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人工栽培鱼腥草和野生鱼腥草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挥发油化学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出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中52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7.71%;野生鱼腥草挥发油中70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4.94%.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β-蒎烯、β-月桂烯、甲基正壬酮、桧烯、α-蒎烯、柠檬烯、癸酸乙酯、乙酸龙脑酯等.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鱼腥草和野生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但主要的活性成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中药白鲜皮中挥发油类成分组成,探讨其潜在的抗菌活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鲜皮中挥发油类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离和分析鉴定。从白鲜皮挥发油中分离出36个化学成分,通过质谱数据库鉴定出其中匹配度高于90%的25个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是烯类成分(37. 84%)、醇类成分(4. 06%)、芳香醚类成分(2. 25%)和芳香烃类成分(2. 03%)。通过与文献报道比较,不同产地白鲜皮挥发油成分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抗菌活性可能与α-蒎烯、β-蒎烯、茴香脑、麝香草酚甲醚和榄香醇等成分有关。白鲜皮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复杂,以烯类成分类成分为主,研究结果为中药白鲜皮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与质量控制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留兰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对留兰香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 ,共鉴定出了 6 6种组分 .其中主要组分为 :香芹酮、柠檬烯、二氢香芹酮、桉油素、β -蒎烯、香芹乙酸酯、α -蒎烯、反 -石竹烯、顺式香芹酮、β -水芹烯、香芹醇、β -波旁烯、α -萜品醇等。其中香芹酮的含量最高 ,占挥发油总量的 5 9.5 8% ,柠檬烯含量为 13.31% ,二氢香芹酮含量为 8.85 %。三种成分占总挥发成分的 81.74 %。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 95 .4 8%。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黄连木树皮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236%。黄连木树皮挥发油主要成分是三环烯(0.475%)、α-蒎烯(15.589%)、莰烯(0.890%)、β-蒎烯(8.498%)、柠檬烯(0.321%)、马鞭烯醇(2.439%)、马鞭烯酮(2.085%)、棕榈酸(4.217%)、亚油酸(61.722%)。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串钱柳叶片和果实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抗细菌活性,以期为串钱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87% 和0.16%,从串钱柳叶片和果实中分别鉴定出14和17个成分,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量的93.34%和90.29%。叶片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52.89%)、(1R)-(+)-α-蒎烯(17.28%)和α-松油醇(10.70%); 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38.53%)、(1R)-(+)-α-蒎烯(29.90%)和2-莰烯(8.02%); 串钱柳叶片和果实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果实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5.2±2.8)mm,而叶片挥发油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2.3±1.5)mm。【结论】串钱柳叶片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果实,叶片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桉叶油醇和(1R)-(+)-α-蒎烯,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要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山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本实验条件下,黄山松松针挥发油得率为(0.48±0.02)%,共分离出80个色谱峰,鉴定出25个(相对峰面积达到1%以上)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75.28%,主要成分为1-石竹烯(14.18%)、乙酸冰片酯(7.31%)、β-蒎烯(6.89%)、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5.1%)、α-蒎烯(4.97%)和大根香叶烯D(4.37%).与同等条件下提取的湿地松松针挥发油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的得率相近,主要的化合物都为萜类物质,但两者的差异成分分别占总成分的51.74%和43.54%,两者共同成分中的一些主要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其中1-石竹烯和乙酸冰片酯是黄山松松针挥发油中含量最高而且特有的成分.由此可知,黄山松松针与湿地松松针的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高璇  屈恋  赖芳  马丽 《广西科学》2017,24(4):396-400
【目的】利用GC-MS对窿缘桉叶、果实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窿缘桉叶、果实中提取挥发油,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水溶性挥发组分。【结果】窿缘桉叶得油率为0.95%(以鲜质量计),其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桉叶素(38.82%)、α-蒎烯(13.52%)和对伞花烃(12.04%);其蒸馏残液中的水溶性挥发成分主要物质为(1R,2R,3S,5R)-(-)-2,3-蒎烷二醇(14.75%)。果实得油率小于叶,为0.52%(以鲜质量计)。果的挥发油成分主要为β-石竹烯(13.07%),其蒸馏残液中的水溶性挥发成分主要为α-松油醇(25.33%)。【结论】窿缘桉果实挥发油的油相成分中含有大量石竹烯,作为药物原料具有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8.
闽楠果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闽楠果皮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果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检出的87种成分中鉴定出55种,所鉴定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74.4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水芹烯(9.18%)、杜松烯(6.41%)、α-石竹烯(6.23%)、(-)-4-萜品醇(4.47%)、大根香叶烯(3.45%)、异龙脑(3.34%)、(-)-桉叶烯醇(3.28%)、(-)-α-桉烯(3.24%)、1-石竹烯(3.10%)、樟脑(2.76%)、(-)-可巴烯(2.63%)、乙酸龙脑酯(2.61%)、2-β-薄荷二烯(1.90%)、β-榄香烯(1.32%)、绿花白千层醇(1.25%)、1(5)-愈创木烯-11-醇(1.27%)等。  相似文献   

