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安石是北宋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后人对其评述颇多,其中以陈师道的“王介甫以工”影响颇大。本文就试图从王安石诗歌尤其是晚期诗歌的艺术特点、感情模式、意境创造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声乐艺术中起主导和统帅作用的是情感,演唱者通过悦耳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歌曲从创作、演唱到欣赏都离不开感情,声乐艺术的创作与表演是词曲作者动心、演唱者唱心和观众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作为演唱者如何在歌唱艺术中实现"二度创作"的功能,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其前提是准确体验声乐作品的情感,关键是正确运用各种演唱技巧,而歌唱表演则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4.
从五个方面分析苏词意境创造上的艺术特色,苏词意境取境高逸,新奇迭出以显自家面目,独特的含蓄,高度的典型化以及自如的流动和转换,尽显苏轼一代大词家之本色。  相似文献   

5.
艺术个性创造是音乐表演获得成功的极其重要因素,文章针对艺术个性创造同忠实于原作品的关系、艺术个性创造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培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浅谈体育舞蹈的意境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美学、体育学、舞蹈艺术理论,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访谈法对体育舞蹈的意境创造过程进行了探索,提出创造意境大致应从"写境"和"造境"两个方面入手,重视意境构成的各个元素的功能,遵循艺术规律,为高品位体育舞蹈的创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散文作品,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我们必须从审美的需要出发鉴赏这些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黄昏意象在元杂剧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感情色彩。这一意象通过即景生情、缘情布景、状物抒情三种方式营造出来的和谐意境,或悲或喜,或悲喜交加地影响着剧情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观众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诗家夫子王昌龄笔下的七言绝句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享有极高声誉.笔者认为,以"愁"为情感基调构筑诗篇是王昌龄之擅长.本文旨在通过赏析诗人有关"愁情"的七绝,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巧夺天工的意境营造手法,并从"边愁"、"春愁"和"离愁"三方面分类评述.  相似文献   

10.
《龙船调》是鄂西土家族之中一首历时久远、广为传唱的民歌.它的优美的旋律、鲜活的歌词、语气词灵活的运用,使整首歌展现出一幅幅优美、令人心动的画面,让人陶醉.而语气词的大量使用,为整首歌的画面渲染了意境,升华了情感.本文仅就语气词的使用进行分析,着重从渲染意境、升华情感、活跃气氛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不加赋而上用足”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理财良法,王安石变法以之为理财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所损益,使之切合时代需要,得以实现其“富国强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论家、美学家、哲学家。他的“境界说”将中国古典文学上的境界说与西方美学融铸一体,构建了完整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境界理论,堪称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13.
天门山位于安微省境内。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路过此处,留下著名的《望天门山》。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时间,学术界虽早有定论,但仍有一些异议,由此影响到对这首诗写作风格上看法的不尽一致。从李白生平的探讨和其诗作艺术风格的理解出发,我们认为《望》诗为李白早期所作。  相似文献   

14.
"万物一体"思想在儒家哲学中源远流长,是阳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致良知"的学说是境界与本体的关系.阳明指陈时弊,积极应对,就是要在以良知为本体的基础上实现"仁者浑然与万物一体"的至上境界.  相似文献   

15.
科举与社会流动性--看王安石论宋人"自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人王安石看来,“自进”是“不得已”士人的合理选择,“自进”有“道”。同时,“自进”人存在身份和资格上的限制。首先,“自进”与庶民无关,平等有限;其次,它要限制“势家官户’’子弟,保护弱势地主子弟。所以,就王安石看来,北宋科举未能激起结构性的社会变动,科举“自进”只是一种必要但有限的士人流动方式。  相似文献   

16.
长脚是王安忆在长篇小说《长根歌》中塑造的一个在都市生活中混社会的人物形象,他在社会上扮演多重角色,每天都要以不同的嘴脸在几种社会层面穿梭往返,小说在塑造这一个物形象的时候情节设计有不周全之处,使这一个物形象在整体上给人一种闪烁不定,扑朔迷离的印象,其性格特征也有些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