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人类知识发展中的科学和哲学的割裂和分离仅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它并不曾消除科学和哲学在实质上的相容性和内在统一性。对科学的拒斥并不是作为西方哲学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的起始点的笛卡尔学说的性质,而坚持科学和哲学的统一则正是笛卡尔研究学问的基本方法。一个同样明显的事实是,近代以来人类实验科学的发展也深刻促进了哲学认识论学说的发展。医学、解剖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实验心理学、当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导致了近现代不同时期的一些哲学家们利用不同时期的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对人的认识发生的过程和机制进行具体探讨,从而建立了形形色色的别具特色的哲学认识论学说。  相似文献   

2.
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虽然拒斥本体这一形而上学问题,但事实上是在追求笛卡尔的物质实体,以达到对心理及行为客观、精确或实证的分析。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忠实于笛卡尔的精神实体,将本体作为研究的起点和理论支点。两大研究取向要走向整合就必须解决在本体论方面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文化转向到心理学文化品性探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现代心理学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心理学文化转向似乎成为它何去何从的有力注解。但是,奠基于现代主义思维模式基础上的心理学文化转向因其自身难以跨越的局限,从根本上把人与文化割裂开来,还不是拯救心理学的一剂良方。心理学文化品性探寻则从心理学内在深层机理和根本上回答心理学为什么要想文化转向以及心理学到底是什么。这既是对心理学文化转向的根本的超越,也是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独特的探索和追问、实现对人类心灵幸福这一永恒主题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与"普特南善变"的标准看法恰恰相反,普特南的实在论是连续的、整体的、一以贯之的。"语言如何连接世界"是贯穿普特南实在论哲学的核心问题:科学实在论初步确立了"语言"对"世界"的指称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树立起实在论的大旗;内在实在论不是科学实在论的反动,而是在科学实在论的前提下进一步具体描述"语言"与"世界"的基于经验的指称关系,强调实在论内在于科学;自然实在论或实用主义实在论则把"语言如何连接世界"的问题追溯回"心灵如何连接世界",进而打破了笛卡尔心灵图画对现代哲学的钳制,肯定了"知觉"和"心灵"具有指称"世界"的能力,因而是比科学实在论和内在实在论更加"实在论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胡塞尔对笛卡尔的一再回访,在海德格尔看来透露了胡塞尔对笛卡尔绝对科学观念的分享,这种对传统观念的未经现象学批判的接受使胡塞尔沦入"非现象学的"境地。胡塞尔虽然拒斥笛卡尔的一种数学化的自然科学的科学理想,但也无法由此摆脱"传统"的嫌疑,因为他所理解的笛卡尔的数学化的科学观念,只是把哲学建立为一种演绎系统的理想,而海德格尔则把这种数学化的科学观念还原到了其存在理解之上,即一切存在者都仅仅在被给予主体的意义上才存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不仅没有摆脱近代科学与哲学的存在理解,反而把这种原本隐蔽的理解带到了前台,从而使自己置身于近代科学与哲学的根本意义之中。  相似文献   

6.
透视现代性     
科学把宗教的真理的桂冠争夺了过来,并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根本现象,但笛卡尔以来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的哲学为科学作真理辩护的努力并未成功,科学主要因为对自然的功利性操纵和摆置得到了社会的青睐,但在科学划定的秩序下生活的现代人又遇到了斩的焦虑和困惑。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加准确地说明人类的情绪机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历史回顾以及现代学者实验研究成果的借鉴,维果茨基创造性地将情绪现象置入由理智、意志等多重因素所组成的综合心理结构中,并坚持使用一元论的因果原则来对这一结构的内在机制进行说明。在这种全新的科学建构活动中,以“言语思维”为主导的人类行为成为了驱动情绪机制的终极原因,由此,在维果茨基范围广泛的心理学实践中便体现出一以贯之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8.
库恩范式论的心理学方法论蕴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心理而言,库恩的范式论蕴涵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范式论对科学主义的分析与批判和对科学中人性的张扬,有助于科学心理学重新回到人这一主题,在心理学研究研究方法上,范式对自然科学的解释特征的阐释,使人文心理学的解释学方法纳入科学心理学成为可能;在心理学理论建设上,范式论批判了科学的“积累观”,这就使理论心理学可能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9.
在意动心理学派中,布伦塔诺提出了内知觉理论,在与内部观察的区分中,确立了人文科学心理学路线的方法论方向。但内知觉与外知觉的区分仍隐含有笛卡尔、洛克的二元论遗产。他的学生胡塞尔对此进行了改进。胡塞尔从显现入手,归谬出内知觉与外知觉并置的矛盾。接下来,他对显现进行澄清,区分出意动、显现对象和实项内容。这样,认识就从内外之分转向了对于对象的认识,在其中存在着相即和不相即的区别。由此,所有的研究都需要从现象入手,从而对意动心理学的方法论做出了重要的推进。胡塞尔的这项工作在今天的研究中仍得到回应。  相似文献   

10.
理论联系实践对于推动科学发展的意义是无可怀疑的,因为这并不是什么口号而是科学发展的全部历史所证明了的真理,并且今后科学的进步也不能离开这个途径。大家承认理论联系实践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说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理解都是一致的了。在各别学科和在各别时期内在理论如何联系实践这一问题上还是有不同意见的。在心理学领域内这一问题似乎更为突出。虽然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来说已有  相似文献   

