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巯基吡啶与铜(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氯吡啶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硫脲为巯基化剂,通过巯基化反应合成2-巯基吡啶,并以此为配体,首次合成了2-巯基吡啶铜(Ⅱ)、镍(Ⅱ)2种配合物.经元素分析、EDTA络合滴定分析、热质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相似文献   

2.
包络合型催化剂Fe(Ⅱ)-L/Y在苯酚羟基化中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瓶中造船”法制备了Fe(Ⅱ)-L/Y包络合型催化剂(L=8-羟基喹啉、邻苯二酚或1,10-邻菲洛啉),并用XRD、TG对其进行了表征,用苯酚羟基化反应考察它们的催化性能.与相应的均相铁配合物催化剂相比,这些包络合型催化剂虽然其反应速度明显偏慢,但其二酚选择性和双氧水有效利用率则相对较高,而且能回收重复使用.此外,首次发现Cl^-的加入能有效地缩短反应的诱导期,从而加快包络合型催化剂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3.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新型四氮杂大环H4L(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与钴(Ⅱ)形成的固体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等技术表征出配合物的组成COH2L·2H2O,由电子光谱数据探讨了配合物的成键特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测定微克量级Cr(Ⅲ),Cr(Ⅳ)和Mn(Ⅱ)或Mn(Ⅶ)的简单、快速、高增敏碘量法.用此法成功地测定了不同试液中Cr(Ⅲ),Cr(Ⅵ)和Mn(Ⅱ)或Mn(Ⅶ)的分量,对Mn和Cr测定分别增敏20和9倍.  相似文献   

5.
研究合成3种新的Schiff碱配合物,双安息香缩乙二胺(H2L^1)合Co(Ⅱ),Fe(Ⅱ)和Ni(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磁矩测定方法对配合物予以表征,用常规气体吸收容量测量装置测得配合物在DMF溶剂中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吸氧量,并研究了配合物氧合反应的热力学。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了Cu(Ⅱ)、Co(Ⅱ)、Ni(Ⅱ)、Zn(Ⅱ)的乙酸盐与甘氨酸在微波辐射及室温条件下的固——固相配位化学反应,通过固相反应一步合成了Cu(Ⅱ)、Co(Ⅱ)、Ni(Ⅱ)、Zn(Ⅱ)与甘氨酸的配合物,经电导率、IR、UV及元素分析表征了产物,并用微波产物进行了植物助长试验。  相似文献   

7.
以meso-四(4-三甲铵基苯基)-卟啉(H2TAPP)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分离和测定Cu(Ⅱ)和Zn(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3分钟内,以甲醇/水=40/60(V/V)为洗脱液,在Shim—packWCX—1(5μm,50×4.0mmi.d.)柱上成功地分离并测定Cu(Ⅱ)和Zn(Ⅱ),检测极限可达5.0×10-10mol/L。以含40%甲醇的乙二胺缓冲液为洗脱剂,H2TAPP及其金属配合物在SperisorbSCX柱(10μm,250×4.0mmi.d.)和Shim—PackWCX-1柱上的离子交换色谱行为也被考察。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特点,可用于样品中痕量钢、锌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光度法研究了新显色剂N,N’-双(2羟基苯基)草酸二酰胺(简称H4hpox)与铅(Ⅱ)的显色反应.在PH=8~9范围内,在一定量的甲醇溶剂中,pb(Ⅱ)与H4hpox形成稳定的黄色配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415为1.2×104L·mol-1·cm-1,铅含量在0~0.4mo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所提出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好,应用于工业废水中微量铅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α-氨基酸与水杨醛和醋酸铜定量生成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的最佳条件,提出了用氯仿将过量水杨醛还原的铜与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离心分离,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在324.8um处测定水相中的铜,从而间接求出α-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在pH6.0的KCl底液中,钒(Ⅴ)-荧光镓(LMG)配合物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吸附波,峰电位在-0.86V(vs·SCE),二次导数峰高与钒(Ⅴ)浓度在3.9×10-9~3.9×10-6mol/L范围内里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0×10-9mol/L.研究了电极反应机理,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自来水中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邻硝基苯甲酸、间硝基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与Ce(Ⅲ)的3种固体配合物.根据初步化学分析,推断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e(C7H4O4N)3·nH2O(n=2,1).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讲等方法测定了所合成的3科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铋(Ⅲ)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配合物的生成及其生成条件,测定了各级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摩尔吸光系数,考虑了各级配离子百分组成的变化对摩尔吸光系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铜(Ⅱ)-叶酸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5.00),Cu(Ⅱ)可以与叶酸形成稳定配合物,配比分别为1∶1和1∶2,条件稳定常数分别为β′1=1.25×103,β′2=2.50×106.  相似文献   