9.
用气相色谱(GC)-质谱(MS)-计算机分析技术对红千层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千层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挥发油平均得油率为0.2%;分离出60多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40多种成分,其中1,8-桉叶素占53.46%、松油醇-4占2.66%、α-蒎烯占12.07%、α-松油醇占12.72%、γ-松油烯占1.39%、香叶醇占1.18%等;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结果表明:红千层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蒎烯、桉叶素、松油醇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 Hemsl.)叶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结果从干花豆叶挥发油中分离出28个组分,首次鉴定其中的22种成分。干花豆叶挥发油的主要成为:4-乙烯基愈创木酚(22.4%)、甘菊烷烃(16.1%)、2-甲基-6-羟基喹啉(8.1%)、2,5,5,8a-四甲基-3,4,4a,5,6,8a-四氢-2H-1-苯并吡喃(7.5%)、3,4二甲氧基苯乙烯(3.3%)、杜烯(3.2%)、香橙烯(3.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透骨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透骨消(花、叶)挥发油,叶挥发油得率为0.30%,花提取物得率为0.10%;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在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04种成分,鉴定出23个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烷烃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主要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含量70.70%;花提取物中分离出132个成分,鉴定出12个成分,主要为乙酰水扬酸甲酯,含量82.64%。结论:大透骨消花挥发油成分证实其药理作用与传统民间用药疗效一致。  相似文献   

12.
清香木叶与黄连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鉴定出清香木叶挥发油的28种化合物和黄连木叶挥发油的59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9.54%和83.71%。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都含萜烯类化合物,但清香木叶挥发油以芳香族、萜烯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三类化合物约占其挥发油质量的95.2%,黄连木叶挥发油以烷烃类、醇类、萜烯类、芳香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五类化合物约占其挥发油质量的74.2%。  相似文献   

13.
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SPME-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栀子花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3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74%.结论栀子花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27.73%),戊烯酸叶醇酯(24.38%),惕格酸己酯(11.42%),α-法尼烯(5.20%)等.  相似文献   

14.
总序香茶菜和蓝萼香茶菜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和蓝萼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Burm f)Haravar.galaucocalyx(Maxin)Hara)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别鉴定出46种和40种组分,所鉴定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占其全油的84 77%和73 5%.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酯类、烷类等.  相似文献   

15.
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HS-SPME-GC-MS 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中草药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共鉴定了98种化学成分,茎和叶中各82种。主要挥发成分及含量为:大叶香烯 D(茎:36.59%;叶:40.87%)、香木兰烯(茎:13.20%;叶:17.00%)、顺 α 没药烯(茎:6.06%;叶:7.48%)、β 荜澄茄油烯(茎:4.83%;叶:5.85%)、γ 依兰油烯(茎:2.18%;叶:2.58%)和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茎:2.03%;叶:2.55%),它们都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本实验中发现滇桂艾纳香茎和叶的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分别占挥发性成分含量的91.75%和94.52%。  相似文献   

16.
刺槐花样品微波辅助提取所得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延安地区刺槐花挥发油中分离出57种组分,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峰总面积的82.01%;鉴定出其中的成分有醇、烯烃、烷烃、醛、酯、酮等十多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7.40%,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6.74%,醇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5.87%,酯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2.35%。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活性成分的功能并拓展该物种的应用场景,以水蓼植株作为原料,分别用水提法和醇提法提取水蓼的挥发性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通过抑菌实验和抑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及存活实验探究水蓼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从水蓼醇提物中分离出16个组分,其中有4种化合物得到鉴定;从水蓼水提物中分离出15个组分,其中有3种化合物得到鉴定;水蓼提取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抑制效果。研究结果提示: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在提取水蓼挥发性物质方面的效果要优于水的效果,且水蓼挥发性物质的生物活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对人参茎叶挥发油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薄层层析 (TL C)、红外光谱 (IR)、气相色谱 (GC)、气相色谱 -质谱 (GC/MS)联机技术从该挥发油中分离鉴定 6个倍半萜烯类化合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