果表明,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丙肝阳性对照血清对其无干扰△/p随HBsAg的质量浓度(P)的增加而增大.HBsAg的质量浓度在0.85×10~(-2)~5.12×10~(-2)μg/mL时,线性方程为△/p=5.19+1.56×ρ,相关系数为0.981 5;HBsAg的质量浓度在0.32~1.28μg/mL时,线性方程为△/p=17.05+0.075×ρ,相关系数为0.990 6.并取临床血清进行检测,探索该传感器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中空囊状银钯铂复合纳米材料,并以此为标记物,研制了一种标记型癌胚抗原(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免疫传感器用于CEA的快速检测.首先利用Au-SH键将CEA抗体(anti-CEA)固定在金电极表面,与CEA抗原免疫结合后,再与银钯铂复合纳米材料标记过的anti-CEA结合,制成夹心型的免疫传感器.考察了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同时研究了培育时间和抗体固定浓度等实验条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在CEA抗原质量浓度为0.1~40 ng/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03 ng/mL.实验结果表明: 该免疫传感器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报道了一种利用微铂电极作为支撑制备双层类脂膜免疫传感器来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新方法。该法将乙肝表面抗体(HBsAg)嵌入双层类脂膜(BLM)中,利用抗体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而产生的电位变化来检测HBsAg。该法能初步鉴定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沉积方法将纳米级的金溶胶沉积在玻碳(GC)电极表面,再自组装固定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研制成AFP免疫传感器.研究了电极修饰过程中的纳米金沉积时间、抗体吸附时间、测试液pH值、温度等实验条件和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在AFP浓度为2~60 ng/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制作简单,响应快,能满足实际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组装技术,以L-半胱氨酸为基底结合纳米金(NanO-Au),然后再固定抗体,利用L-半胱氨酸对多巴胺的直接电催化作用放大电信号,制备了无酶标记且无电子媒介体的h-IgG电流型免疫传感器.通过交流阻抗、差示脉冲技术考察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并对该免疫传感器的作用机理及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免疫反应发生后,将电极转入含多巴胺的缓冲溶液中,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得h-IgG线性范围为0.80~90 ng/mL,检出限为0.25 ng/mL.实验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抗体包被纳米金多层自组装膜的HCG安培免疫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nti-HCG)包被巯基丁二酰胺(HL)/纳米金(AuNPs)多层膜修饰金电极的免疫传感器(AU |{HL/AuNPs}n-anti-HCG),用于检测人唾液中的HCG.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在Au电极表面交替修饰多层{HL/AuNPs}n膜,再通过膜内的AuNPs吸附anti-HCG,构筑了HCG安培免疫传感器.以K3Fe(CN)6为探针,在pH 7.0的PBS缓冲液中加入HCG,随着HCG与电极表面anti-HCG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使得K3Fe(CN)6在电极表面的响应电流减小,减小量(Ip)与膜表面的免疫反应程度相关,以此作为HCG定量的依据.对各修饰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和定量分析.实验表明:该免疫传感电极中{HL/AuNPs}n膜内存在的大量AuNPs显著增加了anti-HCG吸附量,从而使得其HCG检测范围变宽(0.1~100 mg/L),检出下限为0.056 mg/L(3σ).  相似文献   

10.
氮掺杂多孔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邻苯二胺具有丰富的氨基以及亚氨基,能提高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性能。本文构建了一种具有较高选择性和稳定性以及灵敏性的无标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甲胎蛋白(AFP)。基于氮参杂多孔碳/聚邻苯二胺修饰电极表面,采用循环伏安(CV)及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在优化的条件下,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相应电流与AFP的浓度在0.005-100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006 ng/mL。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实验构建了一种检测人免疫球蛋白G(人IgG)的竞争型免疫传感器.采用层层组装的方法将IgG抗体固定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的金电极表面,基于待测IgG与IgG抗原标记的、内部包裹Ru(bpy)23+的脂质体之间的竞争,实现对人IgG的检测.结果表明,电化学发光强度与人IgG的浓度在0.1-3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803.1-206.2x(ng/mL)(n=6,R=0.99),检出限为0.05 ng/mL.对人血清中IgG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研制基于甲胎蛋白抗体(Ab-AFP)和巯基丁二酰胺铜(II)(CuL)共固定修饰金电极(Au| Ab-AFP/Al2O3/CuL)的免疫传感器,用于测定人血清中AFP抗原水平.该免疫传感器是利用自组装和溶胶凝胶技术,将AFP抗体分子固定在CuL自组装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而成.电极表面的CuL具有电活性,对H2O2有良好的电化学还原催化.当该免疫传感器在含AFP样品的溶液中于28 ℃温育30 min后,AFP抗原与Ab-AFP抗体分子的免疫结合物导致CuL的电子传递被部分阻碍,使CuL对H2O2 电催化还原  相似文献   

