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还不知道吧,他还是个‘火腿’呢!"听到这种说法,我们难免会愣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火腿"是"HAM"的直译,指的是那些经过政府批准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这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组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业余无线电协会或团体,而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业余无线电协会或团体,又联合组成了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IARU)。根据它的统计,经各国政府颁发执照的业余电台约有300万部,平均每2300多人就拥有一部,而在发达的大城市,这个比率还要高得多。也许有人会说,电台这东西我只在电影、电视剧里看过,从来没见谁玩过,哪儿会有那么多的爱好者啊。其实,"火腿族"真的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而且这样的例子还不少。比如在道路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私家车上架着高高的天线,不用问,这肯定是"火腿族"的爱车。  相似文献   

2.
在西弗吉尼亚州亨廷顿市,每周星期五的晚上,一群家长会把孩子送到挪威路基督教堂,来上每周一次的中文课。中文课分三个班,中国儿童班面对成长在华人家庭、在家说一些汉语的少年儿童。领养儿童班面向被美国人领养的华裔儿童。成人班面向美国成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很难想象,在大半年之前,这个学校还根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宋鑫(化名)是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他脑子反映灵活,调皮话特别多,可是上课坐不住,爱出洋相,学习成绩差,很让人头疼。前几天我正在很投入地给学生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同学们都被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深深感动。突然李正站起来说:“老师,宋鑫踢我,他还说我的脸像猴子腚。”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前 ( 1 94 3) ,我在上海交通大学三年级跟随顾老师做毕业论文 .顾先生当年只有4 0岁 ,是交大最受同学们敬爱的年轻教授 .他是物理化学教授 ,对物理化学有很深的造诣 ,但他的学识渊博、基础雄厚 ,除物理化学外 ,还讲授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微积分、微分方程等多门课程 .比我高一班的物理化学是顾先生讲的 ,但到我们这一班却由王箴先生讲了 .王先生讲授工业化学非常好 ,但物理化学不是他的专长 .我就向高一班的汪敏熙学长 ,借来顾先生的讲课笔记 ,认真学习 ,并遵照顾先生的教导多做习题 .顾先生还推荐NoyesandSherril著的…  相似文献   

5.
名字是一个人一生的标签,所以取名是件严肃的事情。在埃及开罗,取名却非常随意,很多开罗人的名字听起来都很幽默。随团的翻译是地道的开罗人,他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是"公鸡"。刚开始我们还以为这个名字寓意"威武雄壮",一问才知道,他出生时,刚好有一只公鸡跑进了他家的院子,于是,他的名字就诞生了。听完他的讲述,大伙笑得肚子疼。此后,我们陆续接触了很多名字奇怪的开罗人,有叫"大象"的,  相似文献   

6.
J 过去我们总强调让孩子听 话,可是浪少想到篓尊重孩子的 g@。 在儿子满N岁时,他变得 有话不说了,放学回家后,就躲 在自己的*、房间里.还把门关 上。我推开他的房门见他急忙藏 起一个大笔记本。这时我才猛然  相似文献   

7.
早上好,刚才王扬宗先生讲的帮了我很大忙,很多内容本来在我的稿子里也要讲,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了。我今天讲的主要是根据我最近写的关于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一篇文章,已在9月份的《爱西斯》(Isis)上发表[1],这里加上一些修改补充。另外,今天很高兴与这么多的朋友、老同学和老师们一起庆祝自然科学史所成立50周年,所以也想在这里做一些个人的回顾。我是198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师从许良英老师等研究物理学思想史。图1是当年我们在许老师家举办讨论班的情景。图1许良英老师家的科学史讨论班(从左到右:许良英,仲维光,王作跃,陈恒六,…  相似文献   

8.
王勤 《奇闻怪事》2007,(6):26-26
去年暑假开学,我继续主抓全校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还接了两个新班,教八年五、六两个班的物理。开课第二节,我在八年五班讲长度测量时,找学生回答问题,由于我刚开始教这个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叫不上名,所以我就看着学生名单点了方同学。我叫完他的名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方同学很不好意思,慢慢地从后边一个角落里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东西,原名田代琳……我记得我们"麻阳田"的谱系上有这字辈。初次见到东西老师,是2007年,当时我东在上海读作家班,他来给我们讲了一下午的课,内容大概是写小说与编剧的关系,呼吁我们写小说的不要对编剧心存偏见,这两者并不违背。课后吃饭,我去向他敬酒。他说自己祖籍麻阳,一对字辈我小了他五辈,要按辈分叫就叫不上口了。直到2013年,我父亲参与修族谱,才发现是他的太祖公搞错了字辈,给儿子取名漏了五个字。正本清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科技潮》1999,(7)
"整个地球都是我们的遗产。我们知道,一旦发生战争.文化遗产将遭到毁灭;而文化遗产的毁灭,将使历史和民族的趋同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和文化遗产。就没有民族的趋同。"《世界遗产宣言》开宗明义讲了以上那段话。1998年11月,来自世界各国的1000多名青年在日本大阪参加了第二次世界遗产青年论坛会议,并一致通过了  相似文献   

