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1月1日,在刚刚成立的苏丹国家的首都喀土穆,隆重地升起了独立的苏丹共和国的三色国旗。世界地国上又少去了一个殖民地……几个月以前,我在华沙青年联欢节上听到了有关苏丹一家三代的故  相似文献   

2.
苏丹公投结束后,南方公投委员会将于2月6日公布初步结果,若各方无异议,公投委将把初步结果提交喀土穆,在喀土穆的苏丹中央政府将于2月14日宣布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1959年到1965年,我在中国驻苏丹使馆工作。这是我从北大毕业后分配到外交部工作的第一次外派。苏丹是我的另一所大学,六年中不仅经受苏丹烈日的"热处理",所学到的东西使我终身受益。岁月匆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是在苏丹度过的六个年头里发生的几个事件,至今难以忘怀。慈禧御赐"黄马褂"保留在苏丹1959年6月,外交部派我参加筹建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工作,来到喀土穆。苏丹首都喀土穆位于青白尼罗河交汇处。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  相似文献   

4.
王晓光 《世界知识》2023,(11):55-57
近来,苏丹武装部队和苏丹准军事组织快速支援部队围绕苏丹首都喀土穆和其他多个大城市的武装冲突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冲突已经造成巨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引发人道主义灾难。在中东地区走向和解的大背景下,苏丹的武装冲突引发外界对该地区局势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奥贝德城(El Obeid)是苏丹西部考多凡省(KordofanProvince)的省会,是一个拥有五万人口的城市。从苏丹首都喀土穆乘火车向西南行驶,约需要一天一夜的旅程,才能到达。由于这个城市不大,位置比较偏僻,所以不易被人们注意。其实这个城市风景美丽,它对苏丹的国民经济有重要的作用。苏丹人民喜爱地称之为“沙漠中的新娘”。走近奥贝德城,就可以看到四个大小不一样的水库,分布在城市的周围。最大的一个容水量为四百二十五万立方米,水库周围种着各种各样的热带树木,远远望过去,一片郁郁葱葱的丛林夹着水光潋滟的湖泊,真像一个  相似文献   

6.
喀土穆之行     
去年11月间,我们从亚的斯亚贝巴飞往喀土穆。亚的斯亚贝巴到喀土穆仅一个多小时的航程。飞机离开了绿色的山城,爬上拔海数千米的高原山峰就飞行在茫茫云海之上,但转眼间它又匆匆穿出云层向平原俯扑。从机窗两边探望,左面是玉带般缓缓而流的白尼罗河,右面是青绿色,急奔而下的青尼罗河,两河之间紧挟着一片狭长的黄土地带,越往前就越窄,终于在喀土穆汇合成浩浩荡荡的尼罗河主流。喀土穆,阿拉伯文意即“象鼻子”,就是从它的地形——狭长地带的尖端——而得来的。 11月,从气候上说正是喀土穆的“黄金时代”,蓝晶晶的天空万里无云,灿烂的骄阳已经失去了夏日的毒热,把柔和的金光铺在瞬息多变的尼罗河上,洒在尼罗河边的大榕树上。夏天常见的恼人的“哈婆”(暴风沙)也已消声匿迹,暖洋洋的微风吹拂着成片的棕榈树林,吹起了苏丹人的白色长袍。常年保持华氏一百度以上的温度计已下降到九十度左右。冷气机和电风扇也暂时得到  相似文献   

7.
房东的女儿     
在苏丹生活了两年多的时候,老婆要来陪我长驻,我决定到喀土穆城里租间房,安个家。在喀土穆租房子,必须通过房屋代理,收费为一个月的房租。我颇有些肉疼,就到处打听便宜的代理,还真让我找  相似文献   

8.
2001年1月1日,法国青年亚历山大·普森和妻子索尼娅告别好望角一路向北,沿着东非大裂谷牵手而行。三年零三个月之后,他们穿过津巴布韦,越过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从苏丹首都喀土穆开始,沿着尼罗河蜿蜒前进,终于到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完成了最后一段浪漫旅程。亚历山大·普森和索尼娅一起讲述了从喀土穆到亚历山大的难忘经历。  相似文献   

9.
正9月20日,埃塞俄比亚、埃及和苏丹三国水资源部长代表项目方、法国ARTELIA公司代表实施方,在喀土穆签署了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技术研究合同。按照合同,法国公司将在一年时间内研究建设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对下游国家苏丹、埃及的影响。苏丹水资源部长穆塔兹·穆萨表示,这份合同的签署标志着三国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的合作又前进了一大步,接下来的合作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三国人民的利益。埃塞的复兴大坝工程开  相似文献   

10.
4月6日苏丹发生政变。政变领导者是苏丹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阿卜杜勒·拉赫曼·苏瓦尔·达哈卜上将。他宣布解除尼迈里总统职务,中止宪法,解散议会和原执政党苏丹社会主义联盟,全国实行军事管制。政变当日,首都喀土穆一片欢腾,市民倾城而出庆贺政变。  相似文献   

