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给出了二次域F=Q((-39)~(1/2))的详细计算,并证明了K_2O_F■K_2~(S_3)(F)。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钴(Ⅱ)、镁在高氯酸钠和二——(2—乙基已基)磷酸的苯溶液之间的分配。钴(Ⅱ)和镁的萃取络合物分别是CoR_2·2RH,MgR_2·2RH。萃取平衡如下: Co_(α)~(2+)+2R_2H_2(ο)K_(12)~(Co) CoR_2·2RH_(ο)+2H_(α)~+ Mg_(α)~(2+)+2R_2H_2(ο)K_(12)~(Mg)MgR_2·2RH_(ο)+2H_(α)~+ 式中K_(12)~(Co)=~(-5,53),K_(12)~(Mg)=10~(-5’46) 同时考察了高氯酸钠浓度对钴(Ⅱ)、镁萃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目前K_(2π)衰变分枝比R_0=W(K_1~0→π~0+π~0)/W(K_1~0→π~0+π~0)+W(K_1~0→π~++π~-)的实验数据和π-π作用方面的有关知識,估計了衰变分枝比R_+=W(K~+→π~++π~0)/W(K_1~0→π~0+π~0)+W(K_1~0→π~++π~-);结果表明,如果存在一个I=o S波π-π共振,則能很好地解釋R_+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锥求和规则和重夸克展开的方法计算了B_((s))到P波2~(++)轻张量介子a_2(1320)、K_2~*(1430)、f_2(1270)、f′_2(1525)跃迁形状因子并利用给出的形状因子对相关半轻衰变的分支比、纵向极化分数等可观测量给出了预言.研究表明,在重夸克极限下,描述企鹅类型形状因子的领头阶波函数与相应描述半轻类型形状因子的领头阶波函数完全一样,从而只有4个半轻类型形状因子是独立的.半轻衰变B_((s))→a_2(1320)(K_2~*(1430),f_2(1270),f′_2(1525))■的分支比在10~(-5)量级,纵向极化分数大约是0.6~0.7.这些过程将来有可能在超级B工厂和升级后的LHCb实验中观测到.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25±1℃下用分配法考察了P_(507)—煤油从硫酸盐介质中萃取Co(Ⅱ)Ni(Ⅱ)、Mg的机理。求得其萃合物组成分别为CoA_2·2HA,NiA_2·4HA,MgA_2·3 HA;表观萃取平衡常数K_(1,2)~(CO)=10~(-6·27),K_(1,4)~(Ni)=10~(-7·14)和K_(1,3)~(Mo)=10~(-6·30)。革取反应为下式所示的阳离子交换反应:■考察萃取分离条件的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金属离子浓度比时,PH对分离系数有较大影响而温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用 pH—pM 同时测定法测得5-磺基水杨酸(H_3L)-铜(Ⅱ)体系中生成的络合物 CuL 的稳定常数 K_1=10~(8.85),CuHL 的稳定常数 K_(CuHL)~(Cu)=10~(1.44),K_(CUHL)~H=10~(4.05)。又用 pH 电位滴定法测得络合物 CuL_2的逐级稳定常数 K_2=10~(6.85)。以上所有测定都是在25°±0.5℃及离子强度μ=1的条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在论文的基础上继续研究POincare′型微分方程的极限环线。考虑微分方程dx/-y αx multiply from i=1 to n(x-x_0)~2 (y-y_0)~2-K_i]=dy/x αy multiply from i=1 to n(x-x_0)~2 (y-y_0)~2-K_i] (1)其中α是不等于零的常数,K_1,K_2,……,K_n是大于零的常数,x_6,y_9是任意常数。辅理1.微分方程(1)能化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风车图 K_3~(4m),K_3~(4m+1)的一种强协调标号法,从而证实了[1]中提出的一个猜想,即 t≡0,(mod4)不仅是风车图 K_3~t 为强协调图的必要条件,还是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
WSM(whitewey,Smith和Masson)模型的平衡常数K_(11)是二元硅酸盐熔体聚合度的表征。本文讨论了某些键参数Z/r_k(金属离子的有效核电荷与离子半径比)、I_2(第二电离能)、[(Z″-σ)/n]~2(形成二价离子的Slater电子位能函数)、x_A(Allred-Rochow电负性)与K_(11)的对应关系。其中用lgK_(11)对X~3A作图得到直线关系,其经验方程可整理为:lgK_(11)=-3.75+0.845X~3A-(Z/r_k)△X~(1/3)×lg(1600/T℃)。根据该方程可以计算二元硅酸盐熔体聚合的K_(11)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的煤油溶液从0.4M硫酸钠溶液中萃取铜(Ⅱ)和锌的机理,发现其萃合物是CuR_2·2HR和ZnR_2·2HR。它们的萃取平衡能用下式表示: 式中,K_(12)~(Cu)=10~(-4.20±0.04),K_(12)~(Zn)=10~(-1.90±0.04)同时,考查了萃取温度和硫酸钠浓度对铜(Ⅱ)锌萃取的影响,并求萃革取反应热.△H_(Cu)=0.00±0.06KJ,△H_(Zn)=27.57±0.06KJ。  相似文献   

