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光照和激动素诱导尾穗苋黄化苗子叶合成苋红素存在一个敏感期。在敏感期之内,在光照下制作的苋红光密度值与激动素浓度的关系曲线与在暗室中的规律基本相同。用已知0.5ppm 激动素对该曲线进行的检验表明,在光下制作的标准曲线可用于细胞分裂素的生物鉴定。  相似文献   

2.
用超声波法可将尾穗苋幼苗中的苋红素提取出来。处理时间以4分钟为宜。但对苋红素有轻微的破坏作用。用超声波法提取的苋红素稳定性较好,不会因时间延长或加热而降解。所提取的苋红素光密度值与激动素浓度的关系曲线与冻融法的相同,并可用于细胞分裂素的生物测试。  相似文献   

3.
尾穗苋(Amaranthus Candatus L.)种子在发芽75小时以后,其黄化苗子叶对光照失去敏感性。无论给予连续或间断光照,均未引起苋红的合成。但激动素却仍能使黄化苗子叶正常合成苋红。且合成苋红的光密度值与激动素浓度的关系曲线,在实验室自然光照条件下与在暗室中的规律基本相同。用已知浓度的激动素测定其活力对光下制作的标准曲线进行检测后表明,光下所制作的标准曲线能用于细胞分裂素的活力测定。因此,可初步认为,能够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进行细胞分裂素的活力测定。  相似文献   

4.
用根瘤菌和固氮菌的7个菌株进行实验,以紫云英据瘤菌(Rhizobium astr-agali 1.8)产生细胞分裂素的能力最强。其产生的量与菌体生长情况有关。在菌体生长的对数期,产生细胞分裂素的量随着菌体生长量的增加而增加,到稳定期初,产生细胞分裂素的量可达最大值。之后,发酵液中细胞分裂素的量反而明显减少。此种细胞分裂素的紫外吸收特性与玉米素相类似。  相似文献   

5.
细胞分裂素生物测试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细胞分裂素的生物测试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对其中的苋红素合成法进行了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烟草内源细胞分裂素变化与植株形态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杆菌介导将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sopentenyl transferase,ipt)导入烟草SD株系的叶肉细胞,经过抗性筛选和鉴定,获得转基因植株.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叶片内源玉米素核苷(ZR)、异戊烯基腺苷(iPA)和吲哚乙酸(IAA)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ZR和iPA的质量分数w不同程度地升高,IAA水平随之升高.高水平细胞分裂素导致叶片的气孔密度增加、气孔长度和花型大小减小,以及花粉萌发率降低.当w(iPA+ZR)与w(IAA)的比值大于2时,成年植株上部侧枝茎端生长发育异常,出现丛生状小叶.本文讨论了细胞分裂素水平和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对转基因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苗龄的尾穗苋黄化苗,光照诱导苋红素合成的效应,以在激动素溶液中为最强,酪氨酸中次之,而以在水中为最弱。苋红素的合成,不但对光照存在敏感期,对激动素也同样存在敏感期。但后者持续时间较长。黄化苗根部对苋红素合成有促进作用。光照强度在诱导苋红素合成方面,无明显作用。光照时间对苋红素合成的影响与幼苗本身对光照的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从水稻植株中分离的内生成团泛菌YS19可以分泌4种激素类物质,分别是生长素(IAA)、细胞脱落酸(ABA)、赤霉素(GA 4 )和细胞分裂素(CTK).其中,细胞分裂素有3种,即异戊烯腺嘌呤(iP)、玉米素核苷(ZR)和二氢玉米素核苷(HDZR).在水稻籽粒灌浆时期喷施YS19菌液后,观察到水稻内生成团泛菌可以调控光合产物在旗叶(源)、穗(库)中的分配,在水稻籽粒乳熟初期喷施YS19菌液对库的建成具有促进作用,而在水稻籽粒乳熟后期则具有抑制作用,其原因与YS19菌株产生的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分别构建了iaaM、iaaM和ipt共表达植物转化载体,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RT-PCR鉴定转基因株系,ELISA方法分析叶片IAA、IPA和ZR含量.结果表明:叶片IAA含量高低依次为株系iaaM10、iaaM_ipt3和野生型;而细胞分裂素含量高低依次为iaaM_ipt3、野生型和iaaM10.随着内源IAA水平升高,气孔密度减小、保卫细胞长度增加、栅栏组织细胞增大和叶片厚度增加.讨论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对叶片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核盘菌交配型基因mat1-1敲除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方法对核盘菌的交配型基因mat1-1进行基因同源重组的敲除对比实验,获得了缺失mat1-1基因的转化菌株.先利用PCR方法获得mat1-1基因的左右两侧片段,将测序正确的两个侧翼片段分别重组到农杆菌转化载体PBI-G3C中,并将新霉素抗性标记引入农杆菌转化载体PBI-G3C中,构建成农杆菌介导转化核盘菌的打靶载体ΔPBI-G3CN-mat1-1,再将ΔPBI-G3CN-mat1-1质粒转化至根癌农杆菌EHA105中.利用核盘菌菌丝进行转化,将得到的转化菌株,利用PCR方法进行验证,证实有敲除菌株存在.通过对敲除菌株进行生理表型的测定发现,缺失mat1-1基因的敲除菌株其生长速度与野生核盘菌菌株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敲除菌株不能产生菌核与子囊盘.  相似文献   

