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指标,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与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方法:获取59例血清PSA升高的患者的f PSA及T-PSA、前列腺体积的三个径(L、W、H),所有病例均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前列腺穿刺.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组大,PSAD比BPH组高.前列腺癌组的f/T-PSA比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低.前列腺癌组患者的显影时间、达峰时间、加速时间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短,绝对增强强度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高.前列腺癌组患者的强度减半时间比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短.结论:前列腺癌组的前列腺造影结果表现为"快进快出".血清f/T-PSA、PSAD及经直肠超声造影技术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常见疾病.本研究在雌雄激素诱导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基础上,探究丹参酮IIA与雷洛昔芬联合用药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IIA与雷洛昔芬联合用药显著抑制大鼠前列腺体积增大,降低前列腺指数,同时减少前列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中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的治疗作用显著优于单独用药.提示,在大鼠前列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中,丹参酮IIA与雷洛昔芬联合用药可能通过同时降低细胞中AR和ERα表达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e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mstate hyperplasia,BP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22例PCa和31例BPH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T...  相似文献   

4.
比较蜣螂不同浓度醇提物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为蜣螂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采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制造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模型,以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血清酸性磷酸酶质量浓度(ρPAP)、雌二醇质量浓度(ρE2)、双氢睾酮浓度(DHT)(cDHT)、睾酮质量浓度(ρT)、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为指标,考察蜣螂醇提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良性前列腺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85%乙醇提取物组能明显降低大鼠前列腺湿重与前列腺指数,明显降低ρPAPE2,cDHT及ρT水平,明显降低EGF,bFGF及IGF-1的表达,提高TGF-β1的表达,可显著降低前列腺体密度,显著增加比表面及比膜面值。蜣螂85%乙醇提物具有良好的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其机制与调节EGF,TGF-β1,bFGF及IGF-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比较蜣螂不同浓度醇提物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为蜣螂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采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制造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模型,以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血清酸性磷酸酶质量浓度(ρPAP)、雌二醇质量浓度(ρE2)、双氢睾酮浓度(DHT)(cDHT)、睾酮质量浓度(ρT)、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为指标,考察蜣螂醇提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良性前列腺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85%乙醇提取物组能明显降低大鼠前列腺湿重与前列腺指数,明显降低ρPAPE2,cDHT及ρT水平,明显降低EGF,bFGF及IGF-1的表达,提高TGF-β1的表达,可显著降低前列腺体密度,显著增加比表面及比膜面值。蜣螂85%乙醇提物具有良好的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其机制与调节EGF,TGF-β1,bFGF及IGF-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血清hK2 ELISA检测方法,探讨血清hK2水平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为临床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提供一种特异、敏感、实用的方法.方法利用hK2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血清hK2水平的ELISA方法,并利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对30例前列腺癌患者,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进行hK2水平的检测.结果 1)血清hK2水平测定值(A450nm)分别为:a.前列腺癌组(0.701±0.113);b.前列腺增生组(0.212±0.145);c.正常对照组(0.198±0.015).前列腺癌组血清hK2水平与前列腺增生、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本研究建立的检测血清hK2水平的ELISA方法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4.6%,准确度为87.2%.结论 1)前列腺癌患者血清hK2水平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及正常人血清hK2水平差异显著,不存在重叠.血清hK2水平能够对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进行鉴别诊断.2)在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方面,本研究建立的检测血清hK2水平的ELISA方法,与临床上应用的病理学诊断方法符合率高,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并结合CD34病理染色结果,分析IVIM-DWI各灌注相关参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采用3.0T核磁共振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前列腺癌患者(PCa组)24例[平均年龄(74.29±7.77)岁]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组)21例[平均年龄(70.48±9.40)岁],行IVIM-DWI检查,应用经典双指数函数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相关定量参数D、D*、f值.对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理切片行CD34染色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PCa组中D值及f值较BPH组明显减低,而D*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中D*值与MVD显著正相关(r=0.793,P0.05),BPH组中f值与MVD显著正相关(r=0.766,P0.05).结论:IVIM-DWI各相关参数(D、D*、f值)在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中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前列腺癌中D*值的升高与前列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而f值的减低可能与癌灶中血管通透性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以前列腺增生并伴随下尿路症状为特点的常见疾病。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有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植物花粉制剂以及民族医药等。现综述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李燕 《科技咨询导报》2010,(21):243-244
本文综述了良性前列腺增生近年来的药物治疗进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药物治疗是轻度、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治疗方法,作用机理主要集中表现在消除雄激素对前列腺的作用;抑制雌激素的生成;解除膀胱出口梗阻的动力学因素。α肾上腺受体阻滞剂与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用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植物类制剂对前列腺增生的日常调理有很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核磁共振影像(MRI)T2WI或表观扩散系数(ADC)影像组学特征,以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机器学习在鉴别中央区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区前列腺增生61例及前列腺癌51例.采用MaZda软件提取所有患者T2WI与ADC图像的纹理特征,建...  相似文献   

11.
