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妍  凤乃杰  杨艳超 《科技资讯》2013,(36):235-238
2010年7月,陕西安康市南部地区在暴雨激发下多处暴发泥石流。本次泥石流的集中暴发是在极端气象因素的诱发下多因子耦合异变的必然结果。本文以安康市南部地区4县为例,从泥石流形成条件、形成机理角度,并综合气候条件、人工活动和地震因素对该地区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探讨,并对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预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具有良好兼容性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异构数据服务集成与灾害预警。通过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在Spring MVC技术框架下以WebGIS方式集成了包括地理信息服务、监测数据服务、预警模型服务在内的多类异构服务,采用ECharts可视化组件、EhCache缓存框架、机器学习预警模型等技术增强平台实用性与可扩展性,并通过应用实践验证了平台的可靠性与设计目标。SOA架构与WebGIS结合构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可对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典型地质灾害进行基于位置的综合信息管理,实现自动化监测预警,且具备较强业务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2020年8月3日以来,天水地区连续降水,降雨量大、范围广且短时间高强度集中,引发并加剧了大量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十分严重。文章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此次群发性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分析,并对后期防治工作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此次强降雨引发并加剧的地质灾害点共有510处,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3种。灾区地质环境复杂,地震效应强烈,加之此次天水地区高强度集中降雨引发并加剧了群发性地质灾害,建议对各灾害点根据其特征分别以专群结合监测预警、避险搬迁、排危除险工程及永久性治理工程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灾害多元信息耦合预警系统建设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Logistic回归模型和前期有效降雨量引入到地质灾害预警领域,结合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形成了一整套较完善的泥石流灾害多元信息耦合预警体系,并基于MAPGIS平台经二次开发建立了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在综合分析雨量和地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危险等级自动划分方法,从而实现了对泥石流等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的定量化时空自动预报。基于该系统,在辽宁省鞍山市开展了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是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对于危害性较大、变形发展趋势不明的地质灾害可通过专业监测预警方法进行防灾减灾。以近年来成功预警地质灾害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预警工作需要满足三方面的要求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即智能化的监测设备有效获取关键监测数据,科学的监测方案确保监测设备布设位置可靠和恰当,过程化的预警模型准确判断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趋势并提前做出预警。同时探讨了监测设备、监测方案、预警模型三方面工作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预警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为摸清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现状、服务需求,评估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在地质灾害防御中产生的效益,选取了4个近几年发生的地质灾害典型案例,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气象服务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贡献率为44.03%,减少人员伤亡贡献率为67.76%。通过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发现问题,总结服务经验,挖掘服务需求,为改进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服务业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是提升主动应对地质灾害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第一代、第二代地质灾害预警模型主要特征,建立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并将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叠加,实现了气象雨量信息动态可视化方法。以此为基础,采用GIS、数据库及网络等技术研发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以安徽省为背景进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可行,系统具备一定的可靠性,能为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决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4~2010年逐日降雨量、滑坡泥石流历史地质灾害记录,分析研究了楚雄州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状况及滑坡泥石流发生与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与当日及前期累积降雨量关系密切,其中,1~3 d累积降雨量20~30 mm、5 d累积降雨量30~40 mm、10 d累积降雨量50~60 mm、15 d累积降雨量80~90 mm等降雨条件下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相应的预警等级较高,进而根据本结论采用短期天气预报加前期实时降雨资料进行推理,得出了楚雄州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指标,为楚雄州进一步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以及预警模式的优化完善提供重要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9.
川藏公路然乌—波密段是我国冰水泥石流发育地段,泥石流危害严重。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Arc GIS平台,对该区域泥石流的分布和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类型主要以冰水型泥石流为主,泥石流性质多样,且以稀性为主,流域形状多呈长条形;泥石流分布密度大,且不同地段分布的泥石流类型不同,不同类型泥石流的面积差异大,暴发时机不同。为了保障G318线的安全运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加强研究区内冰川、冰湖的监测,并做好泥石流的监测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参Weibull分布的泥石流降雨动态预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是触发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因素。现有的泥石流预警模型多为半定量的预警,通过划分不同的预警级别来预报灾情,没有做到任意时刻泥石流爆发的定量计算。通过分析文家沟5次大型泥石流灾害的降雨数据,引入泥石流爆发降雨驱动指标RTI并运用三参Weibull分布确定了绵竹市清平镇文家沟泥石流的降雨阈值,提出了计算任意雨量下的泥石流的瞬时发生概率。最后通过Weibull分布结果和泥石流堆积方量的计算值拟合出文家沟泥石流爆发概率和堆积方量的关系。该模型不仅实现了文家沟泥石流灾害的动态定量预警,同时也给出了任意概率下泥石流堆积方量的域值区间。最后以2012.8.13文家沟泥石流事件为例验证了该模型,说明三参Weibull分布可以用于泥石流分析并建立预警模型,可将此法推广到其他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预警中。  相似文献   

11.
