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为了使诗歌意境更加纯美、和谐、鲜亮和富于层次感,诗人在创作诗歌、营造意境时往往偏爱挑选、锤炼“色彩词汇”入诗。诗歌意象在被色彩敷粉着色的同时,诗人的主观情思得以凸现,诗歌意境也在五彩缤纷的色彩词汇地烘托下构建出裱丽斑斓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2.
彭南丰  贾德江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78-179,182
意境论是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典范形态,是最具东方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之一.在古诗英译中,只有如实地再现诗歌的意境,译作才能称为上乘之作.这就要求译者在诗歌的翻译中遵循一定的意境再现原则.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使更多读者领略中文诗的魅力,依据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及"江雪"三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文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庞德认为,译者应该有能力了解原作作者创作时的情境和意境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等,而译者的职责在于通过了解和把握这些因素,把包含这些创作因素的作品以适当的形式再现给目的语的读者。因此,作品中的个别语句的翻译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细节凝成的作品的意境。艾略特说"每个时代都必须有自己的翻译",因为,随着时间和地点的改变,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也会改变。本文旨在根据庞德诗歌翻译理论所倡导的译者的职责的某些观点,阐述诗歌翻译过程中的某些方法和策略,以期对中国古代诗歌翻译实践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色彩在文学作品中能反映作者的思维,传达作品的意境.色彩的运用不单单是为了表现景物的逼真,更重要的是为了创设意境,从而引领读者深入到作品的意菹情致中去.王安石的诗歌里包含了许多形式多样、出神人化的色彩运用,尤其是他晚年的禅诗,诗歌中直接的色彩描写变幻多端;同时间接的色彩描写也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诗人的诗歌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朦胧诗的滋养,但更多的是反叛和背离,并进行反动性书写。"新生代"对"新诗潮"的反动性书写实际上标示了他们张扬个性、关注人的本质的一面。"新生代"诗歌在诗向个人回归的进程中有它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另一方面,诗歌过于关注琐细的日常生活,导致了诗歌高远阔大意境的缺失,而诗歌回归日常生活本身也给诗歌染上了些许卑微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歌由于其自身特点及阅读者素养储备的影响,造成阅读古典诗歌领悟的差异.本文从沿波讨源,体悟"意象";透过物象,体味真情;展开想象,再现意境;雪泥鸿爪,领悟哲理等几个方面为阅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巴恩斯通对中国新时期诗歌的译介全面深入,在海外有巨大的影响力。他的译诗不仅强调对原诗的再现,而且注重译诗本身的诗歌性和审美性。巴恩斯通对中国新时期诗歌的选、编、译有明确的方向性,译介的诗歌往往有强烈的抗争精神。他的译诗不仅强调原诗中"意象"的再现,同时也对原诗中"声响"的再现问题给予了同样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使更多读者领略中文诗的魅力,依据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及江雪三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文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东西方两种文化、汉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以及诗歌的特殊形式,意味着两者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译性。翻译古诗词时,在很多情况下,应发挥创造性——应根据诗歌意境、作者意图,或解释大意,或表达寓意,或转换辞格,或改变搭配词语等等。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当直译原诗意象不能再现原诗意境时,就要进行意象重构。但意象重构不能脱离原文语境,用以重构意象的词语必须与语篇中其它相关意象词语形成语意连贯。  相似文献   

11.
刘文飞 《科技信息》2010,(28):25-26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一种语言高度浓缩的文学体裁,以寥寥数语,就表达了丰富的意境与情感。汉诗英译作为译学界一个不小的领域,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即翻译的形似与神似的问题,韵律的处理,意境再现来详细分析了古诗英译的实践过程当中的难点之所在,并进一步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张雨 《科技信息》2011,(36):I0077-I0077
心理表征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模糊数词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被使用,体现其朦胧的美感或意境。汉语中的模糊数词有其独特的心理表征,在古典诗歌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心理表征体现传达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正>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流派以其恢宏之势横贯欧洲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整整一个世纪.我们无需像雪莱那样为了浪漫主义诗歌生存权作辩护,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浪漫主义诗歌是文学和生活中应有的成份.浪漫主义诗歌的一个显著艺术特色就是它的美学魅力.尤其济慈的《夜莺颂》,所展示的审美意境更具有艺术内涵力量.本文拟通过对查良铮先生所译《夜莺颂》一诗的分析,以揭示译者如何传达原诗的美学意蕴.仔细对照原诗可以发现,译者对原诗审美感兴的高峰体验及其美学意义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与理解,然后在译诗中相当准确地再现了原文的美学色彩,、让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一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该诗郁勃喷薄的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14.
从翻译审美移情论角度谈诗歌翻译中意象再现的困难,初步探讨了如何在翻译审美移情论指导下再现诗歌翻译中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15.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李白诗歌英译研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衡量标准。以数词的英译为切入口,以美学视角下的“对等”比较李白诗歌意境美、气势美和情感美等非纯形式诗歌特质在译诗中的还原和再现,对李白诗歌英译研究具有指导和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达到朦胧美和含蓄美,古典汉诗总是通过多姿多彩的意象表现来营造一片意境,因此也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其模糊性体现在物象表述,意境和表达诗人感情三个方面,增加了翻译时的难度。翻译意象诗的模糊现象时应该尽量以模糊译模糊,即忠实于原诗,保留和再现原诗歌语言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在英译中国古典意象诗时保留原诗的模糊美,符合许渊冲先生提出的"音美,意美,形美"中最为重要的"意美"。  相似文献   

17.
意境在诗歌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要牢牢地把握诗歌的意境,把它作为诗歌教学的切入口,通过对诗歌本身的"情"和"景"的分析,解析诗歌意境的"境生象外",从诗歌意境中把握诗人的气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诗词是古典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的瑰宝。意境是诗词的核心和灵魂,成为评判诗歌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翻译中,如何将源文本中的意境重构到目标文本中去成为一个难题。本文试图从意境的完形生成来探讨意境的重构以及译者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文章从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和意境的比较入手,探析了意境形成的主客体原因,指出意境是情景交融中产生的“空间效应”美感,也是诗歌读者心目中的“再生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翻译单位的研究在国内和国外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诗歌作为文学形式中特殊的一种,必然有着自己的翻译单位。诗歌翻译有别于其它类型的翻译,对其的翻译必然会涉及到翻译诗歌背后的文化,同时,由于源文本中诗歌的形式是不可再现的,因此,诗歌的翻译不可能在词、词组或句子上一一对应,其翻译单位必然是在语篇的位次之上的,即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