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武凌云 《科技信息》2011,(10):I0162-I0163
语言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是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焦点。本文从语言学、心理学、神经语言学等角度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进行了重新审视,得出下述结论: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不能成立,而且也不能解释二语习得中所存在的年龄差异,至多只能说明年龄因素会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影响语言习得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从语言习得的本质来看,思维和知识体系的因素才是影响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浅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个体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亦嘉 《科技信息》2010,(9):260-260,268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个体差异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阐述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性格、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年龄因素和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美 《科技信息》2012,(22):150-150
二语习得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学习者所处的语言环境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学习速度以及学习效果却表现出较大差异。针对这一现象开展的研究被称之为个人差异研究。个体差异主要涉及到的方面有性格、动力、认知方式、学习策略等诸多方面,本文将主要讨论学习关键期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产生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词汇习得是整个第二语言习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词汇习得研究尤其是词汇知识深度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学习在词汇能力甚至第二语言水平上的增长情况,从而使我们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学在第二语言词汇知识习得深度(质量)上进行的研究作简单概述,介绍其理论框架和相关的研究结果,并阐述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讨论了第二语言习得论的主要研究课题,揭示第二语言习得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儿童与成人习得第二语言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出发,对比分析了儿童与成年人习得第二语言的差异,进而指出儿童与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各有其优势和劣势,二语习得并非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7.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理论研究是指对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以及学习者习得与使用第二语言的内在联系过程的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日的,从语言教学角度来讲,就是发掘出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在规律。这就决定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于第二语言教学具有无可替代的决定性意义。第二语言研究历史至今还不到20年。1967年应用语言  相似文献   

8.
张丹丹 《科技信息》2009,(22):I0135-I0136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基于Li&Thompson(1976)的类型学研究基础之上引发了对汉语话题结构本身以及第二语言习得中对话题句习得的广泛讨论。近期的一些研究集中探讨不同背景习得者对汉语话题句的习得情况。本文主要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母语迁移学说”有关文献重点回顾,并且对其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归纳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在多种语言学的研究中,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对指导外语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心理语言学家对第一语言的习得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环境对孩子学话起着决定作用,有的认为幼儿本身具有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还有的认为儿童...  相似文献   

10.
乔姆斯基的普通语法观认为人类最基本的智能要素的语言能力的认知结构是天赋的,语言习得是一定的语言经历激发心理器官的生长,它们作为核心的普遍语法原则存在于大脑之中。乔姆斯基的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由此产了两大相对立的观点:可及性与不可及性假说。探讨了普遍语法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段运峰 《科技咨询导报》2010,(12):242-242,244
年龄问题是影响第二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在第二外语习得方面要比成人容易,且快得多。关于儿童比成人语言习得快而且成功的重要论断是临界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是Lenneberg[1]在1967年提出的。此论断一经提出,语言学界纷纷发表对此论断的看法。有些学者支持在语言学习中存在临界期,另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对此,笔者简要梳理一下对此论断的不同看法及中国学者在此问题上的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二十多年来神经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关研究,得出了与“临界期”假说完全不同的看法:成人与儿童(五岁以上)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大脑神经因素没有区别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之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个普遍现象。一般认为,母语对二语学习会产生两种影响,即正迁移或负迁移作用。本文分析了外语学习各个层面上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提出了对待母语负迁移的认识,即负迁移可以作为学习和交际策略,并对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分析了二语习得研究的历史、内容及其现状,阐述了课堂互动的定义与形式,并指出完善的课堂互动是促进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是二语习得研究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词汇习得的学习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馨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1):122-124
在语言习得中,词汇的习得至关重要。本文从词汇知识的定义出发,探讨了语义网、词汇组块以及偶然习得几个方面的词汇学习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意识,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长词汇知识,以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简要叙述了当前对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探讨了语言习得中词汇习得的顺序问题。认为在词汇习得顺序方面,第一语言的词汇习得顺序与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顺序有所不同;在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顺序方面,习得者习得词汇的顺序因开始习得时的年龄不同也有所不同,此项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语言习得领域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从顺应论的角度看,习得就是一种顺应。顺应论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为英语口语习得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在概述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也揭示了顺应论对英语口语习得研究的启示和诠释。  相似文献   

18.
荣风静 《科技信息》2008,(15):235-23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working memory in two aspects of language us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 It is involved both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语言迁移现象之争及概念之争的两个问题探讨,认为应该承认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对迁移概念的六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双语或多语的语言环境引发儿童早期语言发展障碍甚至引起失语症"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根据儿童语言习得机制、儿童语言习得沉默期及儿童双语发展阶段的特点,儿童早期双语或多语的环境不会导致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和失语症。儿童语言习得是人类本身的奇迹,儿童双语甚至是多语的习得可谓是奇迹中的奇迹。有此天赋的语言习得潜力,儿童完全能够应付双语和多语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