黑水县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此次地震不仅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同时还引发了较多的次生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以黑水县知木林村的泥石流形成条件为背景,详细介绍了该区域泥石流发生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并且结合该地区泥石流勘测报告,以现场配浆法和查表法分别计算了该地区的泥石流容重,通过对比最终确定以查表法得到的数据作为色多沟泥石流发生时的泥石流容重,并以此计算出泥石流发生时的流速,流量以及峰值流量等数据,随后采用多因子综合判定模式对色多沟泥石流进行了危险性评估,得出该地区泥石流的发展正处于壮年阶段,危险等级为高度危险。在治理色多沟泥石流流域时应该主要采用以排为主、停排结合的总体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必要性进行简单分析后,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技术进行简单归纳总结。最后,结合自我实际工作经验,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德昌县2004年发生的群发性泥石流,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与损失。此次泥石流灾害区域较集中,地形和水文条件也比较接近,却只有部分沟道发生泥石流。为了研究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原因,重点对形成条件中地质因子的岩石坚固程度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该区域泥石流发生情况不一的原因是受各流域白云岩、碳质千枚岩及砂岩、强风化的花岗岩的坚固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前人的基础上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主,对部分沟的坚固系数值进行校正,最终得到坚固系数G=5.56为该地区泥石流发生与否的分界线。再结合地形因子、水文因子对该地区进行泥石流的预警预报验证,适用情况较好。该方法可作为某一区域内影响泥石流暴发地质条件中岩性条件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富赟  黎志恒  姜才文 《甘肃科技》2011,27(6):32-34,127
基于甘肃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应是集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等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综合性系统.本系统不仅为地质灾害管理提供服务,也为公众眼务提供有效的支持,是全省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在论证陇南市文县张家沟泥石流工程地质特征、形成机制、破坏机理及后续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泥石流专业监测预警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专业监测点布置,供同地区其它泥石流监测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漩 《创新科技》2014,(12):82-83
为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监控和预警措施,有效降低灾害损失,我们以MapGIS K9作为基础平台,采用C/S模式,使用C#语言进行组件式二次开发,建立起泥石流预警安全信息的管理平台。系统实现了地图查询、信息管理以及泥石流的灾害预警和基于DEM的受灾分析等功能,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了更为科学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泥石流成为盆地内地质灾害主要灾种。为系统地总结分析研究该灾种,通过充分收集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和已实施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总结出了该地区泥石流特征,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机理,并对泥石流防治工程进行了论述评价。泥石流类型以粘性泥石流为主,水石流次之,规模为中小型,易发程度为低-中等易发。形成机理主要受地形地貌、物源条件、水动力条件、植被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因素控制。在泥石流沟中、上游采取拦挡坝稳拦固体物质和下游采取排导渠保畅等是工程治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也是地震灾区震后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研究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是理解泥石流成因、特征及治理工程设计参数的重要途径,可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依据。在对白沙沟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其危险性作出评价,研究结果可为白沙沟泥石流的治理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质灾害预警技术也得到很大提高。泥石流预警在减灾实践工作上已取得到了丰硕的成果和明显的效益。简单的说,泥石流预警可以分为泥石流预报和泥石流警报两种类型,二者的根本区别是预警信息来源与泥石流暴发时间的关系。该文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详细探讨滑坡泥石流预警技术及其具体的实践方法,以期有裨益于我国泥石流预警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六盘水地处乌蒙山区东坡,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本文从边坡稳定和地面塌陷两个课题出发,将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分为强降水诱发和人类经济活动引发两大类,其中强降水诱发的地质灾害,其降雨是外因,岩体本身的特性是内因,强降水条件促使岩体的滑坡,危害性较大,经济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既有岩体滑坡,剥蚀,冲刷和泥石流,也有地表塌陷,它危害面广,涉及面最宽的是植被匮乏和采矿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泥石流,这些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笔者建议组织力量对全市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全面调查,对有发生大的地质灾害的部位进行监测并编制地区灾害防治预案。在基本建设中,决策要科学化,尊重客观规律,使六盘水市的经济能有序地正常进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