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潮》2004,(5):54-54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是举世闻名的北京人遗址所在地,被称为“北京人之家”。周口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了27个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的化石集中点,周口店因化石埋藏之密集,出土古人类化石及其伴生动物化石、文化遗物之丰富而震惊世界。1987年12月11日,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猿人洞即北京猿人遗址。从大约五、六十万年起,北京猿人在这里断断续续地生活到约二十万年前。这个遗址发现于1921年,1927年开始系统发掘,共发现了近200件人类化石(代表40个猿人个体),上万件石器、数层灰烬层和近20…  相似文献   

2.
《科技资讯》2004,(5):54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是举世闻名的北京人遗址所在地,被称为“北京人之家“.周口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了27个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的化石集中点,周口店因化石埋藏之密集,出土古人类化石及其伴生动物化石、文化遗物之丰富而震惊世界.1987年12月11日,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2009年05月21日中国商务在线旅行网报道: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新科研成果展今起在遗址博物馆第五展厅开展. 周口店遗址自1927年开始大规模发掘以来,共发现包括猿人洞、山顶洞、第四地点、田园洞等27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化石地点,出土了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上百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遗址发掘研究工作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4.
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发现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目前在重庆市、万州区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古生物化石得到了有效保护。文章通过对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的历史、成因、时代、特征等研究,揭示几十万年前盐井沟地区动物的生存状态。从地质背景上看,盐井沟地区保存了早更新世晚期至现代较为完整的生物演化序列,有望建立我国南方第四纪生物地层学的标尺。  相似文献   

5.
地质遗迹是地球在形成、演化的漫长地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而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自然产物。根据地质遗迹的内容,可将其划分为四大类:地质构造类:包括各种地质剖面、构造形迹、岩矿石、宝玉石及古冰川遗迹、陨石坑、鸣沙……;生物化石类:包括各种古人类及古脊椎动物化石、其它古生物化石、遗迹化石及其遗址;地质景观类:包括山岳景观及水体景观。其中前者又包括了岩溶、石英砂岩峰林、丹霞等等;而后者则包含湖泊、温泉、矿泉、冰川等等;地质灾害遗址类: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灾害遗址。  相似文献   

6.
刘迪 《大自然》2014,(4):70-71
丹江口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曾是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恐龙蛋化石、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古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淅川中原鸟和"郧县猿人"等众多重要化石以及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丹江口库区在古生物学和考古学领域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7.
提到周口店遗址,可谓尽人皆知;可说到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的发掘,很多人就感到陌生了。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点的发现,打破了周口店遗址近几十年来的沉寂。[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发现“许昌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起源于非洲已成主流观点。但是,在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不久前出土的距今8万~10万年的“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对中国现代人“非洲起源说”提出了挑战。作为发掘队的领队,本文作者饱含激情地讲述了这一重要发现的经过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莱阳古生物发现与研究具有辉煌的历史迄今为止,在莱阳地区已经发现3个著名的白垩纪生物群,即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晚白垩世莱阳恐龙动物群和莱阳恐龙蛋化石群,这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地方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化石生物群都集中分布在莱阳五龙河流域,许多重要化石遗址都分布在城郊四周,如金刚口和将军顶等。1923年,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谭锡畴在山东莱阳采集了恐  相似文献   

