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探究,指出了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理念,给出了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并对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的利益分配、组织建设、监督考核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欧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让更多的学者与政策制定者关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问题。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述评了创新体系理论的演化过程;从创新调查、创新投入、创新中介培育和创新政策监测四个方面阐述了欧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最后从理论本土化、实践协作化和政策多元化三个角度对我国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管理研究》2015,(4):62-64
北京农科院科技创新条件平台作为重要的自主创新基地,汇集了多个不同级别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结了"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建设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方面的建设成效,从创新布局、资源共享、稳定支持、绩效考评、人才培养、创新环境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建设经验,为其他科研院所推动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对2008年度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现实基础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创新发展理念、广聚创新资源、壮大创新产业、破解创新瓶颈、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将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目标,为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不少高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启动了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工作。以经管类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为例,从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实验室教学体系设计、实验室文化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布局与实验室资源整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希望为经管类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发展格局下,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新特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从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创新资源3个维度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下北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北京进一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5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深入探讨成渝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对科技创新的关键需求,剖析目前科技创新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短板与不足,认为当前成渝科技创新发展存在高端科技创新要素相对匮乏、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创新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创新发展开放共享程度不高等短板,研究提出建设开放创新实验区、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建设科创大走廊等举措以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并提出了推动科技创新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傅铭  马卫华 《广东科技》2010,19(9):41-43
建设创新型社会才能适应未来全球性竞争,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比较弱,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高校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寄予了厚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文化建设,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主体的高校,其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更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剖析了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从精神层面、环境层面、制度层面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广州市在促进科技创新的法制环境、科技创新平台、创新集群、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等方面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的基础;分析了在投入水平、领军人才、企业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层次、创新资源、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知识产权运用、人才引进及培养等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曾珍 《科技信息》2010,(35):I0021-I0021
区域科技创新的主力是人才,住房制度改革是汇聚人才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重庆市公租房建设的发展现状、公租房政策改革以及区域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情况,然后从汇聚创新人才的角度分析了公租房建设与区域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关系,由此得出重庆市公租房政策改革将促进区域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