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青年科学》2013,(1):2-5
孙家栋 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故事名称:《造星探月叩苍穹》 故事梗概:1967年夏天,学了7年飞机。搞了9年导弹的孙家栋由钱学森亲自点将派到新组建的研究院出任卫星总体设计部负责人,从此与卫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半个多世纪的航天生涯中,孙家栋院士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月球的探测显示了人类的智慧和能力,也带动了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以“绕”、“落”、“回”为标志的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性工程,既是国力强大的体现,也是中国航天能力的表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 31日.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乏父”和“火箭之王”。社会各界纷纷对钱学森的去世表示哀悼。  相似文献   

4.
从1958到2005,47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也许这些简单的文字无法一一描绘哈尔滨工业大学(下称哈工大)与中国航天事业共同经历的风雨晴岚,无法一一记述哈工大人与中国航天事业共同体验的忧喜悲欢。足音远去堪凝重,再谱华章更撼心。今天,哈工大人在“神舟”号、在“试验卫星一号”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明天,哈工大将继续在神秘的太空和浩瀚的宇宙挥洒航天情……  相似文献   

5.
《少儿科技》2009,(12):6-6
“航天之父”钱学森于2009年10月31日不幸去世。11月3日,航天界响当当的功勋科学家们齐聚中国航天科技大厦,追忆钱学森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6.
陈治光 《科技潮》2010,(11):10-10
2010年10月26日,“中央企业院校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漠,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中国航天干斗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马兴瑞出席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是中国政府首次全面、系统地向全世界公开介绍中国航天的发展战略和有关政策,白皮书的发布是中国航天史的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里程碑事件。文章介绍了白皮书中一些重要的新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大航天”的内涵、不同领域在航天活动中的作用和定位等,并简要阐述了由此引出的航天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民用航天近期发展思路和规划等。  相似文献   

8.
《科技知识动漫》2007,(12):F0003-F0003
公元2007年10月,有着50多年历史的中国航天事业翻开新的一页,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载着中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探测器,划破云霄,飞入太空,奔向月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2010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孙家栋院士颁发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本刊随后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0.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从“女娲补天”到“精卫填海”,从“后羿射日”到”吴刚伐桂”,从“神火飞鸦”到“万户飞天”……这是一个演绎了“飞天”传说与“奔月”神话的浪漫国度。随着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飞向太空.无数伴随着神话长大的中华儿女.终于圆了自己的奔月之梦。自强不息的中国航天人,又将把中华民族的崭新高度镌刻在太空中。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时间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6号”飞船由“长征2F”火箭搭载,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在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两年之后,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费俊龙和聂海胜成为第二批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本期封面图片为费俊龙、聂海胜航天飞行返回着陆后受到搜救人员和媒体记者欢迎的场面,由赵建伟摄影并供稿。  相似文献   

12.
根据横纵提示,填写相应的诗词和词语。 横: 一、人名。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 二、人名。德国哲学家,其有一句名言是:“我是太阳!”  相似文献   

13.
千年飞天之梦,百年复兴之路。当“神六”归来之际,神州大地一片欢腾。神州六号飞船的成功巡天,充分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高度,也是对我国自主创新的一次全新检阅。据“神六”总指挥,总设计师介绍,“神六”完全是由中国科学家自主设计创造的,并说,尽管中国飞船航天较前苏联迟了40多年,但“神六”的先进性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年伊始,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高校在此次颁奖盛典中再创佳绩:复旦大学的谷超豪院士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孙家栋院士分享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传统的国家三大奖通用项目中,全国高校共获198项,占授奖总数的68.5%;在国家技术发明奖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占79,5%,其中两个一等奖项目悉数被高校收入囊中(详见本期“聚焦”栏目)……  相似文献   

15.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10,(2):43-44
谷超豪、孙家栋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月11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颁发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  相似文献   

16.
64名在我国“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载人航天功臣,近日在北京荣获中国航天基金奖。这次获奖的载人航天功臣,由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属科研试验单位推荐,最后由中国航天基金会组织航天专家严格遴选产生。获奖人员大多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线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航天基金奖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资助航天科技交流活动、人才培养及航天科学普及工作,奖励航天战线有功人员。基金来源主要是海内外关心和支持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自愿捐款…  相似文献   

17.
婕妤 《创新科技》2010,(1):39-41
<正>2009年4月15日,刚刚过完80大寿的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指挥并见证了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颗航天飞行器,其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超过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新书上架     
《科学人生》《科学人生——50位中国科学家的风采》一书最近由学习出版社出版。该书集中介绍的50位科学家,有最高国家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袁隆平、王选、刘东生等,有中国“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周光召、孙家栋等,有“神舟”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也有年轻一代科学家的杰出代表白春礼、杨焕明、袁家军等。《科学人生》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既是科普宣传的精品,又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力作。  相似文献   

19.
在2002年11月份的珠海航展上,我国航天航空部门向媒体透露了最新成就及未来发展计划,堪称中国航天“X档案”大揭秘。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我国50年航天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运用系统工程实施科学管理的理念、体系及方法;阐述了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统一领导,是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本质体现,是航天科学管理的重要特征,是中国航天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