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宇宙中一团巨大的气体云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坍缩,这时候年轻的恒星就会在此诞生,随即行星的形成过程也开始演化了。但并不是所有气体云的形成过程都如此按部就班,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制造"机制,揭示了为什么有些"婴儿"恒星周围可能无法演化出行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09,(5):47-47
“创造之柱”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最为著名的照片,这一景象上是指天鹰座星云中形成恒星的区域,但创造之柱是如何形成的仍是一个未解谜团。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显示.创造之柱的形成源自周边恒星的辐射进入阴影区域的气态块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萧瑰 《知识就是力量》2012,(10):82-F0002
被称为“鹰状星云”的M16星云,是一个发射星云。它距离地球约6500光年.长宽约20光年,用双筒望远镜朝巨蛇座方向即可看到。图中展现出M16高大的云柱、分子气体云和由黯淡尘埃组成的圆形云球仍留在这个正在形成恒星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  相似文献   

4.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123亿光年、令他们很吃惊的星系——它每年竟然能诞生4000颗恒星,而我们的银河系相比之下每年却平均只能“生育”10颗恒星。天文学家说,这个新发现的星系还很年轻,只度过了自己一生中的大约十分之一。这种高产星系被认为实际上是一系列碰撞的星系,随着星系碰撞,气体被压缩,从而激发恒星形成大潮。在这幅多波段图像中,红色表示大量新恒星正在形成的地方,绿色表示气体云集处,蓝色表示产生恒星不太多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科学24小时》2011,(1):51-51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与美国宇航局共同合作测量了KIC11026764恒星释放光线亮度的变化,这颗被称为“贯索四”的恒星体积是太阳的两倍。该恒星距离地球4989万亿千米,它产生的“星震”就像一种乐器颤动一样,能够从表面至内核产生共振。  相似文献   

6.
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已获悉,太阳系行星的气候和气象型式都受到创造地球环境的那许多相同物理过程的驾驭;恒星由气体云形成,并且最终在寂静的孤独中或在壮观的爆炸中死去;大部分普通化学元素都是在恒星爆炸中创造的;恒星在分离的星系中集聚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的行星形成理论认为,离恒星较近的气体云经过塌陷、破碎和压缩最终成为行星。而气态巨行星则通常是在远离恒星的充满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区域形成。而一种新的假说——"潮汐削减"——则提出,在离恒星更远的地方形成更大的的  相似文献   

8.
动态点击     
天文学家发现戒指星云它看起来像天空中的一枚戒指。几百年前,天文学家发现天空中有一颗形状极为特殊的星云,它现在被命名为M57或者NGC6720。那一团气体云的昵称就是戒指星云。它是已知的行星状星云之一,是一团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在面临生命的尾声时放射出的气体云。  相似文献   

9.
大空之眼     
《大自然探索》2009,(10):7-7
2009年7月23日,美国宇航局发布了由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一幅“太空之眼”照片。“斯皮策”这次将自己的眼睛望向5000万光年之外的深空,尤其是瞄准了NGC1097星系中心的“眼睛”。实际上,这是一幅经过色彩加工的红外图像,照片上的“宇宙窥视者”其实是一个被恒星‘产房”环绕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个‘产房”中充满“恒星婴儿”,形成这些恒星胚胎的材料是由黑洞吸引过来的。图中“眼睛”周围的红色条幅,显示的是那些尘埃被恒星形成过程加热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邓雪梅 《世界科学》2009,(12):12-13
星系并不总是离群独居的,在足够长的时间以及引力作用下,两个星系会发生碰撞并并合;而在此过程中挤压出的气体云将成为孕育新恒星的摇篮。但是计算机——甚至是巨型计算机——都几乎无法模拟出令人满意的结果。目前的挑战在于对多天体的处理,其中包括预设的两个星系中的天体数目以及相互之间的引力形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国家天文台计算天体物理中心建造了GRAPE专用超级计算机,旨在量身订制以模拟星系间上亿个质点的相互引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7,(11):7-7
最近,天文学家运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了水“倾泻”在一颗新形成的恒星上的证据,这也是首次观察到水如何进入太阳系行星的过程。这些水相当于地球海洋总水量的5倍之多,它们来自孕育恒星的气体和尘埃云,’以类似冰雹的形式并以超音速坠落。这些“冰雹”落入恒星胚胎周围的尘埃盘时立即汽化,水汽融入尘埃盘,最终融入新诞生的行星。  相似文献   