11.
孔寒冰 《世界知识》2011,(19):60-61
在中国,提到拉穆鲁斯·布杜拉,知道的人可能很少,但说起罗明这个中文名字,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杰出校友,罗马尼亚驻华大使,著名的汉学家。近两年来,我三次访问罗马尼亚,都与罗明有关。第一次承蒙他的女婿(2008年~2010年为驻华大使)的关照,我顺利取得了罗马尼亚的签证。第二次在罗明一家宴请北京大学代表团时,我提出要做中罗关系的口述史,他欣然同意。于是,就有了第三次,我专门到布加勒斯特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凭什么要买这个只在中国待了六年,说中文还得使劲拐着舌头,给如令名声不咋的的外资银行干活的老外写的关于中国经济的书?对于中国经济他能知道多少?这种家伙我们见得多了!或许当你拿起此书随意翻阅的时候,脑中会闪过这些问号——在这篇序言中,我希望能够让你相信,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们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每到开学的时候,学校将对全部的学生进行体检,随着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的生活可谓是比之前好多了,但是我们发现在体检的时候我们学生的体质一年不如一年,现在我们学生可谓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这个问题引起了老师和国家的重视,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就要从根源出发,在学校中最能直接了解和最有方法解决的就是体育老师,但现在他们的解决方案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刘声 《世界博览》2011,(6):13-13
以华"制"华的阳谋?他与前任驻华大使洪博培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会讲中国话的白人,一个是不会讲中国话的华人。然而,他们都是美国公民。  相似文献   

15.
守业=创业?     
接手“家业”,出任成宝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时,郑文忠才22岁,当时正是2001年底,他从一位学法律专业的学生转型为外贸从业人员也就一年多。虽说对外贸业务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晚上三更半夜醒过来还在考虑这些事情,千头万绪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6.
爸爸给我讲环法的故事,我每个细节都不漏下,每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冬天,爸爸坐在厨房把环法的故事讲给我们听,连花猫都蹲在脚凳上,盘起身子像自行车上的飞轮,“喵呜喵呜”地好像它也能听懂。1940年,爸爸拒绝向法西斯放下武器,他来到普罗旺斯参加了自由抵抗组织,后来还和戴高乐将军握过手。可是他从不夸耀自己在非洲军团服役的经历,他知道哪些才值得传扬,所以只给我们讲自行车选手在环法赛里创下的丰功伟绩。冬天,爸爸给我们讲大山,讲山上那些直上直下的峭壁。1910年那次,自行车手在毫无医疗保障的情况下争先前进,他们把比赛叫做“充满死…  相似文献   

17.
华亭 《世界博览》2011,(12):62-63
中国是唯一人数增长的美国留学生目的国 去中国学习不仅意味着在全球市场中的个人前途,也是美国年轻人"爱国"的表现。和记者对话时,Matthew操着一口还算流利的普通话,虽然话语间还带着一些"洋味":"在来中国之前,我已经学习了两年的中文。从开始上大学到毕业这四五年,我们学校选修中文的学生增长了足有四倍,原来只有30来人,现在有一百多了。"  相似文献   

18.
中午,我刚踏进校门,数学老师就告诉我说,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家长来找我,问:“凭什么不让他的孩子来学校睡午觉?”听她这么一说,我想起是昨天我们班的“好学生”(学习好)华齐(化名)因为午睡时违犯纪律让我劝回家午睡了。怕他不告诉家长,上午我用手机与他的家长联系了几次都未联系上。不用说这家长一定是他的了。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听到有教师这样的抱怨“我在这个班付出了那么多,多上了那么多的课,可学生就是不领情,有些学生上课还不注意听讲”。有时我也想想,我从事教育工作也有些年头了,当我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就会不遗余力帮助,而有的时候就得不到一句感谢的话。我想生活中最郁闷的事,就是当你为对方付出足够多的关爱,而对方却对你的付出毫不在乎。事实上,教师就经常感受到这种令人郁闷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外刊概要     
正1中文在英国学校流行【日】《Wedge》2015年12月英国的一部分公立学校开始将中文作为选择科目之一。英国的中学传统上将法语作为第二外语,据推测能用中文进行基本会话的成年人不足百分之一。打破这种状况的是2013年卡梅伦首相访问中国。他曾表示如今在读的学生们未来毕业的时候恰逢中国成为世界一号经济强国,为了确保将来能有一份好的事业,英国年轻人应该学好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