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析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它们均受语境的影响和制约。语境分析是正确翻译的基础。语境在理解原文时对确定词义、判断句法和解读句意起促进作用,在表达译文时对译文文体风格、遣词造句和篇章修饰起制约作用。要正确处理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其根本的基础或条件就是对两种语言的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
孟文彬 《科技信息》2009,(9):159-159,161
女性对自己的身份意识更加关注,现代语境下女性所面临的婚姻与情感状况就更为当代女作家所关注。乔叶的小说《我承认我最怕天黑》通过故事的讲述表达了现代语境下对婚姻、爱情、欲望之间关系的梳理,同时又交织着作者对道德与人性等诸多矛盾复杂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交际中,语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脱离了语境,表达和理解都只是纸上谈兵。本文从语境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语境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功能,阐明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如何运用语境,掌握语言交际这门艺术。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环境对言语表达的制约①李志坚任何语言的运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环境,我们称它为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语境可分为宏观语境和微观语境,通常微观语境指文章的上下文和言谈的前言后语,宏观语境就是上下文和前言后语以外的东西。张志公先生则把文章的...  相似文献   

5.
张英姿 《科技信息》2010,(21):I0283-I0283,I0266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而交际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情景和语境,特定的语境对于正确理解原文并得体的表达译文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语境理论在翻译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语境的不同层次以实例分析语境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影响与作用并由此得出语境理论对翻译教学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修辞效果评价问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近年修辞学界有一定影响的语境标准有局限性:符合语境的其表达效果未必就好,不符合的未必就不好。修辞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交换过程,能直接制约、影响表达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7.
语篇是由结构紧密的语义单位构成,在结构和内容上表现出整体的统一性,语篇与语境相互依存,翻译时需结合语境恰如其分地表达原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言语活动通常都是在一定题旨、情境下进行的.修辞就是谋求用最贴切、最恰当的语言形式,以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词语选用,句式选择和辞格运用都同语境、语体有密切关系,语境、语体对修辞具有制约作用.本文联系言语交际中语言运用的一些例子,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意在寻求对语言运用规律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9.
幽默的语言手段分为三种类型:语音类、语义类和语用类。幽默语言的魅力,既基于表达者独特的语言技巧,同时也有赖于交际双方在共知语境的前提下领悟幽默语言的潜信息。  相似文献   

10.
语境与翻译     
语言的表达是离不开语境的,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脱离了语境的制约,我们无法谈论词的意义,更谈不到准确无误的翻译。所以说,语境在翻译中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评论一直把海明威小说创作的主题归结为勇气和死亡,这一归结使得海明威的小说创作显得单薄、苍白,不足以说明海明威对世界文学所作的贡献。通过对海明威作品的整体分析,可把海明威一生的创作主题归结为抗争。如此不仅能统摄海明威所有的作品,而且其主人翁的“硬汉”形象也清晰地显现出一条由单薄到丰富、而至完满的脉络,从而丰富了海明威创作的内涵。从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人的抗争、与自身的抗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城堡》中,卡夫卡实际阐述了这样一种世界观:存在是一种虚无。与这个观点相呼应,小说中的社会存在于两大层面上展示了其虚无性:上层建筑的"可望不可及"与社会主体的"可及不可解"。  相似文献   

13.
王维诗文道教意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以他对佛教的虔诚以及那些充满了禅趣的诗歌被誉为"诗佛",从而享誉盛唐,但深入分析发现王维诗文里处处还闪烁着道教思想的光辉,他慕道求仙的言行、诗文中所引用的道教意象典故、乐天安命的隐逸生活无不体现着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孟子辟墨杨纵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非儒学派中,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孟子认为墨家与杨朱是自己面对的最主要论敌;按照孟子的逻辑,墨氏兼爱、无父是害仁,杨朱为我、无君是害义,无父无君就是害仁害义,这威胁到孟子的核心思想(仁义),所以孟子称之为禽兽;孟子虽然希望驳倒墨家,但由于孟子实际上处于墨家与杨朱(告子)的中间,孟子不能在理论上完全驳倒墨家,所以加上了道德辱骂。  相似文献   

15.
弘一大师出家学佛的人生转向及其阅藏、发愿、写经、净修、崇行地藏信仰诸方面的修持活动 ,析论其净律兼行而以佛法实践为宗归的信仰特质 ;弘一大师与晚明佛教高僧益智旭之间具有密切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6.
论李光之“晚节师渊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是宋代“四大名臣”之一,其人其作深受陶渊明影响,章联系其晚年遭遇,试作探讨。同时认为李光“转益多师”,所作诗歌具有自身风格。  相似文献   

17.
荀子认为,和谐意味着要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和各得其所,这是宇宙的一个基本法则。要使社会和谐,统治者就必须遵循天道,据此制定完备的礼义制度,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由此即可确保社会有条不紊地运行。  相似文献   

18.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精神应当是批判,科学是理性不断做出假说,而这种假说不断遭到批判,即被证伪。因此,波普尔提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而应当是他的“可证伪性”原则。根据他的这一原则,波普尔表述了他的真理观,用逼真度取代“真理”作为对科学进步的量度。从证伪主义出发,波普尔最终建立了他的“猜想—反驳”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莫特的组织才能和学术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维尔·弗朗西斯·莫特是英国的理论物理学家,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通过介绍他的生平,概述他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从而展现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在接受凌宇访问时说,理解他的作品最主要的是五个题记:《〈边城〉题记》、《〈长河〉题记》、《〈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小说选集〉题记》、《〈湘西〉题记》。通过这五篇文章,我们可以窥视到作家的其人其思:他并不是一个对社会置身事外的作家,他把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对人性的独特感受通过别样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别样的方式使他远离当时的主流文坛,但沈从文的现代性意义也通过他在五个《题记》中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忧患和悲剧意识获得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