12.
正翻腾的太空气体云为纪念哈勃望远镜发射13周年(发射于1990年4月24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这张图像。图中巨大的发光分子星云梅西耶17(M17)看上去就像狂怒咆哮的海洋,氢、氧、硫等各种气体在这气体的海洋中翻腾不息。这张照片拍摄的是M17的一小块恒量形成区。该星云也被称为欧米茄星云或天鹅星云,位于人马座星座约5500光年之外。附近年轻的大质量恒星(图片左上角之外,未有显示)迸发出的强大紫外线流照亮了剧烈翻滚的气体云,形成了一幅明亮而壮观的太空云景图。这些闪闪发亮的气体云凸显了其中各种气体的三维形态。紫外线辐射提高了寒冷氢气云的表面温度,显现了氢气云剧烈翻腾的景象,图片中被加热气体表面呈橙色与红色。炽热的温度和超高的压力导致一些星云物质从表面蒸发,形成一层由更炽热气体组成的绿色"面纱",笼罩着整片气体云。气体云"波  相似文献   

13.
玛雅人仰望银河系——划过夜空的一个模糊的带状区域,看见了“宇宙魔兽”——似乎在流动着的一条“双头蛇”。有时候,玛雅人会把这条“双头蛇”跟云、水和雨联系起来。而对现代天文学家来说,银河系是一个旋转的星云盘,其中包含着数十亿颗恒星,从褐矮星到红巨星,这些恒星被分为十几个类别。不过,银河系确实在下“雨”,一种由高能宇宙射线组成的、绵延不断的“雨”。物理学家和考古学家正在搜集这种“宇宙雨”,试图透过它来窥探玛雅和其他已经消失的文明。  相似文献   

14.
有天文学家建议,使用新型太空探测器来寻找外星人建造的飞船。这种观点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 美国宇航局最迟将于2008年6月发射一艘太空探测飞船——“开普勒号”飞船, 一旦升空它将用4年的时间,对大约10万颗恒星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测。“开普勒号”飞船的目的是寻找围绕这些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开普勒号”的工作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当行星从正面经过其所环绕的母恒星时,恒星的亮度会出现暂时性的轻微下降。通过观测这种亮度变化,也许就能找到地外行星。(要知道,  相似文献   

15.
许槑 《自然杂志》2007,29(2):118-118
天学家们认为宇宙中^3He的来源应有两个:一是宇宙创生爆炸时原初核合成过程造出的,这时伴随着大量的氢一同产生的有^3He和少量的氘、^3He以及^7Li等轻元素;第二个来源是众多恒星演化到红巨星阶段时,其内部的氢之核聚变反应形成的^3He,理论预期如此产生的^3He之总量释放到宇宙中时应是目前实际观测值的10倍。现代的恒星演化学说已成功地预见到所观测的宇宙中许多较重元素的丰度,但丢失的^3He的丰度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天体物理学家们。  相似文献   

16.
《科学24小时》2010,(11):52-52
当一颗类日恒星走向生命尽头时,会逐渐释放出表层的气体和尘埃,在恒星周围形成一个如同水彩画一般精致美丽的“外壳”。IRAS23166+1655正处于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那颗包裹在厚厚尘埃中的濒死恒星是飞马座中一对双星中的一颗。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6,(6):7-7
科学家今年3月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9000光年以外的一个恒星-行星系统中发现了一颗“超级地球”。这是一颗冰冷的岩石行星,质量是地球的13倍,在其所在的恒星-行星系统外围区域环绕母恒星运行。其母恒星是一颗红矮星,体积只有太阳的一半大。“超级地球”所在的区域有些类似太阳系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5,(6):7-7
因为与一个黑洞的近距离相遇,一对双星中的一颗竟然将被“甩”出银河系。这颗恒星名为“SDSS、J090745.0 024507”,它也是第一颗被观察到的将被赶出银河系的恒星。目前,这颗恒星的运行速度高达每秒700千米,它也是迄今为止运行速度最快的恒星。正因为其运行速度足够快,这颗恒星才能够摆脱银河系的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5,(11):5-5
如果在银河系邻近星系中的恒星发生伽马射线大爆发,对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或许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一些科学家最近指出,这样的爆发可能在大约4.4亿年前向地球遍撒化肥,并最终使得地球陆地上绿意盎然。 至少在过去10年中,科学家一直猜测伽马射线大爆发曾经在远古地球上导致了数次生物大灭绝。伽马射线爆发被认为可能是超新星(即老年恒星爆炸)的副产品,也可能是致密(超高密度)恒星——中子星相撞的结果,爆炸和撞击释放超大量的高能辐射——伽马射线,这些射线聚集成两股“灯塔”式的超高能光柱。 迄今为止观察到的几乎所有伽马射线大爆发,都发生在那些遥远的星系。不过,在这去几十亿年中,至少有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5,(5):4-4
2004年12月27日,一次极为猛烈的伽玛射线爆发淹没了银河系中所有其他恒星的光辉。这次大爆发历时仅1/10秒,但释放的能量却比太阳在10万-20万年里释放出的能量还多。这次爆发源于一颗直径只有20千米的磁星-“SGR 1800-20”的爆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