11.
笛卡尔整个形而上学的阿基米德点"我思"往往被视为第一原理,而忽视对普遍数学思想的关注,他设想的普遍数学蓝图为理解其哲学体系和第一原理提供了一套方法论路径。"我思"出场前,笛卡尔在第一沉思以"恶魔假设"来确保"清楚明白"的自明性。质言之,"我思"具有一种被隐藏了的先验意义的道德合法性,这一合法性源自上帝,因而在笛卡尔的上帝观与"我思"之间构成了无形的张力,即"笛卡尔循环"。若从普遍数学出发重新清算笛卡尔认识论的展开逻辑或许能够在"循环论证"中敞开另一处理解进路。  相似文献   

12.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无法拒斥现代进化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价值。由于不可通约性的卷入,用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无法比较现代进化心理学与标准社会科学模型的进步性。现代进化心理学是从进化生物学传统内部成长出来的,越来越为科学界及进化生物学界支持。依库恩的观点——理论选择的任务应交给最有才干的专家群体,应肯定其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13.
曾欢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5):39-42,82
无论是培根的知识统一、笛卡尔的普遍数学,还是霍布斯的物理主义,都源于一种对绝对确定性的寻求,并试图用一种“科学方法”使知识成为普遍的和永恒的绝对真理,于是,“科学方法”被赋予某种向政治、经济、文学等领域转移的能力,甚至获得了某种可以支配其他事物的地位,这是科学主义在17世纪萌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试论科学哲学的"心理转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理转向"是继"语言转向"之后,科学哲学在其理论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又一重要趋向性特征.这一人类哲学理性的又一次进步归根结底是由语言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压力、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外在动力以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在后现代景观下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它是科学与哲学自身逻辑发展自然而又必然的趋向.它的形成消解了科学及哲学研究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极端对立,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英美哲学及大陆哲学的合流提供了中介与桥梁,并进一步促成了哲学重心由语言哲学向心灵哲学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现代心理学产生于对人的心灵现象进行测量的技术目的,所以一开始就是技术主义的.心理学越来越向纯技术化方向发展,导致了其人道主义的严重失落,这一趋向导致心理学走向困境.技术与人道主义两者并不矛盾,均出于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目的.在过去的数个时代由于现代功利主义需要而导致了科学技术与人道理想的分裂,心理学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新的时代又向人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技术与人道理想的融合并构建一种新型的技术人道主义成为可能.构建心理学的技术人道主义主要是进行研究技术的改造,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注重转变研究者的人性观和解释能力的培训,二是注重优化传统的小型化非机械化技术,三是注重从传统文化开发新型的人体自身技术.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正>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科学研究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政府、企业、公众越来越主动地、深度地介入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那种以亚里士多德的知识的内在价值观、笛卡尔提出的方法论准则、洪堡倡导的自主性理念、默顿总结的精神气质为标志的经典科学似乎正在消失,科学应有的价值、方法、规范、准则正在变得越来越多义和模糊。有论家认为,这一现象不是局部的、暂时的、偶然的、边缘性的,而是意味着科学研究形态的整体性的、根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是否应当拥有保质期?"这篇论文中,我考察了宗教标志、科学条目与技术条目如何展示其"保质期"或获得使用与成为公认现实的时限的方式。我有所限定地认为,相同的现象出现于或应当出现于哲学之中。我考察了诸多过时的哲学概念,接下来,我转向了来自现代早期哲学的诸多顽强而又过时的概念,其中最显著的是笛卡尔主义,它持续存在于大量当代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18.
笛卡尔的系统工程旨在探求真正的知识,然而,他是否完成了这一任务却是研究者们争论的焦点。解答这些争论的关键在于,他在真理规则与无欺上帝的存在证明之间是否陷入了循环论证的谬误。笛卡尔对分析方法的论述为重新理解笛卡尔循环提供了契机。因为,从分析方法的角度来看,笛卡尔的真理规则可以获得独立论证,从而使得规避循环论证成为可能。对笛卡尔循环的重新解读不只是对哲学史上具体问题的澄清,更重要的是,它还将为当代知识论问题的研究提供启迪和参照。  相似文献   

19.
陈首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4):50-56,73
分析海外现代中国研究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角色,将有助于启迪现代中国科学史研究的思路,并检讨现代中国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进路。本文通过解读这一领域中的部分非科学史文献,指出海外中国学家在"科学-现代化"、"科学-文化"、"科学-政治"三种分析视角下,分别刻画出了作为现代化元素、异质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科学角色。但是,由于这许多研究仍将科学预设为理性、进步、正义的化身,并将其视作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单质性、不变性的动力,因此他们无法为我们呈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建制与科学威权在中国遭遇的历时性建构过程,也无法讲述一个脱离了西方文化场景的科学,在中国本土化、地方化、情景化的复杂故事。  相似文献   

20.
从古籍中摘录出科学史料予以分析,而多置非科学因素于不顾,很长时期是中国科学史研究的惯用方法。从方法论看这属于笛卡尔传统分析研究法的不恰当使用。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分析法受挫后,马斯洛提出了具有博物学方法论特征的综合研究法。其做法对完善科学史研究法有启发,但类博物学方法论不足以彻底弥补科学史传统分析法的不足。结合研究实践的深入分析表明,综合研究法、传统分析法与系统论研究法相互协同,足以构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史研究新理念、新方法。以常见的古籍与人物研究为例,阐述了新研究方法的具体用法及其优势与可行性。新研究法具有合理诠释复杂历史问题的功能,完全适应全面传承与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