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关于公共气象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气象服务应顺应改革趋势,以服务引领气象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本文通过公共气象服务的纯公共和准公共服务属性界定,分析了现有公共气象服务分类在新形势下存在的利弊,提出服务产品应重视差异化程度、与时俱进,改变重服务产品前段、轻服务产品中段、略服务产品后段的现状,加强产品深度加工,延长气象服务产品链条,对气象信息非法传播宜"堵"与"疏"结合,引导受众正确使用气象服务产品等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
对民国年间《播音教育月刊》的"广播-期刊复合型科学传播"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竺可桢、苏步青、丁燮林、黄国璋等有关国防地理学、科学方法的养成、科学实验的重要、民众科学素养等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认为该刊基于无线电广播发表广播科学演讲,然后又在期刊发表文字稿,从而创造了一种"广播-期刊复合型科学传播"模式,既弥补了电磁波传播不易保存、瞬间即逝和只能听不能看以及反复研读的弊病,又弥补了期刊发行量小、传播距离和传播范围有限的弊病,二者互补短长,从而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CNKI检索篇名为"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共词分析的方法,借助VOSviewer、UCINET工具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研究,从图书馆服务对象、图书馆服务研究内容、图书馆服务研究人员要素、图书馆服务研究方法与技术热点四方面入手探寻图书馆服务质量各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其发展规律及演变。  相似文献   

4.
农村气象服务网(以下简称农网,主要是以气象警报系统为载体的广播服务网络,气象部门通过该网络发布气象情报,传播农业知识和气象科技及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信息,为当地生产的防灾、减灾、抗灾及农业生产夺丰收服务.农网具有辐射面宽,传递信息灵活迅速等特点.该网络采取遥控自动开启气象警报接收机构的先进技术,每天播音4ed次。从黑河市爱辉区看,共有12个乡镇,108个村屯,其中山区、半山区的乡镇有5个,能够接收到气象警报信息的村屯占总数的71.3%。95年春,各乡镇村屯新增气象警报接收机48部,气象旬、月报服务用户41个。目前,除…  相似文献   

5.
王琪  王艺 《天津科技》2022,(1):63-65
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搜索主题为"气象监控"的学术期刊作为研究数据.借助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气象监控"方向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气象监控"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帮助研究者更为清晰、直观地认识和了解"气象监控"方向的研究现状,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莆田市著名景区湄州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湄州岛")为研究样本,以湄州岛旅游淡旺季为研究依据,对湄州岛原有的气象服务方式与旅游气象服务新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总结湄州岛旅游淡旺季气象服务需求,并围绕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气象服务,让气象服务更有针对性和准确性,让游客有更舒适方便的旅游气象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7.
气象服务工作对农业现有的情况以及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反复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气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有效服务方法.本文分析了气象服务在"三农"服务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气象事业在农村建设、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提出进一步完善大气综合监测体系,有利于提高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服务水平,建立各式气象预警服务系统,并建立和完善人工作业决策、指挥、管理系统,更好的服务农业,为经济发展需求开发各类特色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县局防雷技术服务岗位胜任特征模型,遵循"外树形象,内增素质"的防雷技术服务原则,采用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培训方法,对县局防雷技术服务一线人员的培训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对气象培训机构开展县局防雷技术服务岗位资质培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巍巍  钟雨珊 《广东科技》2014,(24):195-196
伴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在迅猛地发展,人们对气象服务的要求逐渐提升,需求也越来越高。气象部门在精细化气象服务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如何将精细化气象服务运用到微区域、微人群方面还需要不断的研究,从而寻找新型便捷的气象产品运营方式。其中微信这个平台被气象部门重点关注,应用微信可以向固定的用户发出精准的气象服务产品,从而实现网络传输气象信息、知识宣传、产品推荐等服务,可以很好地发挥出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方式的优势,进而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主要对微区域气象服务产品的现状、开发营运内容等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整理晚清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传播的特殊途径,分析期刊传播无线电报技术的重要意义和影响.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 详细列出了晚清期刊中有关无线电报技术的文献,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作重点分析.以3份期刊为例,介绍早期在中国通过期刊传播的无线电报技术.<时务报>最早出现"无线电报"以及"电浪"(电磁波)一词;<知新报>最早报道传真电报知识;<东方杂志>较为深入地传播了无线电报技术的广泛应用.结论 晚清期刊传播无线电报技术完全不同于图书和报纸的传播渠道,这对信息交流、新闻事业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奠定了无线电技术专业期刊产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