13.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为黏合剂制备了碳糊电极.利用石墨烯和金纳米修饰碳糊电极,通过金纳米的吸附能力将癌胚抗体修饰到电极表面制成免疫传感器,用于癌胚抗原的灵敏测定.利用循环伏安法对传感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修饰电极显著地促进了电子在电极表面的传递速度,提高了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在优化条件下,峰电流变化值与癌胚抗原的浓度在0.5~5.0μg/L和5.0~12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信噪比等于3时,癌胚抗原的检出限为0.05μg/L.新方法被应用于人血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聚邻苯二胺(POPD)修饰碳糊电极(CPE/POPD),然后在CPE/POPD上电沉积普鲁士蓝(PB) 和纳米金(GNPs),制备CPE/POPD/PB-GNPs电极,最后将羊抗小鼠IgG通过金-氨键固定在CPE/POPD/ PB-GNPs上,从而制得一种免疫传感器(CPE/POPD/PB-GNPs/Ab).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对电极的修饰过程进行表征.利用所制备的免疫传感器对溶液中的小鼠IgG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0×10-5 μg/L和1.0×04 μg/L 2种浓度下,免疫传感器均得到了很稳定的电位响应信号,响应时间不超过3 min.所制备的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检测范围宽、成本低廉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15.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1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妇乙型肝炎或表面抗原阳性者对胎儿的影响已得到公认,本文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进行母婴传播的阻断疗效观察,显示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治疗组的阻断成功率为97.1%,疫苗接种成功率为82.4%,而未接种母婴阻断的乙肝病毒感染为15.96%,疫苗接种成功率为57.1%,明显低于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Hepatitis B polypeptide vaccine preparation in micelle form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J Skelly  C R Howard  A J Zuckerman 《Nature》1981,290(5801):51-54
The immunoprophylaxis of hepatitis B is hampered by the lack of a technique for growing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 tissue culture. Plasma from persistently infected individuals, one source of viral antigen, contains characteristic 22-nm spherical particles which share a common antigen (th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or HBsAg) with the outer envelope of the 42-nm double-shelled DNA virus. Highly purified inactivated 22-nm particles have been shown to be safe and to confer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HBV in a recent large-scale clinical trial. We have already described the extraction from the particles of a complex of two proteins which are antigenic determinants of HBV--the polypeptide with molecular weight (MW) between 22,000 and 24,000 (called p23) and the glycosylated polypeptide (called gp28) with MW in the range 26,000--29,000 which is thought to be the glycosylated form of p23. We now report the preparation from this complex of water-soluble protein micelles which may be a suitable basis for a second-generation hepatitis B vaccin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感染实验小鼠对乙肝疫苗效价评价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经口灌胃MNV,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第三部乙肝疫苗效价测定方法,将乙肝疫苗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免疫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于免疫后第7...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化学法,在低电位下壳聚糖与氯金酸混合为电解液,直接共沉积,制备出金-壳聚糖纳米复合膜修饰的电极.实验考查了壳聚糖与氯金酸质量比对金-壳聚糖纳米复合膜形貌的影响、不同沉积时间对其形貌的影响及不同沉积电位对复合膜的活性表面积的影响.并用此复合膜成功固定了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研制成无电子媒介的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传感器.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免疫传感器的制作过程和电化学特性.考察了电极修饰过程中的抗原、抗体培育时间、pH值、温度等条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在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0.2~100mIU/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1mIU/mL.  相似文献   

19.
将石墨烯和壳聚糖的复合物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利用壳聚糖对纳米金的吸附将其修饰到上述电极,以纳米金对抗体的良好亲和力将酪蛋白抗体修饰到电极表面制成免疫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对传感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和纳米金有效地促进了电子的传递速度,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在优化条件下,响应电流与酪蛋白浓度的对数在10~10 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μg/L(S/N=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