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赛煜  吴鹏  牟元明  王文波 《甘肃科技》2022,(16):108-110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选取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根据置换术方法的不同划分成对照组(n=48例)、研究组(n=50例),分别采取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较对照组多(P均<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较对照组的20.83%低(P<0.05),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00%明显较对照组的77.08%高(P<0.05);2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关节创伤中应用1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破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Hispeed ZX/i螺旋CT机对16例髋关节创伤患者进行了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 150mA,层厚3mm,1.5mm重建间隔,螺距1.5:1,在GE Advantage Warkstation 4.0工作站采用SSD(表面遮盖法)和MPR(多平面重建)技术作三维重建,分析了髋关节骨折的横断、二维、三维表现,并与传统X线平片作比较。结果:所有病例CT横断面、SSD和MPR像显示了25处骨折,发现平片不能看到的关节腔内骨折碎片和股骨头皮质凹陷性骨折4例,同时还显示软组织损伤。SSD像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和碎骨片的大小、形态、范围、空间位置;髋关节MPR像则良好地显示髋臼负重区的损伤及稳定性。结论: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诊断髋关节骨折的有效手段,尤其复杂性髋臼骨折应作为首选,有助于骨折的立体定位和分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扫描电镜对家兔髋关节软骨观察发现:月状面软骨表面和股骨头软骨表面均具由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层,月状面软骨顶部,纤维交错,网状层形态结构复杂而又丰厚;前部与后部次之,股骨头顶部,关节软骨表面的网状层显著低矮、致密,并有一矩形凹陷;下部,网状层呈斑块状,高低错落。  相似文献   

4.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46例(255髋)。股骨颈骨折10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78例,骨关节病45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股骨上段肿瘤9例。结果246例(255髋)患者其中7例已死亡,失访8例,其余231例(235髋)患者随访2.0~9.0年,平均5.5年:发现术后并发症46例,髋关节脱位6例,伤口感染4例,假体松动下沉6例,下肢静脉怆塞3例,股骨骨折1例,疼痛26例。结论合理选择人工假体,术中严格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降低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黄东房 《科技资讯》2012,(28):230+232-230,232
本文将总结最近在髋关节假体材料这一领域收集到的信息来开发一个理论上的声音髋关节假体探索,从而找到适合身体的最佳材料。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王某,男,19岁,于1995年1月30日从摩托车上摔下,致右髋部摔伤,伤后20分钟来院。检查见:右下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右臀部膨隆,可角及上移的股骨头,右髋关节弹性固定。X光片可见右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内有一半月形密度增高阴影。入院诊断:髋关节后脱位。给予行手法复位,未成功。遂于1998年2月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手术取后外侧切口,术中见右髋头节后说位合并股骨头骨折,骨折线延伸至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块位于股骨头中心凹以下,在股骨头的内下方,与圆韧常相连,并位于髋臼内。术中确定诊断:右髋关…  相似文献   

8.
9.
三级跳远是运动员经过助跑,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水平跳跃的田径项目。髋关节训练在完整的三级跳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助跑到三跳的技术中都离不开髋关节的发力。可以说作为人体"发动机"的髋关节力量加强了,才可以跑的更快、三跳才可以跳的更远。  相似文献   

10.
11.
讨论了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例(3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的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了平均3年的随访,术后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分,术后改善为87分,髋关节术前总活动度为52°,术后改善为135°,患者感觉满意.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γ、δ角在髋关节超声诊断中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γ、δ角的定义,观察γ、δ角在正常髋关节超声检查中的变化情况,评价其对髋关节的诊断价值。对67名婴幼儿的双侧髋关节进行了超声波检查。67名受检者中男31例,女36例,最小年龄1月,最大年龄1岁半,临床检查均无髋关节疾患。超声频率为4MHz~7.5MHz。所有髋关节均进行静态超声检查,共获得134张图像。应用Graf方法对134张图像进行α角和β角的测量,然后进行γ角和δ角的测量,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处理。将得到α、β、γ、δ角的4组536个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4组数据进行处理。对α、β、γ、δ角进行相关分析:α角与β角两组有弱相关性。α角与γ角组没有相关性,两角度反映的对象在具体的测量方法上虽然不同,但反映的本质却是相同的。γ角与δ角两组有相关性,两组的回归方程:γ=2.68° 0.58°δ。β角与δ角两组没有相关性,虽然两组描述的同一个对象,但在描述相同对象的变化却是相反的,β角越大,软骨发育越差,δ角越大,软骨发育越好。研究髋臼骨顶的测量对于DDH的诊断很有帮助。γ、δ角可以对髋臼进行测量,γ、δ角与α、β角在超声成像时是两种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闫积存 《甘肃科技》2014,(2):124-125,109
总结借助人工关节置换髋关节治疗髋部疾患的手术配合经验。对46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该手术的配合要点。24例人工髋关节的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切口愈合良好,无手术并发症。术前的精心准备及术中的正确配合,熟悉手术步骤,严格无菌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髋关节病变病例,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该病种中的术中要点、术后功能恢复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行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79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用患者均在真臼处重建髋臼,髋臼覆盖不全(70%)进行结构植骨,股骨短缩(4cm),需截骨延长,并比较分析Harris评分,对手术前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通过Harsis评分与术前相比观察组(85.94±7.60)分,对照组与术前相比(89.32±7.11),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髋部疾患患者术后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崔晓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925-2928
[摘要]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期的康复介入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术后康复的最佳时间。方法 75例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1组(T1组)和实验2组(T2组),每组各25例。C组:仅施行手术,自行康复;T1组:术后第1天即进行系统康复训练;T2组:术后2周开始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三组髋关节置换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T1组和T2组按统一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Harris评分。结果 和C组相比较,T1组和T2组Harri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术后第2周、1个月和3个月,T1组和T2组Harris评分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个月,统计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康复介入时间控制在术后2周以内可有效地加快康复进程和提高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58例髋关节置换病人,从术前的心理疏导、全身的护理评价、充分的术前准备至术后的一般护理、并发症防治的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给予全程的护理干预.随访1~2年,假体松动1例,57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自适应优化控制的人工髋关节磨损三坐标测量及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三坐标测量在人工髋关节磨损评估上重复测量误差较大和准确性不高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优化控制的人工髋关节三坐标测量及磨损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臼杯表面采样点云分布的磨损自适应设计,测量点触测矢量的优化控制以及构建相同体积计算区域,并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髋臼杯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非相同体积计算区域方法相比,在低于原来一半的测量成本下,体积评估重复性偏差减小了49.3%;与随机的触测矢量方法相比,在同样的点密度下,体积评估精度提高了32.4%~46.7%;该方法的磨损评估结果与称量法对照,表现出了有效的相关性(R2=0.922 8);与称量法相比,该方法表现出磨损分布统计分析能力,为人工关节磨损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关节翻修术(Revision)是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派生出的新手术,它源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因第一次手术后出现解剖和组织学的改变,因此关节翻修术的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有时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自1994年5月以来对9例10个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进行了翻修手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9例10髋。男6例,女3例。年龄37~66岁,平均56岁。第一次手术至翻修时间最长10年5个月,最短2年3个月,平均6年5个月。首次手术原因:类风湿关节炎1例2骸,股骨头坏死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