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认知的视角研究一词多义现象,运用原型范畴理论以及隐喻和转喻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行了阐释。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可以提高人们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肖  胡丽娟 《科技信息》2008,(1):269-269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对英语多义现象产生的的原因和机制进行分析,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一个原型义项演变过来的,而各个义项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生成的。  相似文献   

3.
词义扩展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对隐藏于词义扩展背后的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思维进行探究。通过对两种认知机制及两种词义扩展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发现隐喻机制是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基础,而转喻机制则是词类转换现象的主要认知理据,从而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大量研究调查,回顾了认知语言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并以具体实例着重阐明了意象图示在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隐喻、转喻在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和词义发展中的创作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语义学对一词多义现象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没能从源头上找出多义现象的原因和产生方式。本文探讨了传统语义理论在一词多义问题上所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分析了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解释的合理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分析框架和模式。作者认为认知语言学能对一词多义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对研究该现象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李艳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6):110-111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学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传统的语义理论并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一个原型义项演变过来的,而各个义项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生成的。现以"break"为例,对英语多义现象产生的的原因和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多义现象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多义现象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英汉对应多义词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认知共性与个性同样也存在于多义想象之中.这些异同可以分别从认知、文化及语言角度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英语之“hand”和汉语之“手”的一词多义结构的这一个案的分析对比,发现该词的义项分布在两种语言中基本一致,其词义拓展方式呈辐射和连锁相结合的趋势;且各义项以转喻或隐喻方式为主要纽带,组成了一张多核的相关语义网。该基本人体词的多项语义分布现状反映了人类在不同语言背景下认知和语义发展中共有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多义词的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杨晓红 《科技信息》2012,(18):191-192
一词多义现象在英语当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英语get一词有接近26种不同的意义,如何区分和使用这些不同意义成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本文以英国国家语料库当中的例子为基础,在语境视角下分析get一词的多个意义。通过语境帮助人们消除对多义词get不同意义的疑惑。  相似文献   

10.
一词多义是词汇的基本属性。词汇存在着深层语义和表层语义两个层次。深层语义是词汇向多义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本文借助丰富的语例,分析了深层语义与表层语义之间的各种认知关系,旨在对词汇习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称谓名词动用是具有转喻认知理据的语法现象。在名词动用过程中,作为事件ICM的主要参与者,称谓名词所指称的认知主体具有较高认知突显度,能为同一ICM中的动作或其他参与者提供心理可及。基于事件ICM中参与者与动作之间的转喻关系,文章将称谓名词动用现象大致分为施事者代动作、结果代动作与方式代动作三类,并结合语言实例对其进行阐述,进一步证实了概念转喻认知机制对于语法具有促动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分析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指出多义化过程是借助隐喻和转喻两个认知手段来实现的,并通过Anderson的语义网络理论和Stein等的准确添加理论探讨多义词习得的有效途径,进而得出对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并指出运用隐喻思维是多义词习得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探究了介词"在"多义性产生的动因和机制,并指出其是以空间处所义为原型而形成的一种呈放射状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言视角,词义的“历时性变化”,英语的区域性变体等方面分析了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试论植物词汇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汉语植物词汇的隐喻,总结归纳出植物隐喻的两种方式:比拟性隐喻和借用性隐喻,说明了隐喻是人们认知事物的方式。它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分析并总结准确性在法律英译中的重要性及其在法律英译中的要求,以便指导当前的法律英译实践。本文运用例证法、比较法,并部分结合从修辞理论层面对不同译文的修辞效果的分析,得出准确性在法律英译中的两方面的要求:“神忠”和“形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情态动词意义研究主要观点的分析和比较,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语义学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提出了隐喻和转喻对情态动词理解的这一解释机制,从而尝试解决情态动词几个义项的内在关联。认为隐喻和转喻共同导致了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扩展,同时隐喻和转喻也能很好地解释同一个情态动词多个义项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