10.
“桐梓人”发现于贵州省北部地区桐梓县的桐梓河畔岩灰洞遗址,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土了六枚属于晚期直立人阶段的古人类牙齿化石。随着其他学科的渗透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这六枚牙齿化石在古病理学方面的特殊意义,日益引起古人类、古生物、地方病、环境地质等学科的关注。从氟谈起氟是地球表面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里?是非洲,还是亚洲?经过考证,大部分古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可能性较大。而迄今较为公认的最早的非洲以外的古人类证据来自格鲁吉亚的德马尼斯,人们在该区域发现了185万年前的直立人的化石及其使用的工具。最近,我国科学家在陕西省发现一处旧石器遗址——上陈遗址。该遗址拥有连续性较好的人工制品文化层序列,时间可追溯到126万年至212万年前。这表明,古人类可能很早就出现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比人们以前认为的更早。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1961年3月1日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两处为旧石器时代遗址。一处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另一处就是山西襄汾县丁村遗址。丁村遗址是我国既有人类化石和大量石制品,又有近30种哺乳动物化石的大型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群。它不仅在考古学领域中占有极重要的学术地位,而且在第四纪地质以及晚更新世动物、生态、气候等研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地点之一。当年的发掘队长、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曾这样评价丁村遗址的价值:“丁村之前的那些遗址,不管哪一个,都跟外国人有关系,不是外国人搞的研究,就是花了外国人的钱。而唯有丁村,发现是中国人,搞的是中国人,花的是中国经费,一切都是中国人搞的,丁村是个很值得纪念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凌源市沟门子镇出土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其埋藏地层为棕黄色亚粘土含角砾层,化石残碎,经初步判断该地点地质时代为新生代晚更新世晚期,这是迄今在凌源境内发现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在辽西新生代地层划分和时代对比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洞内发现的灰烬层为在大凌河流域寻找古人类遗址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古史传说还是考古发现的事实都充分表明,黄土高原在中华民族形成历史和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都曾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远古人类的家园中华民族起源于我国的这片土地上,这是我国科学家通过对在我国发现的大量古人类遗址和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而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是迄今在我国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相对最多最密集的地区。在这片地区,有迄今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古人类文化遗存。该遗址年代为距今180万年,遗址中发现有用火的遗迹,还有经打制的刮削…  相似文献   

15.
蓝田辋川锡水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辋川锡水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南侧的秦岭山区。经过初步试掘,从锡水洞内的堆积层中发现了许多石器、骨器、木炭屑和灰烬层,以及哺乳动物化石。通过分析研究认为,锡水洞是古人类曾经居住生息过的地方,而且这些古人类具有使用火的能力。根据哺乳动物化石的种类和时代,可以确定锡水洞遗址属中更新世早期,即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似乎与蓝田猿人有一定联系。这一发现,对蓝田人的文化、住所、用火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6.
柳江人遗址发现于1958年9月.当时,距柳州市东南16公里处新兴农场的农业工人们,到附近山洞挖取岩泥作肥料.在一个名叫"通天岩"洞旁的一个支洞中,挖出了一具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接着又在离它不远处挖出了部分肢骨,同时还发现不少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一些破碎的巨獏、剑齿象、中国犀化石和一具较为完整的大熊猫骨架.中国科学院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考察,入骨化石随即送到北京,经人类学家吴汝康教授研究,被认为是"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为迄今在中国以至整个东南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的代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和2014年,河南灵井遗址出土的距今10万年左右的许昌人头骨化石引起古人类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显示晚更新世早期中国境内可能并存多种古人类成员,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者基因交流产生。许昌人为中国古人类演化的地区连续性以及与欧洲古人类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本文回顾了许昌人化石的发现历史、复原和研究过程,介绍了许昌人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骨质工具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灵井遗址未来工作前景。许昌人化石及伴生的文化遗物为探讨当时人类的体质特征、行为方式及中国古人类的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在广西柳州市西南十二公里处的白莲洞遗址,正在兴建一座洞穴博物馆.这处遗址是1953年发现的,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多次发掘出丰富的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以及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该洞穴堆积的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文化性质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更晚一些.筹建中的洞穴博物馆将分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湖南省西北地区沅、澧水流域17个有关旧石器人类遗址和9类更新世时期哺乳动物化石点的史料,结合田野考察,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有石门智人股骨化石1件、旧石器9种、哺乳动物群化石8目36种.开展了有关旧石器演化的规律和哺乳动物化石的生物分类与组合形式的研究,客观地揭示了湖南省西北地区史前人类的演化规律以及地理变迁、气候再造与其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陕西蓝田锡水洞遗址自然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锡水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首次揭示了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秦岭山区就已成为我国古人类生栖的地方。依据化石动物群的时代和石器文化的性质,确定了遗址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与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时代相当。锡水洞动物群以东洋界动物为主,具有森林性的生态环境,代表了温暖湿润的森林气候条件。文化层堆积物的岩性,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反映地表风化作用处于强烈的富硅铝化阶段,表现出亚热带环境条件下的风化成土特点。因而地处秦岭北坡的锡水洞遗址具有亚热带森林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