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山市民营科技企业促进会会长会议日前在屯溪召开。近年来,黄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形势喜人,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民营科技企业188家,技工贸总收入19.5亿元,年技工贸收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达25家,亿元以上3家。会议提出了2005年工作思路和计划。重点是一要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要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主动融入长三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天长市委、市政府将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加以重点扶持,推动了民营科技企业的迅速崛起.目前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有20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科技人员405人.2000年技工贸收入达2.6亿元,产品涉及电子、化工、机械、建材、医药等多个行业,其中,资产规模超千万元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近15家,不少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乡镇经济的重要支柱.2001年上半年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收入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9%,入库税金增长21.5%,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小资料     
民营科技企业 经各级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审定的,以科技人员为主体,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创办和经营,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化、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学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经济组织。民营科技企业不限于私营经济,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都可以成为民营科技企业。根据1997年的统计,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达2682家,职工总数37874人,技工贸收入29亿元,其中技工贸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家。  相似文献   

4.
合肥市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科技成果比较丰富.近年来,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中,合肥市十分重视发挥科教优势,重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重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主动和有意识地采取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措施,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目前,合肥市已有经省科技厅认定的各类高新技术企业270多家,2001年,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达177亿元,技工贸总收入166亿元,均比上年增长2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总产值和技工贸总收入均占全省的45%以上.2001年,合肥市的民营科技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企业总数达1452家,年技工贸收入60.3亿元,100万元以上民营科技企业达102家.民营科技企业的迅速崛起,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有效地推动了合肥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统计数为4524家,职工总人数为124408人,技工贸总收入3544658万元,其中年技工贸总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982家,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发展安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统计数为4524家,职工总人数为124408人,技工贸总收入3544658万元,其中年技工贸总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982家,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发展安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1998年我省民营科技企业继续快速发展。截至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为2887家,据对其中的2226家的统计,职工总人数为51014人,技工贸总收入45亿元。根据科学技术部的要求,357家年技工贸总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填报了统计报表,有1869个年技工贸总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填写了汇总表。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00,(Z1):22-25
近几年,安庆市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成为科技战线一支重要力量和经济建设中新的亮点.1992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不过50家,年技工贸总收入只有1200万元,到2000年底,企业总数发展到536家,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0亿元,创利税2亿元.特别是安庆国家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及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建立,给蓬勃发展的安庆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去年以来,南京市继续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大对一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重点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1998年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有以下特点:首先是重点企业增长幅度大列入市奋斗目标考核的12家重点企业,完成技工贸收入27.14亿元,同比增长22.5%...  相似文献   

10.
余云 《安徽科技》2005,(12):30-31
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广大科技人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生动创造.近年来,六安市民营科技企业有较大的发展,如安徽应流集团、安徽世林照明股份制有限公司、安徽庆发湖工艺有限公司、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等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生力军.目前,六安市有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107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高新技术产品16项,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两家:2004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亿元以上,技工贸总收入占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6%,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六安市经济发展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一、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科技企业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与1993年相比,我省民营科技企业实现了企业个数翻一番,投身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人员数翻两番,技工贸总收入翻三番。到1998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2887家,据对其中2226家企业发展情况分析,从业人员已达51014人,年技工(农)贸总收入超过  相似文献   

12.
蚌埠市从1984年第一家民营科研所成立,到1997年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256家,年技工贸总收入2500万元。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也在不断地优胜劣汰。1998年9月,我们对市部分民营科技企业进行了重点调查,他们的发展历程和势头,使我们看到了民营科技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已逐步成为蚌埠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就其中3家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经验和特点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安庆市读者李道隆给本刊来信,建议开设“民营科技”专栏。他认为:民营科技是我省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科技人员进入市场经济,实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创举。据统计,1997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已达2682家,职工总数37874人,技工贸总收入29亿元。1998年度全省科委工作考评设立了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奖,全省第一家国家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也已在安庆挂牌,这些均表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已呈蓬勃之势。  相似文献   

14.
一、芜湖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基本情况 芜湖市民营科技企业起步于80年代初,是我省最早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的地市之一。1984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只有1户,从业人员8人,技工贸收入70万元。进入90年代以后,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企业的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且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也取得很大成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19户,其中经市科委审批的67  相似文献   

15.
范宿培 《安徽科技》2003,(11):40-41
自1984年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诞生至今,安庆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科技产业大军,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到2002年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已达650家,技工贸总收入30.9亿元,利税3亿多元,从业人员22000人,科技人员4600人.企业总数、总收入和从业人员数3项指标分别是1996年的2.5倍、8.6倍和4倍.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来,我省民营科技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初步测算,2000年全省经认定的民科企业达3,568家,长期从业人员24万多人,技工贸总收入达858亿多元,比1999年增长44.37%,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经  相似文献   

17.
王淮建 《安徽科技》2001,(10):27-27
淮北市民营科技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探索,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市各类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60家、职工总数1900人、技工贸总收入2.67亿元、企业资产总额3.63亿元、上缴税金1700万元,民营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已逐渐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一、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3年底,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达5141家,技工贸总收入400亿元.从总体上看,安徽省的民营科技企业已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规模经营不断扩张,从业人员素质逐渐提高,科技人员比例增大,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宁国市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推动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2002年,全市20家规模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13亿元,占全市GDP的3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收入47%;实现纯利润和上交税收超过1亿元,均占全市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20.
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广东全省民营科技企业2800多家,比1996年增加约500多家;长期从业人员8万多人,其中科技人员占三分之一以上;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可达260亿元,比1996年增长45%。我省民营科技企业的经济技术活动已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尤其是一些技术密集领域,已成为全社会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