王冬冬  王健 《科技信息》2013,(2):203-20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病例81例,术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并加以分析。结果:手术时间(90±40)min,所有患者术中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一般7天拔除导尿管。术中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为(50±30)g。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性高,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效应增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集20例BPH和10例正常前列腺(NP)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方法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上皮细胞角蛋白(CK)、非肌型肌球蛋白(NMMH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及其定位关系.结果表明,与NP相比,在BPH组织基底细胞中与干/祖细胞相关的CK14和CK5以及与去分化相关的NMMHC和ERα的表达明显增加;而且CK14、NMMHC和ERα有共定位的关系.BPH组织中部分基底细胞去分化为干性细胞;雌激素效应增加使基底细胞发生去分化是BPH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腺体,在膀胱下方包绕着尿道上段。许多男性并不知道这一男性腺体的存在,另一些人虽然略知一二,但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和功能。即使前列腺出了毛病,医生们也往往不能判断出是恶性肿瘤还是良性增生。前列腺既可产生多种前列腺激素,又是精液的主要生产者。由于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的原因,男性到50岁之后,前列腺开始惹事生非。前列腺随年纪增大而增大,60岁以上的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经尿道1 470 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汽化术与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回顾性分析原海军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0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103例行经尿道1 470 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汽化术,另外101例行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统计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_(max))。结果表明:组间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IPSS、QoL、Q_(max)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后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可见经尿道1 470 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汽化术与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一致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前列腺增生患者178例,年龄48~83岁,平均65.7岁,病程6~12月,平均48.5月.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排尿困难、尿潴留、血尿、夜尿频以及氮质血症.IPSS评分(27.3±2.7)分,直肠指诊前列腺增生Ⅰ度58例,Ⅱ度92度,Ⅲ度28例.最大尿流率(8.8±0.7)mL/s.B超、CT检查均支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冠心病28例,高血压24例,糖尿病17例,脑血管疾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6例,慢性贫血4例.1.2 手术方法采用低位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导入F26前列腺电切镜,观察膀胱情况.明确膀胱镜到精阜距离和前列腺增生程度,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T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对外周带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超声引导穿刺病理证实的51例外周带前列腺病变患者资料,其中27例为前列腺癌患者(恶性组)、3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或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良性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常规MRI扫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DW)扫描,IVIM-DWI采用14个b值(b=0、25、50、75、100、150、200、400、600、800、1 000、1 200、1 500、2 000 s/mm~2).GE ADW4.6 Functool后处理软件计算病变组织内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Ca组和BPH组各参数值的差异,对于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值,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参数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PCa组的ADC值、D值及f值均明显低于BPH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D~*值无统计学差异(P=0.581).结论:IVIM的定量参数ADC值、D值对外周带前列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价值均较高,以ADC值的诊断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
以丙酸睾酮诱导的大鼠前列腺增生为研究对象,观察光动力学疗法(PDT)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激光照射或单纯注射光敏剂对大鼠前列腺增生无显著影响(P>0.05);大鼠经各PDT治疗组治疗后,前列腺体积均明显减小,前列腺指数明显下降,与动物模型组存在明显差异(P均小于0.01),说明光动力疗法对前列腺增生细胞具有杀伤和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一致格子上分数阶和分与分数阶差分的思想概念也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并且在该邻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非一致格子x(z)=c1z2+c2z+c3或者x(z)=c1qz+c2q-z+c3上,分数阶和分与分数阶差分的定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有趣的问题.本文首次提出非一致格子上分数阶和分与Riemann-Lio...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剜除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24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行前列腺剜除240例。前列腺重量30~120g,平均75g。结果: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50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30-80g,平均60g。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4~5d拔除留置导尿管,全部病例排尿通畅。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5例,继发性前列腺出血2例,尿道狭窄1例。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变化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法检测71例健康对照者、48例前列腺炎患者、11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59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巾的PSA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01);前列腺增生组部分病人血清PSA浓度升高,但局限在一定范围,一般不超过10.0mg/ml;前列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在正常范嗣(〈4.0ng/ml).结论PSA是筛查前列腺癌的灵敏的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前列腺疾病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