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42份引进燕麦材料在株高、千粒重、主穗小穗数、轮层数、主穗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各材料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主穗小穗数的多样性最高,其次是空铃数、主穗粒重和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空铃数,其次是主穗粒重、主穗小穗数和千粒重。各材料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材料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42份燕麦材料在距离系数为7.0时可被划分为5类。这些类型为青海地区燕麦育种提供了良好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籽粒产量和农艺性收是评价糯玉米品种的重要指标。在半干旱的平凉市进行了7个糯玉米品种多点筛选试验,通过测定成熟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瘟、千粒重和籽粒亩产量等指标,分析其在当地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与对照品种金糯1号相比,黄糯1号平均产量为9075kg/ha,在7个供试品种中居第一位,较对照增产33.9%,平均株高232.9cm,穗位高95.8cm,穗长21.6cm,千粒重270.6g.是适宜当地示范推广的高产籽粒型品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22个小麦K-CMS保持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2年田间试验得到的品种株高、穗长、小穗数、穗下节长、穗粒草重、穗粒数、穗粒重、旗叶长等农艺性状为依据,计算22个品种间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分析法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1个品种共划分为5个类群,Ⅰ类为金源6号,秦豫麦1号,宝亮1号,财源1号,光泰68,粮源26;Ⅱ类为郑大121,金科1号,南04-59,华育129;Ⅲ类为驻麦168,科林7371,宇丰1号,红满天1号;Ⅳ类为凭心2号,河科大527,鑫麦68,科森05-1;Ⅴ类为洛麦30,珍麦1号,百农419,建华0165。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小麦K-CMS保持系品种形态学形状检测是研究保持系品种间遗传差异的一种方法,可为小麦"三系"选育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18份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醇溶蛋白电泳谱带的组成及主要常规品质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对31个权重最大的小麦品质影响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对小麦品质贡献大的前10个因子的先后次序为:湿面筋含量、硬度、Glil7.6、Gli22、沉淀值、Gli30、1Dx5 1Dy10、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Gli59.0。这10个因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在小麦品质育种中要高度重视谷蛋白亚基及醇溶蛋白电泳谱带的作用。18个小麦品种可以聚成5类,10个主成分值在5类品种中的表现差异很大。因此,在小麦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时,既要注意协调10个主要品质影响因子的关系,又要使同一组合亲本间保持一定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5.
新疆48个春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疆48个春小麦品种选取的10个农艺性状,按照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其共分为12类;通过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能代表全部遗传信息90%以上的五个主成分,并对各性状在相应主成分中的贡献进行分析,明确了根据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结合主成分分析在选取育种材料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入选亲本时,应以第二主成分较高,第一、第三、第四主成分居中,而第五主成分不宜高为宜,有利于达到使株粒重、收获指数、克草粒重、千粒重、穗粒数得到提高,而使无效小穗、无效分蘖减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6个藜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与藜麦产量相关的表型性状,进而为高产藜麦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HX1,HX2,NKY-S4,青藜2号、陇藜1号和青藜1号6个藜麦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每个品种(系)挑选100个单株进行农艺性状考察,并运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株高、茎秆长、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有正相关关系,与主穗直径、穗色、杆色和穗型有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可反映原变量信息82.793%的2个主成分,并据此给6个藜麦品种(系)做了综合评价。本研究筛选出青藜2号在参与分析的7个农艺性状上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小麦双列杂交试验资料进行统算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株高、穗长、主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等六个性状基因作用方式属于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小穗数以加性遗传为主,单株穗数的遗传只有部分上位性效应。本文并对供试亲本各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分布进行了讨论。该群体单株粒重最大潜力为20.576g/株,主穗粒数为63.07粒,单穗粒重为2.00g/穗。首次提了小麦各农艺性状适宜选择世代。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青海白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58份白菜型油菜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AFLP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特早熟白菜型油菜杂交育种的资源创建及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6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2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58.49%。遗传距离变幅在0.073~0.375,平均为0.224。在遗传相似系数0.74处,白菜型油菜资源可分为A、B两大类群,其中A类群包含4份来源于青藏高原及印度的黄籽油菜;在遗传相似系数0.76处,B类群可进一步分为4个亚类,第一、三亚类基本上为具有加拿大及欧洲遗传成分的品种(系),第二亚类只包含一个西藏品种,第四亚类大部分为青海省特早熟油菜品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特早熟白菜型油菜资源的遗传差异较小,遗传系统独立且遗传基础单一。  相似文献   

