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邓小平经济法思想是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在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较完整地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理论体系.邓小平经济法思想主要由其对法和经济的关系的认识、企业法律制度和经济法体系等内容构成,为我国新时代的经济法理论研究和经济法体系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特征、理念、功用、价值等基本原理论述了经济法以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自从党和国家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来,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成为学术热点,而笔者将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探讨经济法的角度也正是对这一时代主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3.
张延明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6):26-27,37
"经济法"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部门,"市场经济"属于经济学范畴.从经济法产生背景及立法者对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诉求,决定了经济法立法取决于立法者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取决于被官方及当时社会所公认的主流经济学理念.可以说经济法就是把主流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运行所需的条件,及克服市场缺陷的方法等观念的制度化.现代经济法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之法的观点已经基本得到了法学界的认同.本文就以我国市场经济的进程和我国经济法近年来的发展为例,来认识现代经济法是市场经济之法,市场经济与现代经济法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不可互缺,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经济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是一个年轻的法律部门,产生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是市场失灵、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我国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催生了我国的经济法,经济法产生后也推动了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我国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经济法更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肯定经济法发展的成就,展望未来经济法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法还不是很成熟,许多经济立法亟待制定和完善。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法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金融资产结构是区域金融结构的重要方面,我国西部地区金融资产总体结构存在着非货币化进程缓慢、债券与股票资产发展趋势相悖、企业资信评估失信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将严重影响我国西部开发的战略布署,必将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依据<中国教育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宏伟目标,在深入研究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着重对未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从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含义和途径及未来体育课程发展趋势,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医院图书馆要想贴合时代发展和内外部需求,必须寻求新的服务方式.分析了医院图书馆在现代化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诸如馆藏资源共建共享缺乏、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数字化建设进程落后等问题,阐述了医院图书馆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与优势,提出了推动医院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法对经济关系调整之历史发展的逻辑结果。自诞生之日起。经济法就承担起了民法和行政法无法承担的克服和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等双重历史使命。经济法对构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公平竞争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经济法教学内容和体例有许多不适应立法现状的情况.经济法内容和体例的安排,应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特殊性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有其制度上的优势,这是由经济法的法律本位、理念及其制度设计等决定的.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经济法的利益协调功能及其在制度建构上的现代性有助于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减缓气候变暖要求建立和完善我国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经济法法律制度,加强经济法执法,并通过经济法制度来促进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遴选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布依族的婚俗习惯与法律调整现实,以新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为时代背景,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部分婚俗习惯得以在法律中留存的理论根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少数民族婚姻立法的发展与走向是法学思维理性反思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治建设在“三重转变”、人治与法治、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关系中,虽要面对破旧立新的复杂性,但也容易形成未来发展趋势的规划。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变革运动,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法治建设拨开了迷雾。从宏观到微观,中国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进行了法治变革,但中国法治建设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中国固有的人治传统的影响和西方化的法治实践的挑战。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考虑,中国法治建设需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路径,形成以健全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善社会权利救济途径为路径的促进社会和谐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流转一直为我国现行法律所禁止。这一起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尽管学术界在我国农地使用权能否流转问题上争议很大,但随着这一法律制度得以支撑的经济基础的丧失、对经济建设阻碍作用的凸现以及法律的公平性遭到质疑,解禁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流转已为大势所趋。我国应当因势利导在正确的立法理念指导下,完善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配套法律机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开禁宅基地等农地使用权的流转,科学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4.
竞争法律制度的构建,是法律对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回应.竞争法律制度的完善,又需要经济学理论的支撑.因此,从法经济学的视角解析竞争本身,有利于从法律制度上不断完善对竞争的规制,保障和促进竞争,从而构建与维护合理高效的竞争秩序,推动市场经济和谐繁荣发展.采取经济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各种类型的竞争及其效用、竞争的性质、竞争的豁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我国竞争法律制度的完善必须首先明确竞争法的调整对象是存在垄断因素的"有效竞争";竞争的豁免虽然不可避免,但仍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竞争法律制度必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属于大陆法系的国家,但是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的法律渊源与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渊源开始走向趋合之势,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遵循先例判决现象地不断出现,使得这种趋合之势更加明显。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与英美法系国家在法律哲学基础以及判例适用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判例法仍然不能成为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规所体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理,是经济规律与法律科学结合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确立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对健全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仅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的本质特征,还要体现我国信守对世贸组织的承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也应随之注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物权法制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物权法,完善民事立法,对我国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意义和作用.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是合法财产的一体保护;在物权变动规则中,应确立物权变动和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重构一个与行政管理权脱钩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物权立法要进一步完善用益物权体系,建立我国的典权制度,完善我国的担保物权体系,增加交易、融资途径,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典型的福利型国家,德法两国在弱势群体立法保护方面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但由于经济增速缓慢、失业率居高及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其社会保障体系也存在社会保障超越国家财政能力及社会保障发展失衡等问题。通过比较德法两国弱势群体保护的利弊得失,并以此反观我国弱势群体立法保护的不足。实践中,应通过完善弱势群体立法保护体系、加强法律协调性、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缩小地区差异、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层次等措施强化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法律移植的实现程度与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紧密联系,同时法律移植也对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产生很大影响。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意识的阻滞因素,理性移植西方法律意识并加以本土化。正确对待法律移植与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关系,将有助于使法律移植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其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励科技创新正外部性,必须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适当性、比例性、创新性及法定性原则,健全科技创新正外部性激励的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