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山地城市的特殊性,在进行土地质量评价时,采用传统的方法计算因素分值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分析了影响山地城市职能空间扩散的主要因素,揭示了山地城市职能的空间扩散规律,即城市职能扩散除表现为均匀扩散规律外,还突出地表现为等级扩散和轴向随机扩散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商服功能影响作用分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采用传统方法计算因素作用分时带来的不足,更符合山地城市实际,并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环境污染扩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预测污染物通过大气和水扩散的数学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沈阳市地图上,按照污染事故发生的实际地理位置,对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显示.将模型的数值解和GIS相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污染扩散进行分析,计算不同污染物在不同时段的扩散面积,分析不同地点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和污染程度,获取受污染范围内的人口和周边单位等重要信息;从而预测重大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预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周围人群、环境造成的危害,为应急监测、现场救护和灾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靳美娟 《河南科学》2012,30(7):991-99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中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的聚类功能,采用统计年鉴中城市非农行业就业人口的资料,运用MATLAB2010软件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城市综合职能进行分类,最终将10个地级市分为5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实际可行.  相似文献   

4.
高信波  刘传 《科技信息》2012,(3):105-105,93
结合江西省南康市家具产业基地修建性详细规划,介绍了将GIS软件应用于山地规划中的地形分析、坡度坡向分析,提出在复杂地形下运用GIS软件的分析功能给规划设计提供更加科学直观的依据.丰富了山地规划的思路和手段,使规划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区位熵和职能强度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从职能规模、职能强度和专业化部门3个要素去分析山西省各地级市的职能结构演变,结果发现:第一,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的部门数量不一致;第二,职能规模的演变趋势几乎与全国同步,呈下降趋势;第三,基本职能的专业化部门数量和职能强度基本未发生变化,非基本职能的专业化部门数量增多,职能强度总体...  相似文献   

6.
就GIS技术在山地旅游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归纳.目前,山地旅游主用运用GIS空间分析及数据处理功能进行了山地旅游资源管理和山地旅游服务管理.山地旅游资源管理主要体现在应用GIS技术实现山地旅游资源评价功能、山地旅游资源单体库的建立及山地旅游资源实时监控及预警功能.山地旅游服务管理主要体现在山地自助导游服务及山地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中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的聚类功能,提取人口和劳动力以及表征城市规模和城市运行效率方面的相关指标,对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进行职能分类研究,并对今后山东省城市体系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经济型连锁饭店的空间扩散是基于接触扩散还是等级扩散进行判别.并结合相关理论解释了中国经济型连锁饭店空间扩散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1)中国经济型连锁饭店的空间扩张方式既存在接触扩散又同时存在等级扩散;2)规模较大、空间增长发育较为成熟的连锁饭店有可能没有接触扩散特征;规模较小、空间增长发育程度低的连锁饭店有可能没有等级扩散特征;3)连锁饭店只有充裕的资本支持.才有可能采用纯粹的等级扩散增长方式:4)由于中国各地社会经济环境差异性较大.因此绝大多数连锁饭店的空间增长有较为明显的等级扩散痕迹。  相似文献   

10.
卢秀丽 《科技信息》2013,(1):66-66,36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对于空间数据结构的研究也日趋成熟,作为该系统的核心-空间分析也相应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GIS空间分析作了简单的介绍:空间分析的定义、目的、方法、内容、基本步骤、技术流程、应用领域、发展趋势以及其与GIS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排水设施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了鞍山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论述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系统的功能特点及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GIS空间数据库在城市规划成图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4年Tom lison R建立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GIS)以来[1],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随着经济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GIS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在城市规划领域,GIS技术的推广随着规划学科的发展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2-3],特别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通过将GIS与办公自动化软件相结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和GIS技术,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结合土地建设适宜性、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国土主体功能的划分,旨在明确各区的生态功能定位,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建设和发展方向,为推动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划及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与空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空间结构和空间关联程度是城市群发育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从城市群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角度出发,计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中心城市吸引力的分维数和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分析其分形结构特征;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应用威尔逊模型、空间统计学意义上的空间关联模型,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的空间联系进行研究.计算了各城市的交通吸引强度、人口吸引强度,发现城市之间的联系在交通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矛盾,采用全局MoranI指数、局部G统计揭示各城市的空间关联程度、发展趋势和空间要素在各城市的集聚特征.对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空间整合来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理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c/GIS的长江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和方法 ,以 1∶2 .5× 10 5数字地图为基础 ,根据长江流域范围内的河流湖库水域使用功能、经济发展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 ,划定了水域分类管理功能区 ,建立基于GIS的长江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 ,为长江流域水环境数字化管理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基础框架和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新技术分析研究旧城改造的可行性,提出旧城改造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方法应用基于Microstation的二次开发系统对旧城改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结果采用新技术后能加快旧城改造的进程,同时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图形和表格可以直观形象地显示拆迁区域和拆迁面积,为政府部门和拆迁居民提供最合理的补偿依据。结论以陕西省丹凤县旧城改造为例,根据作者2002年在丹凤县城镇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时获得的实测数据,采用基于Microstation的二次开发系统对旧城改造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改造中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Kaixian County, situ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was selected for the case study. Factors of soil erosion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technique of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Combining with field survey, soil erosion data in the years of 1988, 2000 and 2004 which covered the perio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Project to nowaday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judgment model established on soil erosion intensity. With the function of spatial analysis in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he analysis and appraisal of dynamic soil erosion change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cious change were highlighted, and the main causes of the vicious change of soil erosion we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哀牢山北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由1974,1987和2003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以哀牢山北段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并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4~2003年,哀牢山北段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有林地、灌木林、荒草地和耕地(主要是水田和旱地)相互之间转化比较激烈.近30年间有林地是该区域的优势地类,但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3个时期中分别占总面积的71.67%,68.11%,64.76%.1974~1987年,旱地、灌木林、水田表现为增长,旱地增长较快,灌木林、水田增长较慢;荒草地和水体表现为减少.1987~2003年,灌木林、建设用地、荒草地、水田、水体表现为增长,灌木林、建设用地增长较快,荒草地、水田、水体增长较缓慢;旱地逐步萎缩;水浇地在整个研究时段保持较平衡状态.通过景观格局分析发现,总体上景观斑块数量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却不断减少,景观破碎程度呈增加的趋势,受到人类的强烈干扰,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持续增加,优势度不断下降,本地区土地利用朝着破碎化、多样化和均匀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餐饮业空间格局研究对城市规划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研究中方法单调,衍生研究以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为主的不足,采用POI数据,运用基于核密度的热点指数方法对武汉市主城区的餐饮热点进行识别,并结合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百度地图热力图数据构建人口活动强度模型,对动态人口与餐饮业空间分布进行耦合分析.分析发现,武汉市主城区餐饮业可显著识别出1个一级中心、3个二级中心和9个三级中心;餐饮业分布与动态人口的空间匹配程度总体较好,工作日时匹配程度高的区域占比稍高于休息日.匹配程度为较差和差的区域依具体类型不同而散布在大型商圈外围、传统中小型商圈、旅游点、复兴街区和新兴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