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杂交组合“102”和“128”不仅F_1而且F_2都比新陆早一号增产,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人工杂交制种成本高,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杂交棉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我们仍继续开展了选配新的杂交组合.经1993年制种,1994年测产结果,全部杂交组合F_1均比对照品种(新陆早一号原种)增产,增产幅度在100%以上的组合有两个,增产在50—100%的组合有11个.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农进2号×C_(57)”和“桂花黄46A×C_(57)”两个晚稻杂交组合的生理特性与本地常规晚稻良种“鄂晚3号”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结果是: 杂交晚稻的光合机能生理特性均优于常规晚稻;呼吸强度比常规晚稻低;发根力和根系活力比常规晚稻高;养分积累利用和运输速度比常规晚稻高,且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都略高于常规晚稻.  相似文献   

3.
1980年我们对农进2号A×幸吨这一新组合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农进2号A×幸吨的过氧化物酶的酶谱图式,无论功能叶片或是花药的杂种酶带数目都较其亲本多出一条酶带,且与大田观察结果相互印证,表现出有明显的优势;酯酶的酶谱图式,也无论是功能叶片或花药的杂种酯带数目都较其亲本多出1—2条酶带,而且杂种的酶带与其亲本有相似之处,同样也表现出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棉花杂交种的增产潜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1988年开始,我们选育的“102”和“128”两个杂交组合,1994年在132团种植4亩,均比“新陆早一号”增产.其中杂一代增产34.7%,杂二代增产23.1%,表明杂交棉有广阔的利用前景.为使这项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主产力,1994年在兵团科委、石河子科委及132团领导的继续支持下,杂交制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制种成本大幅度下降,亩产种子量比1993年增长了7.9倍,现将杂交制种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1年,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低酚棉新品系168与泗棉3号优选系杂交,选配出大量组合,并研究了芽黄、鸡脚叶、低酚等指示性状,发现低酚棉与常酚棉间杂交F1、F2杂种优势强且容易鉴定杂交种的纯度,并于1993年配组杂交新组合“皖杂40”。经过6年试验示范,1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棉13号。1999年经专家鉴定,该品种为强优势组合,大面积推广应用增产十分显著,稳产性好,适应性强。 一、生产应用 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6.
从 198 9~ 2 0 0 0年 ,用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系D6A、保持系D6B分别与 2 2 4- 2杂交并回交 ;用T89— 6与优质品种 (系 )复合杂交 ,分别育成了甘蓝型双低油菜胞质不育系492A ,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恢 5 ,选配出强优势杂交油菜新组合“杂 95 0 5” .经过 5年市、省区试及长江中游片多点大面积生产示范鉴定和农业部油料及制品检测中心品质分析 ,表现为优质高产 ,增产潜力大 ,适应性广 ,抗 (耐 )病、抗倒伏等特点 .2 0 0 1年 2月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湘杂油3号” ,列为优质杂交油菜推广良种 (组合 ) .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农进二号×C_(?7)这一晚粳杂交组合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和脂酶的同工酶的对比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表现在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区带数目和颜色深度均要高于恢复系,由于恢复系区带数目较少,以致影响杂种不具有独特的区带。因而显示优势不显著。脂酶的同工酶区带数目表现差异性不大,一般都比较稳定,可作为遗传特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从1989-2000年,用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系D6A、保持系D6B分别与224-2杂交并回交;用T89-6与优质品种(系)复合杂交,分别育成了甘蓝型双低油菜胞质不育系492A,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恢5,选配出强优势杂交油菜新组合“杂9505”。经过5年市、省区试及长江中游片多点大面积平等 农业部油料及制品检测中心品质分析,表现为优势高产,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耐)病、抗倒伏等特点。2001年2月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湘杂油3号”,列为优质杂交油菜推广良种(组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影响“华杂2号”(1238A×85—恢10)优质杂交油菜制种的主要因子:氮、磷、硼、密度、行比,采用5×5正交二次旋转设计,试验共设32个小区,根据各小区产量在TRS—80型微机上以相应程序,求出本实验各因子与产量之间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运用频数分析法在计算机上模拟寻优,建立优质杂交油菜高产制种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1976年我们和纪家汇大队贫下中农结合,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开展杂交水稻的制种,示范工作。