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梦工厂”,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这样命名自己的电影公司。的确,电影是创造“梦”的地方。大银幕上演绎的故事.总是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和观众捉迷藏,电脑的介入。更是提供了自由无疆的挥洒空间。然而这不是全部。技术的外表并不能代替人的思考。一部电影如果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失去了对人生的感悟、对现实的体验,就会变成纯粹数宇技术的演示版,对心灵而言无异于一场谋杀。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欧化”,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汉语的“欧化”突出地表现在文字改革上,它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等三方面的改革。汉语的“欧化”,是中西文化运动中,汉语及其文化体系适应西方文化整合的结果;是现实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汉语走上开放体系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虚拟社区作为公众信息和意见的传播平台,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喜爱。但是虚拟社区作为现实社区在网络上的投影与延伸,当前还存在着虚假、不人性甚至是“流言遍地”的现象,如何建立人性化虚拟社区,使其成为人们沟通信息的家园,是非常重要的。可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建立人性化虚拟社区:设立适合不同受众的专门网站;对严肃的网站进行软性化处理;形成人性化的网站界面;提供特殊时期的特殊服务。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视野中的“设论”体,具有超越文体本身的文化内蕴,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问对体,而是中国古代文人内心苦闷与自救的精神载体。“客主问对”的结构形式,从心理本质而言是内心矛盾双方的对话;现实的“合理化”、谐谑,以及道、佛的渗入则是心灵自救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5.
“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新阶段向全党同志发出的伟大号召,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三个务必”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和实践要求。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论述为“三个务必”提供了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奠定了文化基因;从历史逻辑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奋斗不断胜利的经验总结;从实践逻辑看,是新“赶考”路上迎接风险挑战、破解党内外难题和顺利完成新中心任务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6.
散文集《心灵的回声》所传达的“攀枝花情结”表现为:一是对攀枝花创业时期那段岁月异乎寻常的迷恋;二是对那段岁月的陶醉;三是对作为城市和作为物种的攀枝花的偏爱。只有具有独特意义的“攀枝花人”,他们才会产生“攀枝花情结”,才会感到“攀枝花情结”的产生是自然的,才会认定“攀枝花情结”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提要求、引导学习之外还有—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课堂观察”。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感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作为语文教师,课堂观察不仅重要,而且因为它的学科特点有了它特别的内容。其在强调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大至内容有:一发现“疑点”;二关注“众点”;三重视“亮点”。  相似文献   

8.
“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它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根据教师在“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在这个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①教师是课题的选定者;②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③教师是其自身专业化能力提高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思想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它以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为根本前提,充分尊重历史规律的客观性,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历史规律;它以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为基本依据,从根本上体现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最在多数人的利益”、“趋向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合目的性;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是未来社会的现实纲领。  相似文献   

10.
“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在中国传统教育的批判与改造中诞生的,实践表明,它适合当前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进行系统、直观地了解,重新阐释“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实质,并对师范院校学生在今后的实习工作中“教学做合一”理论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不足并分析原因,充分发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对高师实习的促进作用;为高师学校的未来教师培养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帮助高师学校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培养模式;指导高师生树立正确的知行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养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包含三个维度:在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维度上,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民族与世界相统一的维度上,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维度上,它内在地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周进撞号板,最动人心魄处在于其“哭”,原因有三:受“老友”的奚落;受“举人”的凌辱;被炒鱿鱼后的功名无望。范进中举最精彩处在于一“闹”字,除了范进发疯自闹外,众乡邻闹;胡屠户闹;张乡绅闹。他们饱尝了科举蹭蹬带来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后,最终都仕途顺利,屡屡上“调”。他们辛酸而又富于戏剧性的人生遭际,是对毒害士子心灵的八股取士制度最有力的暴露和批判。作者借“二进”这两个人物形象寄寓了“一代文人有厄”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3.
有幸参加了浙江省第四届“百课万人”创新教学观摩活动。听名师讲课,的确是一种享受,也让我对课堂有了更真切的理解:这是个有魅力的地方。课堂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它在教师随机的评价中,在教师适时的幽默中,在教师的出口成章中.在教师充满智慧的教学中。还在教师超越课堂,营造的心灵之美中。  相似文献   

14.
“诗意”的教育教学,就是用诗的魅力武装教师,武装课堂,让诗的美和意境转化为课堂氛围的特质,让“诗人”教师的灵魂成为笼罩课堂、净化心灵的精灵,从而使诗化的教师、诗化的教学环节吸引每一个如饥似渴的莘莘学子。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居住的地方附近有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你能睡得安稳、住得安心么?事实是,我国众多的城区中确实有许许多多这样威力巨大的“炸弹”,它们在时刻威胁着城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授业”,更应“传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实用能力;也要让他们了解人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在合适的语境下,将塑造学生道德品行的教育与英语知识教学相结合,使他们能正确看待历史与现实;发展和维护之间的关系,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充分凸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从理论讲解注重联系实际,彰显教师独立人格;教学方法注重互动和综合,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展现师生的自由思想等三个方面进行尝试,以此提高概论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吴洪刚 《科技智囊》2012,(2):I0035-I0038
“创新”无疑是目前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最好的办法,但是究竟什么是“创新”,以及如何创新,始终是困扰企业的头等难题。在百度里搜索“创新”,有近一亿个结果。百度百科这样定义创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在其学创作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忏悔人物形象,作通过这些人物的生活故事及精神性能的发展变化力图说明:对自己的忏悔是洗刷灵魂污垢的最好形式,是体现“勿以暴力抗恶”、“博爱”、“道德上的自我完善”的具体行为。促成其“忏悔意识”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人性善的伦理道德观;二是浓厚的宗教思想;三是与俄国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国中有国,成因各异,可简括三。一是纯自然地理意义下主权平等的“国中之国”。在广袤的南非版图上,沿着马洛蒂山脉和德拉肯斯堡山的南非中心地带,镶嵌着微型的山地小国莱索托。19世纪初,一场席卷南部非洲的“部落战争”开始加速南部非洲从“部族”走上“国家”之路。南部索托族人在首领莫舒舒一世的率领下进入山区,开辟家园,建立王国,国名为莱索托。由于莱索托地处秀美的非洲高原,又是南部非洲为数不多的君主制国家,世人皆称它为“天空中的王国”。莱索托是南非的“国中之国”,它被南非环抱,但凭借天然的地理屏障,依靠东部山地和高原,门户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