11.
在模糊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套计算线形相邻 k/n( F)系统模糊可靠性的公式 ,并给出 2 /6 ( F)系统的一个实例 .  相似文献   

12.
用反应动力学方法对Cl~-影响COD_(cr)测定进行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测定,K_2Cr_2O_7和Cl~-属于二级动力学反应.给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活化能、回流温度下(147.5℃)[HgCl_4]~2-的不稳定常数;并与文献中数据比较、验证,结果有助于判断Cl-对COD_(cr)测定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IBA2理论,从SU(3)极限参数出发,通过对激发能及B(E2) 值的理论与实验的比较, 找到了~(154)Sm,~(156、158)Gd,~(158)Dy核的Hamiltonian最佳参数。参数说明:~(154)Sm含有较大的振动成分;~(156)Gd,~(158)Gd是二个典型的SU(3)核;而~(158)Dy含有少量U(5)和少量O(6)成分的类SU(3)核,计算结果表明:稀土变形核的最佳参数及有效电荷有系统的规律。通过F旋破缺,可以解释低激发态间的M1跃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广无爪图G在闭包运算下是唯一确定的并且保持路长不变这一结论,对包含无爪图的(K_(1,4);2)-图进行研究,主要采用逐一讨论、排除的方法对此类图的路长在闭包运算下保持不变的性质进行证明。结果表明:在已知K_1∨P_4-free或T_3-free的(K_(1,4);2)-图在闭包运算下也唯一确定并且仍为(K_(1,4);2)-图的条件下,如果G是K_1∨P_4-free或T_3-free的(K_(1,4);2)-图,则在闭包的运算下保持路长不变;K1∨P4-free或T3-free的(K_(1,4);2)-图G可迹当且仅当其闭包是可迹的,其中K_1∨P_4为一个点与长为4的路的联图,T_3为K_(1,3)与K_2的并图。  相似文献   

15.
借助已有的完全二部图K_(2,n)和K_(3,n)的点可区别IE-全色数的结论,利用组合分析及构造具体染色的方法探讨完全二部图K_(2,n)和K_(3,n)的一般点可区别全染色问题,确定了K_(2,n)和K_(3,n)的一般点可区别全色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 EDTA—Sb(Ⅱ)螯合物,其吸收峰在210mμ处。在 pH=1.6—2.0之间络合物的克分子消光系数∈最大。pH=2.0,Sb(Ⅲ)在10γ/ml 之内服从比耳定律。(1.210±0.0003)×10~4用 Job 浓比递变法,pH=2.0,在215mμ处测其光密度,求得螫合物的组成为 AB型,并计出在27—28℃K 稳定=(2.10±0.29)×10~(12)。用 pH 滴定法在离子强度μ=0.1,t=25℃下测得 NTA 的连续电离常数K_1=1.10×10~(-2),K_2=1.93×10~(-3)及 K_s=1.98×10~(-10)。从生成函数 n 对 logY~≡作生成函数曲线求得求得 NTA—Sb(Ⅲ)螫含物为 AB 型,(?)定稳:(5.23±1.15)×10~8。  相似文献   

17.
对H(φ)空间的一些性质进行了讨论,给出了H(φ)函数的Riesz分解及f∈H(φ)的三个充要条件:(1)f(~(iθ))∈L(φ);(2)f的外函数F∈H(φ);(3)φ(|f(z)|)有调和控制。证明了若f从属于F,则M_φ(r,f)≤M_φ(r,F)。利用Hardy—Littlewood极大函数证明了有关H(φ)极大函数的两个不等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MoP催化剂中K助剂的不同形态,即K原子和K_2O分子吸附于MoP(101)表面的稳定构型、功函数和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在K/MoP(101)和K_2O/MoP(101)2种表面模型中,K原子和K_2O均会将电子转移到MoP(101)表面上,使其功函数明显降低.态密度分析表明,K原子和K_2O与MoP(101)表面均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整体来看,K助剂的不同形态对表面电子性质的影响是相近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文献[1]、[2]的基础上,给出了图SPE(2K_2,f)是超魔图的若干判别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HDEHP在煤油/H_2O体系中的二聚常数(K_2)和两相电离常数((K_d)/(K_a))位,其结果(25±0.5℃)为: 其中[],()分别表示浓度和活度, (o) 代表有机相,水相不加下标。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考察了HDEP—煤油/0.1M(N_a,H)Cl体系萃钠的行为。在不直接取样分析两相纳含量的情况下,通过对两相滴定数据的数学处理,表明: 当α(体系中HDEHP被NaOH中和的分数)较低时,萃取反应为当α>25%且有机相HDEHP的初始浓度C_(HA(0)=1×10~(-3)M时,萃钠的反应为1g K_(1,0)~(Na)=-6.70±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