9.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小麦遗传距离上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不同品种遗传距离是确认遗传材料之间的亲疏程度的依据,不同品种间遗传距离的远近在育种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得到的数据证明:(1)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可用来研究品种间的亲疏关系;(2)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相近;(3)研究的小麦品种为黑西哥生态型和中国生态型两大生态型。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种质资源潜力,给小麦新品种选育创造条件,对西藏地区768份春小麦地方品种24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穗形、芒形、壳色、粒质、籽粒整齐度、抗倒伏6个形态性状,及生育期、株高、穗长、有效分蘖、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9个农艺性状上均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从中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优良种质资源,并可以根据丰富的性状变异从中选出差异较大的不同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丰宝”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小麦、水稻、玉米种子,可以提高幼苗绝对干重。大田拌种、浸种、叶面喷施,可促进植株粒数、数重、千粒重增加,平均亩增产15%左右。  相似文献   

12.
多棱大麦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多棱大麦材料的8个相关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成熟前时间、小区穗数、抽穗前时间、千粒重、穗粒数、单株穗数、幼苗习性。在多棱大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应在适当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基础上主攻单位面积的穗数,选育(选用)多穗大穗型品种,并兼顾其它有利生物学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以来源于泰国的药用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inn.)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种子萌发和栽培试验研究。种子萌发试验在15C恒温、25C恒温、15C/25C变温(15C8h,25C16h)3种温度条件下进行。栽培试验进行栽培密度和施肥对比两种试验;栽培密度试验设20cm×30cm,30cm×40cm,40cm×50cm3种处理,每种处理3个重复;施肥对比试验设每公顷施复合肥Okg(对照)、450kg,675kg,900kg,4种处理,每种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罗勒种子在3种温度条件下均可萌发,以15C/25C的变温处理萌发效果最好;不同栽培密度对罗勒的生长有显著影响,20cm×30cm密度条件下每公顷的鲜重产量和干重产量的平均值最大;施肥能够明显促进罗勒的高和冠幅生长,以每公顷施用复合肥675kg效果最佳,单株鲜重和干重分别达611g和111g。栽培过程中罗勒病虫害出现少,是一种易于栽培和管理的品种,适合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小麦的个体发育与基本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随着基本苗的增加 ,小麦株高呈线性增加 ;单株的次生根数、分蘖数、结实小穗数和子粒重呈指数函数减少 ;单株成穗数、穗粒重呈幂函数减少 ;穗粒数呈倒数函数减少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用于排土场农业复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排土场农业复垦中,使用粉煤灰改良土壤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选择谷子作为种植作物,对施加粉煤灰后的排土场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对谷子的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进行实测。测定结果表明,施加粉煤灰后,排土场土壤性质得到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全量养分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增高,阳离子代换量增高,碳酸钙含量降低。土壤中施加粉煤灰以后,有利于谷子的株高增长,粉煤灰施加量的多少对株高影响不明显;粉煤灰对谷穗长度和千粒重影响较小;粉煤灰施加量越大,每穗颗粒数越多,亩产量越高。粉煤灰、农家肥、化肥同时施入土壤中,其改善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状况效果更明显;粉煤灰适量使用不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6.
以通杂108、通杂126为材料,分析了在不同灌水时期处理下产量及与产量有关的穗长、穗重、穗粒重、千粒重等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处理均比CK增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两品种产量及不同灌水时期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穗重、穗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从直接通径系数分析来看,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穗重通过穗粒重对产量影响的间接通径系数正向最大.  相似文献   

17.
长岭岗林场杉木幼龄材与成熟材密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和比较了长岭岗林场32a生杉木人工林的幼龄材和成熟材的密度.结果表明,该场杉木幼龄材全干密度为0.384g/cm^3、气干密度为0.382g/cm^3、基本密度为0.323g/cm^3,成熟材全干密度为0.435g/cm^3、气干密度为0.428g/cm^3、基本密度为0.392g/cm^3;经方差分析对各密度指标的显著性测验,幼龄材和成熟材全干密度、气干密度、基本密度都具极显著差异;而单株间各密度指标稳定一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密度对杉木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煅烧牡蛎壳粉对‘南岛无核’荔枝园土壤酸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置CK组和T1~T3处理组,分别施加牡蛎壳粉0,1,2,3 kg/棵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土壤的pH值、容重和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10个月的跟踪测定,在荔枝果实成熟后进行单果重、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1组的土壤pH值由5.09提升至6.13,上升1.04,果实单果重提升20.79%,果实硬度升高52.14%,糖酸比、固酸比均有显著提升;T2组的土壤pH值由5.01提升至6.33,上升1.32,容重由(1.46±0.04)g/cm3下降至(1.28±0.02)g/cm3,果实硬度、糖酸比较对照组分别增加58.92%和42.32%;T3组的土壤pH值由5.08提升至6.27,上升1.19,土壤容重由(1.46±0.03)g/cm3降至(1.26±0.03)g/cm3,果实单果重和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8.35%和31.86%。可见,煅烧牡蛎壳粉能显著改善‘南岛无核’荔枝土壤酸化现象,降低土壤容重,促进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进而显著提升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