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苏之间的对抗与缓和,直接影响着东西方关系与世界和平。它成了人们观察和分析当前国际形势时首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应该指出的是,近两三年来,美苏的争夺态势出现了一些令人注目的新变化。主要变化一、总的说,美苏的争夺仍处于僵持局面,双方互有进退得失。美国在一些重要领域加强了攻势,显得略占上风,但是在苏联的坚决对抗下,也难以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正>与以往历届美国政府强调对华合作与竞争并存不同,特朗普政府更加强调对华竞争与遏制的一面。这似乎预示着一个中美竞争时代的来临。虽然人们大都认为中美不会重演冷战对抗,但大格局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苏联的解体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并呈现出大国之间避免公开对抗、关系相对平等 ,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特点。我们只有认清形势、抓住机遇 ,才能在当前的形势下发展壮大本国的实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苏联的解体,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并呈现出大国之间避免公开对抗、关系相对干等,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特点。我们只有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才能在当前的形势下发展壮大本国的实力。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不同的科学思维方式决定了科学发展的不同的走向,本文从介绍科学思维方法定义入手,探讨了东西方在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特点、差异、联系,提出了关于东西方在科学思维方法上的差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庸之道是矛盾解决的平衡发展法,有助于矛盾双方相互共存、相互吸取、相互促进,使事物协调、平衡、和谐的存在和发展。中庸之道矛盾解决方法的运用,有利于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关系、国防关系的协调。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可以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互利双赢的格局。一句话,中庸之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长期的对抗趋于缓和,但通往和平的道路上充满着各种力量的角逐。中东地区形势总的来看继续趋向缓和。中东和平进程进一步取得重大突破,阿以关系在松动,中东地区经济合作问题开始提上议程,阿以长期对抗的局面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但是,中东矛盾错综复杂,局势依然动荡多变。中东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和平伴随斗争进入新的阶段1994年中东和平进程的重大突破,首先是继1993年9月巴以相互承认并达成《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后,1994年5月巴以达成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的最  相似文献   

8.
科技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由电子商务主导的新兴市场,越来越多的制造商纷纷建立线上直销平台。新的线上直销渠道与原有的零售渠道共同组成了双渠道供应链。随着双渠道供应链的建立,渠道冲突不断出现,这令双渠道供应链协调成为一个全新且复杂的问题。交易信用作为一种促进融资、刺激需求的手段,被广泛用于协调供应链。本文基于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复杂运营环境,构建斯塔克伯格博弈模型,分析双渠道供应链中各方的运营决策,探究基于交易信用的供应链协调策略,并为在科技浪潮中开拓双渠道模式的创新型企业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术界不承认东西方区别十年前,我在澳门大学与时为外交学院教授的陈奉林先生(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次会面。那时,他向我明确提出外交学院与澳门大学共同合作,一起来推动国内的东方外交史研究。听到这个提议,我如逢知己,一拍即合。对东方国家的外交历史和外交模式进行研究,一直是我心中的夙愿。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缓和大趋势使热点普遍降温;“寒带的风暴”却冲击着“热带非洲的椰子林”。由于历史的原因,今天非洲大陆的经济文化仍不发达,各国自立能力尚不够强大,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加上同欧洲有着密切的地缘政治关系,非洲很容易受欧洲的影响。因此,当前的国际形势特别是苏联、东欧形势的急剧变化必然反映到非洲政局中来。有人说目前非洲呈现复杂多变的局面:缓和与动荡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热点降温  相似文献   

11.
7月4日,西德总理科尔将应邀访苏。由于目前美苏围绕欧洲导弹问题的争夺空前激烈,东西方关系日趋紧张,国际上对科尔这次苏联之行的具体背景和意图以及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十分关注。首先,从西德和苏联的战略方针上看,双方互有需要,但目的各不相同。对西德来说,此行酝酿已久,主要目的在于贯彻其“立足于西方联盟而又同苏联保持对话”的基本政策。以科尔为首的联盟党和自民党中右政府,在对外政策上尽管侧重点与前社民党政府有所不同,但西德的处境和利害,决定了它在对苏政策上仍要保持“缓和”与“合作”的“连续性”。为了扭转西方盟国对西德有“中立化倾向”的印象和疑虑,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国际战略形势中有关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都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因此认识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是分析国际战略形势的重要方面。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主要是美国率先走出了从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以后西方国家跟着摆脱危机,经济发展持续了7年。这是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复苏。为什么这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的危机周期和以前的不一样?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加强了相互之间的经济协调,它们联合应付危机的能力增强了。这是我要谈的第一个问题。进入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认识到采用国际协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千年轮回,天下并不太平。军备控制与裁军作为国际斗争与合作的重要领域,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将对未来国际安全形势产生重要影响。冷战后取得系列进展冷战结束后,随着东西方对抗的消失、国际关系的缓和。双边和多边军控与裁军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核裁军方面,美苏于1991年达成《关于削减和  相似文献   

14.
德国在二战后被分裂成两个国家,就其外部因素来讲,是由于以美苏为首的大国合作政策在战后逐渐走向对抗并导致冷战的产物,是外部力量施加于德国的结果,而在走向对抗的过程中,美苏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冲突,是导致德国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953~1968年间,国际上美国和苏联的争夺范围扩大到了中东,中东内部激进主义的势力占据了有利的形势,伊朗和沙特作为波斯湾地区的大国,双边关系也是合作和冲突并存的,他们针对巴格达条约组织争吵,在阿以冲突问题上,双方立场不同,但他们又共同地合作来维护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运动肩负着促进东西方体育统一的历史性使命.在分析东西方体育差异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东西方体育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并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阐释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促进东西方体育融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信息是当代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与物资、能源一起构成支持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由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化时代。我国“十五”计划提出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化信息化建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信息产业合作与竞争。  相似文献   

18.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在较大范围上规定了中国社会政治格局向着有利于抵抗日本侵略的方向演变。作为当时左右中国政局的国共两党,也必然顺着这一历史潮流而动。在此期间,国共两党由分裂走向联合,由对抗走向合作的曲折历史过程,是国共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协调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文化冲突则是社会动荡的重要根源。近代中国,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原始对抗,大众文化从历史潜语境中凸显及其与精英文化的断裂,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激烈冲突,成为中国社会结构分化,局势动荡,革命与战争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这次联合演习在合作规模和级别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的政治意义引人注目。在新的东西方形势下,德法两国对防务、战争、合作等问题有了新的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