11.
人们注意到,以达哈卜为首的苏丹新政权自4月6日执政以来,在对外政策方面作出了许多重大调整,表现出更明显的独立自主和温和的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苏丹迅速恢复同利比亚断绝了四年的外交关系。苏丹与利比亚长期不和,甚至怀有敌对情绪。1981年6月,苏丹指责利比亚策划了一起喀土穆的爆炸事件,两国遂宣布断交。苏丹政变成功后,利比亚第  相似文献   

12.
南苏丹全民公决尘埃落定,98.83%的投票者选择独立,国际社会和喀土穆政府也均表示,尊重公决结果和南苏丹人民的选择。如无意外,今年7月9日,以朱巴为首都的地球上最年轻国家——南苏丹共和国,便将呱呱坠地。  相似文献   

13.
<正>4月15日,苏丹爆发的武装冲突已满一周年,如今战火依旧,丝毫没有停息的迹象。一年前,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领导的苏丹武装部队与副主席达加洛领导的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等地爆发武装冲突。这场冲突已造成800多万人流离失所,对苏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冲突双方均为官方武装力量,但性质全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南方问题反映深刻的矛盾,一纸协议很难弥合14年的内战创伤。今年4月21日,苏丹政府与南方4个反政府武装在喀土穆签署了一项和平协议,此举使人们感到苏丹已持续了14年的内战有了一线获得解决的希望。南方问题由来已久苏丹南方问题反映了苏丹国内存在已久的深刻的民族、宗教、经济和文化矛盾。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部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  相似文献   

15.
俞洪亮  周军 《世界知识》2023,(10):38-39+42
<正>2023年4月15日,因在军队整合方案问题上的分歧,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布尔汉领导的苏丹武装部队(SAF)和副主席达加洛领导的快速支援部队(RSF)在首都喀土穆等地爆发武装冲突。国际移民组织5月2日称,此次冲突已造成苏丹国内33.4万人流离失所。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苏丹大多数医院都受到冲突的影响,只有四分之一的医疗卫生设施能够运作。  相似文献   

16.
董冰 《世界知识》2023,(9):52-53
<正>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SAF)同该国快速支援部队(RSF)在首都喀土穆等地发生武装冲突。截至4月17日,冲突已经造成将近200人死亡、1800人受伤。2019年4月,苏丹军方在民众抗议浪潮中推翻了巴希尔政权,民众欢呼鼓舞,准备奔向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景。然而四年后,苏丹军方爆发内讧,政局再次陷入动荡。  相似文献   

17.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3,(11):78-79
中国港湾苏丹项目组建“坚守组”自4月15日起爆发的苏丹内乱,已给这个国家的民众带来了全面人道主义灾难,首都喀土穆多地出现的水、电、粮、网“四断”现象已持续多日。但在这里,仍有曾协助我国驻苏丹使馆撤侨,如今仍留在此地的中企“坚守组”。安国宁是中国港湾东非中心苏丹港投资项目的负责人。由于需要协助使馆撤侨,以及维护项目运营,安国宁与其他六名中方同事一起主动报名,成为水工项目总经理部营地的“坚守组”成员。  相似文献   

18.
苏丹盛产棉花,特别是长纤维棉花,产量仅次于阿联,居世界第二位,享有国际声誉。年产约十二万吨,其中大部分是长纤维棉花,棉花出口占苏丹外汇收入的70%左右。因此,苏丹棉花有“白金”之称。苏丹气候十分干燥,雨量稀少,但是著名的尼罗河由南向北纵贯全境。尼罗河的两条支流——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分别从埃塞俄比亚的塔纳湖以及肯尼亚、乌干达同坦噶尼喀间的维多利亚湖发源后,流入苏丹,在首都喀土穆汇合,形成苏丹最肥沃的三角地带。这里便是苏丹最重要的产棉区——吉齐拉。吉齐拉农场位于苏丹青尼罗河省会瓦德迈达尼近郊。那里纵横交错的小渠道,形成一个庞大的灌溉系统,产棉量占全国棉产总额的70%。吉齐拉农场早于本世纪初建立。但由于当时灌溉系统掌握在  相似文献   

19.
赵萌 《世界知识》2023,(10):60-61
<正>4月15日,苏丹局势突变,该国武装部队和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等多地爆发激烈冲突,截至5月2日已造成至少550人死亡,逾4926人受伤。随着苏丹内乱加剧,多国紧急开展从苏丹撤侨的行动。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启动领事保护应急机制,核实中方在苏人员机构安全情况,制定撤离转移方案,组织撤离行动。4月26日,正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南宁”舰、  相似文献   

20.
喀土穆——有名的“火炉子”我们是在傍晚到达苏丹首都喀士穆(Khartoum)的。但是,即使在室外有遮荫的地方,温度计仍然指着摄氏四十度以上,没有半点凉意。在落日余威下,柏油马路依然晒得发软。喀土穆是世界上有名的火炉子。它周围是沙漠,终年很少下雨。这大约是它比其他许多靠赤道更近的地方要热得多的原因吧!我们下榻在青尼罗河(BlueNile)畔的大饭店。沿河的林荫大道景色壮丽。路的两旁是清一色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