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认识问题。只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根本之处在于立场观点方法的界限,核心要件在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立场界限。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首要前提在于坚持群众史观,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必须在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正确地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自觉地在实践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是辩证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关键是: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好时机、决策要正确、坚持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与真理,我们必须坚持。但在新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又必须要发展。因为不发展的理论必定僵化,僵化的理论必定脱离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必定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轨迹是:坚持正确的,在坚持中求发展;摈弃错误的,在分析中求发展;找出空白点,在探索中求发展。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深入的要求和表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要重视胡乔木同志论中共党史研究和撰写工作的意见。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本质属性和特点。要始终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力求科学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发展的历史。要力求科学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发展的历史。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国外马克思主义等的综合研究。坚持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回答关系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命运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于中国国情,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勇于不断探索,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善于开拓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实现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关键在于他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其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学习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前提,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根本,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是关键.在新时期,我们学习和弘扬邓小平的科学精神,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与真理,我们必须坚持。但在新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又必须要发展。因为不发展的理论必定僵化,僵化的理论必定脱离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必定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轨迹是:坚持正确的,在坚持中求发展;摈弃错误的,在分析中求发展;找出空白点,在探索中求发展.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因为它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形态。与时俱进意味着理论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源泉。与时俱进并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 ,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与时俱进也是反对各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最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不断取得胜利,根本在于我们党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始终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是辩证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关键是: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好时机、决策要正确、坚持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即:马克思主义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坚持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一大法宝,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国30余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的发展。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这五个方面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与“多元”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着"四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化。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沿着"马克思主义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化"的逻辑进路,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摹写——建构——运用的过程。其实质是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逻辑发展过程。这条与"实践——理论——实践"道路相悖的道路选择既有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方面,但也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革命和建设中,朱德同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主要包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分析中国国情,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贯彻实事求是思想,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落实群众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秉持创新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于分析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理论品质。发展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独具特色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时代与发展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和时代气息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归纳。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逻辑关系的视角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一切以中国的现实问题为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意识形态化以及阶段性等特点,致使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贡献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忽视。然而,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功不可没,总的来说,他们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并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阐释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进程,而且实现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总结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本质。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就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化水平以及在深入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共同奋斗所创造的民族文化、大众文化。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础,蕴藏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产物,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9.
自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之后,就不断地进行着她的中国化进程,并产生了一些重要理论成果。当前,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需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全社会;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华传统文化共存,以寻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为重点,而不是强调二者的差异;需要培养兼通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才;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