在初次制种过程中,就遇到经验不足,天气不利,造成花期不遇的严重情况。我们遵循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教导,发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革命精神,努力学习,认真调查,积极补救,夺得了二九南一号A×IR_(24)组合第一代杂种亩产100斤,恢复系亩产300斤的良好收成。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姜虹  古松茂 《遵义科技》1998,26(1):13-15
试验结果表明:贵蚕二号组合的原蚕结茧率高,体质强,单蛾产卵多,卵质优,克蚁制种和担桑制种增产显著。贵蚕二号原蚕结茧率和虫蛾率比我省现行当家种提高0.58%和3.22%,单蛾产卵增多10.31%;克蚁制种和担桑制种提高显著,分别提高15.58%和12.04%,种场繁育增效高。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我省农场工人、贫下中农和科技人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十多年来积极开展海陆杂交第一代杂科优势利用的科学实验。选配了海陆长绒一号(保米杂种)和海陆长绒二号(洞米杂种)优良组合;工人、贫下中农较熟练的掌握制种技术;初步积累了种好海陆杂种的栽培技术。生产实践证明,只要栽培得法,海陆长绒一号和海陆长绒二号一般亩产皮棉在100斤上下,纤维品质优良、其纤维物理指标达到或超过进口的埃及棉,可纺织高支纱。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试验目的 筛选杂交棉二代高产优质材料,为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提供新种源。 二、材料与方法 92年本所筛选出陆地棉F1代优势组合17个“3,4,15,17,31,102,109,112A,123,127,128,137,148,154,159,894”。93年再次进行F2代强优势组合筛选,以新陆1号原种为对照。随机排列,三次重复,每小区两膜行,小区宽度1.8m,行长5米,小区面积9平方米,试验净面积0.69亩。行距60+3Q厘米,株距12.5厘米,理论密度11840株/亩。共收花5次,以实收皮棉计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鉴定外地引入的杂交组合在我区的生育特性和丰产性能,从中选出适合三熟制栽培的、优势强、抗病的杂交组合,今年下半年我所、站对晚季杂交水稻的十二个组合,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用三个不育系和四个恢复系组成3×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用平均杂种优势值估算,单株粒重、每穗实粒数的优势最大,千粒重和结实率的优势小。用竞争优势估算,有可能筛选出强优势的组合。杂交水稻杂种F_1的各个性状,同时受不育系、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的作用。只有三个效应值均高且之和为大值的组合,才有可能显示出强优势。分析我们选育的组合矮选A×印菲选,产量上比对照增产23.39%,居参试组合之首,三个效应值均为正值,且之和为最大,达16.26%。这从实践上证明了理论推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二代高产优质新组合的筛选是棉花杂交能否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基础。本试验从 9个二代新组合中筛选出4个高产优质的强优组合。为今后垦区的大面积不去雄制种提供了种源。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秦油2号的育成与应用把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但由于目前已经或即将应用于生产的三系杂交油菜其配组的不育系多属低温敏感型不育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江淮之间秋播制种条件下,春季受低温影响,不育系易出现微粉,制种杂交率不理想,影响种子质量。为此,我们自1997年春季在青海省乐都县园艺场(东经102°23′,北纬36°26′,海拔2000m左右)连续进行了三年三系杂交油菜皖油九号制种试验,三年平均制种产量为1897.5kg/hm~2,制种杂交率经我所秋播鉴定在95%~98%之  相似文献   

18.
科技珍闻     
《科技潮》2006,(6)
人物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于1973选育出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几年来杂交水稻制种的实践,造成产量不高的原因很多,其中穗数不足是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挖掘制种潜力,在优质的前提下,由低产变高产和稳产,并逐步简化制种技术。去年我们对杂交制种的母本栽植本数与产量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一,杂交水稻制种产量随着母本基本苗的增加而速增。母本栽植一本的亩产150斤,栽植二本的亩产177斤,栽植三本的亩  相似文献   

20.
汉中杂交油菜制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汉中杂交油菜制种优势:气温适宜,降雨量分布均匀,光照充足,有害生物危害较轻,“化学杀雄”技术成熟,自然隔离好,栽培技术到位,劳动力相对充足。因此,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杂交油菜制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