14.
合成和表征了二种新的铜(Ⅱ)-铁(Ⅲ)-铜(Ⅱ)异三核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和[Cu2Fe(C2O4)3(Me2phen)2](ClO4)(2)(其中Mephen代表5-甲基-1,10-邻菲咯啉;Me2phen代表2,9-二甲基-1,10-邻菲咯啉)。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手段推定了配合物具有草酸根桥联结构;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法和循环伏安法等方法研究了铜(Ⅱ)配合物[Cu(phen)(BIP)](ClO4)2(phen = 1,10邻菲咯啉;BIP = 2(3′,4′亚甲二氧基苯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与小牛胸腺DNA (CTDNA) 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模式为插入方式,与DNA的键合常数为106×105 L·mol-1  相似文献   

16.
meso-四(对烷氧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了Cu、Co两个系列卟啉金属配合物17个,其中8个新华合物文献报道,通过元素分析、IR、UV、^4HNMR、MS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确证了其结构,总结了Cu、Co与卟啉类配体配合的IR、UV、^1HNMR判据,研究了这两个系列化合物的液晶性能,发现7个化合物具有液晶性质。  相似文献   

17.
本合成了配体2.2’-对苯二甲硫基二乙酸和相应的过渡金属铜(Ⅱ)、钴(Ⅱ)、镍(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差热一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微波加热方式,快速地合成了钌与联吡啶和二吡啶胺所形成的系列配合物,[Ru(bpy)n(Hdpa)3-n]2+(n=0,1,2,3).测定并归属了各种配合物的13C-NMR谱.通过比较各配合物及自由配体的化学位移,得出Ru(Ⅱ)对Hdpa的d-π反馈作用大于其对bpy的d-π反馈作用;混合配合物中不同配体之间的屏蔽作用大于单一配合物中同种配体之间的相互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恒稳磁场效应对W(V)-KSCN-RhB-PVA124体系显色反应的影响,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恒稳磁场能显著地提高该多元配合物体系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在0.05μg/mLW(V)0.7%KSCN,0.05%TiCl31.50mol/LHCl.0.12%PVA1240.0045%的RhB和室温条件下,强度为80mT的恒稳磁场能将最大吸收波长580nm处的显色灵敏度提高65.1%.  相似文献   

20.
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铜(Ⅱ)、铅(Ⅱ)和镉(Ⅱ)与碘(Ⅰ)都可生成稳定络合物,并且能在滴汞电极表面被吸附,产生灵敏的络合吸附波,示波极谱的峰电位(VSSCE)依次为-0.53V.-0.66V和-0.82V。本法测定上述三种物质的灵敏度均可达到10-8mol/L数量级,具峰电流值与铜(Ⅱ).铅(Ⅱ)和镉的浓度的线性范围依次为6.4x10-9-3.3x10-8mol/L.0-4.1x10-8mol/L和0-5x10-8mol/L。采用此底液不但灵敏度高,吸附波形好,能同时测定多种物质,而且12小时内峰电流不发生明显的改变,此法便于在水质监测中应用。本文还对铜(Ⅱ)、铅(Ⅱ)和镉(Ⅱ)与碘(Ⅰ)络合吸附波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