11.
从草莓叶片中克隆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1个281bp片断,构建含该正、反向互补重复序列DNA片段的中间载体,经测序证实连接正确后,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2300121中的GUS基因位置并经双酶切证实,得到RNAi表达载体。采用直接转化法将PG2300121导入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并用新构建的工程菌对普通烟草进行了遗传转化研究。在Kanamycin选择压力下获得的烟草转化不定芽和完整植株,经PCR方法鉴定,证实了该基因已导入烟草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反义ACC合成酶基因导入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携带有反义ACC合成酶基因和NPT II的表达载体pKAC导入番茄栽培品种美国大红五星102、美国大红108、美国大红王、大红II号等中.经过卡那霉素筛选后,获得了一批抗性苗,其中有3株PCR检测为阳性.实验证明,不同激素配比对番茄子叶不定芽的诱导有一定影响,适宜的农杆菌侵染时间和浓度是番茄基因转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延迟选择有利于番茄基因转化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根癌农杆菌LBA4404介导,建立了丝状真菌简青霉(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H5的遗传转化系统.潮霉素抗性筛选、PCR和Southern blot分子鉴定等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转化子能够稳定遗传,外源的T-DNA以单拷贝随机整合到简青霉的基因组中.实验初步研究了农杆菌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经过优化后转化体系的效率可达50个转化子/105个孢子.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在简青霉上的运用,将为研究该菌的基因工程改造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花生再生和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d龄的泉花10号花生小叶伤为外植体,从25种培养基中筛选出MS+AgNO3(1.0) 6-BA5.0 NAA2.5培养基为最佳长芽点培养基,MS+AgNO3(1.0) 6-BA5.0 NAA1.0培养基为最佳长愈伤组织培养基;以4d龄小叶,子叶,胚轴,及子叶与胚轴相连处为外植体在MS+AgNO3(1.0) 6-BA5.0 NAA2.5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小叶是诱导长芽的最佳外植体;研究还发现儿茶酚对农杆菌侵染力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变温对毛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变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竹类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特性,以及幼苗1~5片叶展叶时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竹类植物实生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采集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境乡的毛竹种子,在实验室培养箱中育苗,设定7个变温处理[24 h内设置2个不同的昼夜温度(时长为12 h/12 h)组合 ]:29 ℃/15 ℃(T1),28 ℃/16 ℃(T2),27 ℃/17 ℃(T3),26 ℃/18 ℃(T4),25 ℃/19 ℃(T5),24 ℃/20 ℃(T6),23 ℃/21 ℃(T7)和1个恒温处理22 ℃/22 ℃(T8)。每隔12 h详细观测每个变温处理下每粒种子萌发时间、1~5片真叶展叶时间和叶下高,并测量叶片面积、地上部和地下部鲜(干)质量、根系形态、叶表面微形态、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结果】①在不同变温处理下,毛竹种子的萌发率均在50%以上;结合毛竹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现T4—T7的种子发芽势高于30%;从T1—T8,毛竹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逐渐缩短。