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药品专利制度的考察,具体研究了为鼓励药物创新而增设药品专利、为保护公众健康而确立药品专利强制许可、为激励药物仿制而建立Bolar例外以及为平衡多方利益而正在探索构建的专利链接制度等不断完善的演变过程和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先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所著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是我国最早的具有史学概论性质的著作,也是半个多世纪来具有很大影响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专著。书中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许多独到见解。本文试图就此略加述评,有解释不当之处,请各位史学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梁启超研究历史人物所持的历史观的核心是英雄史观。正如他指出的,“罗素曾言:‘一部世界史,试将其中十余人抽出,恐局面或将全变。’此论吾侪不能不认为确含一部分真理。试思中国全部历史如失一孔子,失一秦始皇,失一汉武帝,……其局面当问如?佛学界失一道安,失一智,失一玄奘,失一慧能,宋明思想界失一朱熹,失一陆九渊,失一王守仁,清代思想界失一顾炎武,失一戴震,其局面又当何如?其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文学史》对中国百年文学史进行了富有新意的考察,作者眼光敏锐,在文学史观、文学史分期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见,在筛选及评价作家作品时,坚持历史的、人性的、审美的价值标准,并对新世纪文学入史做了初次的尝试。与同时期的文学史著相比,本书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林林总总的诗选或诗论选集中,青年诗评家谭五昌主编的《中国新诗白皮书》(昆仑出版社,2004年1月版,以下简称《白皮书》)以其匠心、慧眼和气度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一次颇具匠心的文学史写作实践,编著者从文学的本体出发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行了全新的整合。该著对入史作品审美特征的独到发掘以及"文体史"的编写体例等无一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该书作为文学史写作的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文艺学学科存在依据遭遇置疑,文艺学自身身份认同存在困惑的情形之下,如何突破现有的理论困境,重建文艺学发展的知识系统和理论样态,规划未来走势,并在此基础上恢复对文艺学主体身份的认同与信心,是董学文教授多年来在不断思考的中心问题。他在自己的教学、科研和写作实践中,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眼下这部《西方文学理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就是他在自觉构建文艺学整体知识形态方面所取得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7.
全敞视主义是本书的核心,作者从对酷刑场面津津有味的再现,来导出这个核心。作者虽然在再现那个时代的场景,但是正如作者所说"他的兴趣所在是写一部现代的历史"而这个历史是对我们信赖已久的理性最刻骨与激励的批判。技术的长足发展的是理性发展的一个支柱,只有将这个支柱彻底的批判才能让我们真正的了解理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8.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余年的伟大征程。30余年中,虽然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可以说是"七分成绩,三分失误"。在此基础上,我们积累了一系列基本经验。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之下,进一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德国传教士邓玉函与其他伙伴负笈东来,与中国学者王徴于1627年合作编译了<奇器图说>.2008年,在中德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重新演绎了380年前两种异质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过程.笔者曾在这个研究团队攻读博士学位,有幸见证与了解他们细致深入的工作及取得的高质量成果.值"中德科技交流390年暨<奇器图说>出版381年纪念会"之际,笔者将该书的读书心得与所知的研究过程整理出来,以期与各位识者共享.  相似文献   

10.
最近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响箭》是一部以文艺工作者知识分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抗日战争胜利到解放战争初四十年代中期为时代背景,描写了老艺人艾艳霞与新一代文艺工作者彤云和甘艺等人不平常遭遇及其悲欢离合的故事,塑造了一些平凡但又有一定思想光彩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形象。解放以来,在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中,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作品,从《青春之歌》、《小城春秋》到《三家巷》、《苦斗》,虽  相似文献   

11.
鉴定文物的实用之书——评李学勤主编的《中国文物鉴赏丛书》●梁腾锋/著我是一名业余文物爱好者,最近有机会拜读了由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文物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李学勤先生主编的《中国文物鉴赏丛书》。这是我国文物鉴定和...  相似文献   

12.
在我个人求学生活中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里 ,我部分地见证了《电影学导论》的诞生 ,从感受它在萌芽中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开始 ;我同样见证了作者陈晓云写作这本沉甸甸的电影理论著作的部分过程 ,从接受他全盘颠覆自己的电影理念开始。已经习惯了流行的电影书籍封面上印着妖娆的女电影明星们性感的似笑非笑 ,或者是胡乱截取的电影画面 ,装帧豪华近乎奢侈 ,却每每掩盖不了其中文字的随意、散漫、大而无当和无从回味———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相对昂贵的定价。朴素到有点老土的《电影学导论》冒然闯进这个华丽的世界似乎是一个失误。以我对作…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田中禾《父亲和她们》的根本思想艺术价值主要体现为作家用一种双重的后设叙事的方式,紧紧地抓住了人性与革命的矛盾冲突这一核心命题,进而对于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行了堪称深入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4.
15.
陈旭光近作《电影文化之维》(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是新近电影文化研究的一个亮点。此著基于对大量电影文本与影视前沿现象的梳理、整合与独到把握,以及对西方文化批评理论的运用,而呈现出厚积薄发之势。不妨说,拨开全球化语境下复杂交织的多元文化迷雾,作者于纷繁驳杂的影视艺术和影像文化事实中透析出电影发展与文化转型间的契合点。细读此著,不难体会出作者对当代电影现状与文化现实的了然于胸。而于行文,则引证分析严谨而自然流畅通脱,既不失理论的厚重感,也不失材料的丰赡性。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在其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以年长侍者为主线,以年轻侍者和老者为辅线,三维立体映像战后西方社会信仰迷失、道德颓废、伦理丧失的荒原景象,真实地展示作者对战后西方社会的伦理观察和思考,通过树立老年侍者的形象,蕴含了作者在荒原中重树伦理秩序的信念与渴望——努力在虚无世界里为那些黑夜找不到睡眠的迷茫者擎起一盏明灯,维护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文化诗学是20世纪末美国学界兴起的对文学文本及文本生产展开双向阐释的理论研究方法。《明清小说与历史叙事》即是文化诗学方法论影响下的古典小说批评实践尝试,从文史互文、城市市民文化图景的呈现、文学的社会能量流转等视角,探讨了明清小说创作对历史叙事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胡建次、邱美琼《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一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虽然此书与《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凤凰出版社,2011年6月)一书同为作者从事中国文论"承传"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但自涉足文论"承传"研究领域以来,作者首先投入的是对此书的写作,其历时7年多,呕心沥血,反复增补,终于付梓。全书共5章,作者分别从文学创作论、文学审美论、文学批评论、文学批评方法及文论体式等专题角度,考察我国古代文论内在纵向的承纳接受与发展变化的复杂历程。全书内容广博、文献翔实、逻辑清  相似文献   

19.
《思潮》是中日文学整体比较研究的第一部成果,具有拓荒意义和填补空白的性质。该书不仅揭示了日本近代文学从西方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从具有新质的日本文学吸纳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回答了怎样吸纳的这样一个仅用影响和平行研究方法无法回答的根本性问题,从而总结出民族文化、文学交流中一般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交流·互动·发展:全球视野中的西南各少数民族》是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5次年会所收论文的选编。2010年10月14日至17日,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5次年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大会以交流·互动·发展:全球视野中的西南各少数民族为主题,全国近50个研究机构的120多名学者参加了这次民族学界的盛会。大会共收到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79篇,参会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