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网络舆论逐渐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无形力量,成为政府公共决策重要的基础。当前,公共政策与网络舆论的冲突时有发生。对此,政府应善用网络舆论,积极构建网络沟通机制,实现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推进公共政策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管理主义的盛行、现代性的过度追求导致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共性缺失。认为要提高公共政策绩效,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政府需要对传统公共政策制定模式进行改革。提出了政策环境中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博弈、调适使政策网络构建成为可能以及对政策网络进行优化,构建一个合适的平台,让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平等地协商、理性地说服,从而为科学、民主的公共政策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冯勇  董晶 《科技信息》2012,(7):323-323,364
随着我国公共行政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民主政治的迅速发展,提升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力,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水平,防止、避免和纠正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各级政府提出的必然要求。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解决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鑫 《科技信息》2010,(36):56-56
公共政策是国家公共权力运行的集中体现,是政府实施危机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运用有效的公共政策应对公共危机是政府提高危机管理能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伴随着各类突发危机的发生,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能力在实际磨练与总结中得到显著的提升,但还是面临一些难题与困境。基于此,以政府在青海玉树地震中表现出的公共政策制定能力为例证,对我国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与出路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传播的异军突起带来了传媒生态的新图景,其所带来的强大的传播效应,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它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呈现出从单向的精英决策向政府和公民有效混合的互动模式转变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府行政的动态体现,它集中反映了政府的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和行政效率。我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政策制定过程呈现崭新的特征,它表现在对问题构件的敏感、积极和主动,议程建立主要由政府外部力量推动,政策方案规划的群策群力和政策抉择的公共利益导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证据”——科技政策制定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基于证据"的公共政策制定思想广为欧美发达国家所推崇。通过系统地梳理公共政策的证据来源,探讨了基于证据的政策制定过程,最后分析了基于证据的政策制定模式对我国科技政策制定的启示意义。分析表明:唤起决策者的"证据意识",营造"知证文化",是当下我国科技政策制定的可行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公民使用互联网获取并传递着各种信息,与此同时,这些网络舆论虽然受众有限,却也无法抗拒地成为政府制定政策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发挥网络舆论的独到效应,规避其不利的方面,从而对政府制定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国的发展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加速度效应”,这种效应不仅体现在GDP数字上。也深刻地体现在立法和公共政策制定的思维转变和制度建构上。作为一种关注个体尊严、协商过程和体现民主实质的理念与制度,自中共十六大以来逐渐遍及到广泛的公共领域,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已经成为政府和公民共同接受的“新政思维”。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公共政策制定的合理性依然存在着缺失,在个别地区、个别案例中仍然体现。思考公共政策制定的合理性路径尤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躲猫猫"一词在网络上的流行表明互联网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网络有助于强化公民意识、搭建公民与政府互动的平台和完善我国社会政治机制。但网络政治参与也会遇到网民代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困境。我们需要用法的手段来解决这些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