②不同变温处理下的毛竹幼苗从第1片叶到第5片叶展叶时间逐渐延长;T6—T8处理下幼苗展叶时间和展叶数量都相对集中;同一培养处理下的毛竹幼苗从第1片叶至第5片叶的叶下高和展叶面积逐渐增加,温差越大毛竹幼苗叶下高越高;第3片叶后叶片的发育速率趋于稳定;温差越大,毛竹幼苗生物量也越大;根系在T3—T6处理下发育更好。③随着温差减小,毛竹叶片下表皮乳突和表皮毛数量逐渐变多,同一处理下的第1片叶到第5片叶,下表皮的乳突和表皮毛数量也逐渐变多;从T1—T8,毛竹幼苗叶下表皮气孔呈列排布,气孔表观形态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气孔密度最高值主要集中在T5。【结论】26 ℃/18 ℃(T4),25 ℃/19 ℃(T5),24 ℃/20 ℃(T6)变温处理更利于促进毛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综合幼苗的叶下高、叶片面积、发育速率、生物量、根系和气孔密度等各项指标,这3个组合变温处理更适宜幼苗总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小麦幼胚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影响幼胚培养的因素、愈伤组织的内部结构与生化代谢,以及小麦幼胚培养在远缘杂交育种、抗胁迫育种和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采用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简称Be)、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简称Rl)及其混合菌剂分别对湿地松苗接种,以小区对比试验设计,观测接种后的湿地松菌根形成率、成活率、生长量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可以显著提高湿地松的菌根形成率和成活率,增加松苗叶绿素含量,对松苗具有显著的促生长效应。同时对接种后的湿地松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地松根际细菌数量显著增多,真菌数量显著减少,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8.
静电场中植物细胞畸变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压电陶瓷变压器高压电源产生的静电场对碗豆根尖分生组织的影响进行了细胞学研究,并在电子水平上阐明了电场下植物细胞畸变的机理,经过电场处理的种子,根尖分生组织出现多核细胞和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染色体畸变,这些现象在物理微观领域表现为状态与能量的不连续性,即量子性,可用量子势场分析方法导出局域态波函数及本征能级来描述。  相似文献   

19.
薄壳山核桃采穗圃的构建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薄壳山核桃采穗圃的营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所建不同类型采穗圃为对象,调查统计不同类型采穗圃所产接穗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接穗嫁接成苗情况及采穗对结果幼树结果的影响。【结果】采穗圃树龄(或根砧年龄)及嫁接时长影响接穗枝条数量,树龄大,嫁接时间长,接穗枝条数量多。接穗枝条芽数越多,接穗芽间距越短,嫁接成苗率越高,接穗芽成苗率越高。使用不同类型采穗圃接穗嫁接的嫁接苗其苗高和地径生长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对结果幼树采穗会显著影响结果数,对常年用于采穗的结果幼树,采穗会减缓结果数量的增长; 对未进行过采穗的结果幼树,采穗会使结果数量显著减少。【结论】不同类型采穗圃对接穗数量、质量及嫁接成苗均有重要影响,应科学地营建薄壳山核桃采穗圃,同时探索采穗圃穗果兼营综合技术,以发挥采穗圃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一年生落叶松苗营养规律和最佳施肥量研究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研究了一年生落叶松苗的追肥技术,包括底肥与追肥的分配、追肥时期、次数、数量和比例,并做了大面积示范,以期为改进落叶松苗的施肥技术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