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在语义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感隐喻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反映了感官词之间的相互映射和意义变化。以通感隐喻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对味觉词“苦”的语义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多部辞书,总结其通感语义演变的实际过程。研究发现,“苦”的通感义项演变过程符合汉语通感隐喻的映射规律,并利用通感隐喻认知机制解释了“苦”的通感义项出现顺序不同的原因。梳理味觉词“苦”的通感语义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好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帮助留学生把握“苦”等味觉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  相似文献   

2.
广告语要求较高的语言表现力,为此,广告语常常采用能提高语言表现力的修辞手法。通感,作为隐喻的一种,以其简洁,凝练,新颖,奇特等特征受到广告语的青睐。文章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通感现象。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汉英语言中“辣”味觉的概念隐喻。经过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辣”味觉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从而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大体相同,主要包括:听觉/视觉域,性格/方式域,情感域,性质域,但在隐喻意义上,二者呈现出诸多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语言词汇层面的主要体现是通感式复合词.在选取典型语料的基础上,运用单、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深入分析通感式复合词的通感模式.量化统计结果显示,通感式复合词的通感模式主要包括:(1)视觉是通感引申过程中最大的源域;(2)听觉是通感引申过程中最大的目标域;(3)通感引申规律基本遵循视觉→肤觉→味觉→嗅觉→听觉的排列顺序,但是个别感觉之间存在双向引申关系,如视觉和肤觉之间存在大量的双向引申的例子;(4)各感觉作为通感引申源域的数量与感觉类形语素数量成正比,即含有形语素数量越多,成为最大源域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的视角来看,通感包含着隐喻性的认知思维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艺术家抒发情感、表达独特体验的手段,通感隐喻展现了人们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通过对约翰.济慈的颂歌进行分析,旨在从认知角度挖掘出通感隐喻的特征以及通感隐喻对于情感表达的强烈效果,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通感隐喻,更为深刻地感受文学作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语中有一种特殊的ABAB式四音格形容词,以往的教科书和字词典都忽视不收,在日常生活中其使用频率较高。在语义表达上与现代汉语ABAB式形容词较为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其产生有两种基本形式。在语音结构和语用上不同于描摹词,在句中充分状语和定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7.
五感体验式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洋 《科技信息》2011,(5):I0348-I0348
“五感”体验式景观设计是指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种感官体验层面,对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一种新理念。目前国内对景观设计的认识主要服务与视觉层面,然而在一个较符合人类游历的园林景现作品中,人的体验不仅仅局限于视觉,而是五种感官的综合体验,是多元的、整体的,如果只强调视觉方面的愉悦,势必会造成其余四种感觉的缺失,不利于激发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全方位体验。  相似文献   

8.
隐喻式和一致式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式和一致式是语法隐喻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法隐喻发生在语法层面,是表达相同意义的语法范畴发生了转换。从认知的角度看,语法隐喻反映了经验的重新建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机制。隐喻式有助于我们对语篇既定意义的有效识解,有利于认知效果的获得。许多隐喻式相当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中的"非范畴化"动词,而一致式则相当于原型的最佳代表。  相似文献   

9.
汉语的重叠形容词是三大实词中最具代表性的,而ABB式形容词又是重叠形容词的第二大类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其释义方式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ABB式形容词是曲靖方言形容词的主要形式之一,数量上比普通话丰富,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表义形象生动。其语法结构、语音特征、句法功能、语义功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东北方言中的ABB式形容词是具有东北方言特点的形容词生动式,在词形、词义、语用三方面表现出独有的特点,即词形上的类推性、词义构成的复杂性、语用效果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现代修辞论著把它揉于比喻或比拟中。通感虽近于比拟,极似比喻,但他自有特色,别具一格。比拟着眼于“拟”,比喻着眼于“喻”,而通感则着眼于“通”。通感是一种上乘的修辞手段,运用得妙就会收到令读者目之动容,思而生情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吴城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吴城方言属于赣语昌靖片。XA式状态词在赣语的许多方言中都存在。文章选取吴城方言XA式状态词中表颜色的形容词进行研究,采用归纳分析法,归纳出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修饰语,而多数修饰语与其所修饰的颜色之间是固定搭配,不可更改,从而说明吴城方言中修饰颜色的词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长汀客话xA式状态形容词的组成成分、语素间的关系、该类词的功能、与长汀话AA式性质形容词等对应式的区别,以及xA式状态形容词重叠式的意义、功能及对应形式。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产生的因素不单来自于历史、社会,更来自于人类认知思维这一内部因素.而本文重点是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就是人们利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外一个概念领域.网络语言就是人们通过已感觉到与身边事物的相似性,或将原先并未感觉到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而形成的.对网络语言中隐喻的理解就是对喻体的意义与语境冲突的消除,而这一冲突消除的过程的主要依据就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对它们之间相似性的分析,使得对网络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产生的因素不单来自于历史、社会,更来自于人类认知思维这一内部因素。而本文重点是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就是人们利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外一个概念领域。网络语言就是人们通过已感觉到与身边事物的相似性,或将原先并未感觉到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而形成的。对网络语言中隐喻的理解就是对喻体的意义与语境冲突的消除,而这一冲突消除的过程的主要依据就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对它们之间相似性的分析,使得对网络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味觉的奥秘     
相对于嗅觉、听觉、视觉,人们对味觉的研究起步很晚。19世纪初期,著名生物学家贝尔才第一次发现,舌的味蕾是味觉的器官。1925年,科学家才进一步证实,人的舌面上不同部位的味蕾掌管不同的滋味,才初步揭示了味觉感受器的构造。舌头是感受味道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19.
将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和人的几种感官联系在一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商业展示设计是否能有效的说服和取悦感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展示活动成果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在商务语篇中,存在大量与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速度有关的隐喻性词汇。通过以语料库为基础对表示同一经济运动发展趋势概念的隐喻表述和字面义表述的搭配词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隐喻表述的搭配词汇比字面义表述的搭配词汇更加复杂和抽象;不同的隐喻表述之间在搭配上也有区别,而产生这些区别的原因与词汇所体现的隐喻概念相关,词汇体现的隐喻概念越复杂,其搭配词也更复杂和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