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慎峰 《奇闻怪事》2010,(12):11-13
从艺术设计教改实际出发,引进哲学的主体性范畴,分析艺术设计对外开放的教改系统中以教师为核心的社会多元主体的构成,从教改的各个环节分析教改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为深化教改提出建设性想法。  相似文献   

2.
包荣华 《科技资讯》2012,(24):213-213
针对大连艺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专业能力薄弱、教学投入相对不足、工艺教学与市场需求相对脱节等存在的问题,装饰艺术设计教研团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利用已有的科研立项的基础上选择了《装饰艺术设计"科研项目"纳入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为教改立项,能够成为推动专业教学与市场的紧密衔接,成为发展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3.
教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如何进行教改呢?本文通过介绍作者的多年实践探索,给同行推荐一种教改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尽管不是作者的专利,但是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困惑。  相似文献   

4.
郝楠 《科技信息》2013,(35):128-128
艺术设计是一张网,无论是传统文化、人文思想或哲学、美学等人文学科,还是物理、化学、机械等应用学科都与之相互渗透、互为所用。文章论述了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应实施"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培养方式。为了增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工学知识的兴趣和实际的动手实践能力,应从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运用两方面进行教改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高校与社会、经济、科技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同经济、社会、市场、科技相脱节的状况;更新了艺术设计教育观念,提高了艺术设计教育的社会效益,改变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对高校的学科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它要求重新建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作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为向社会输送艺术应用型人才而设立的一门专业。随着装饰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广告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等这些新兴设计行业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该文将通过对艺术设计教学的新型模式"工作室制"进行探讨,从中发现适合"工作室制"模式运行、开展的方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并打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吕华斌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8):120-121,138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寻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传统培养模式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随机取样,从而展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分析建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曹芳  李培培 《科技信息》2011,(33):153-153,182
在学校教改基本方针的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经过大量深入的调研和论证,建立了符合学校"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指导思想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将以此为基础,开展后续的课程开发和课内外教学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与环节的集合体,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随着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大部分院校存在艺术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工作室教学模式与公司制教学模式分别起源于二十世纪的德国,欧洲、美国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艺术高校沿袭了这种培养模式,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近年来,国内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采用了工作室模式或者公司模式,但很少将这两种模式有效结合,更没有形成规范的体制。因此,构建"公司+工作室"有效结合的方式极为重要。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工作室+公司"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状况的梳理,探索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0.
张挺 《海峡科学》2008,(4):10-11,25
该文以"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结合居住区开发的现状及景观设计的介入问题,来重新定位景观设计与居住区开发的关系,并探讨了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介入的时间与模式,指出景观设计在现今居住区开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指导.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了该类专业开展"双元制"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具有对技艺进行创造、专注和追求卓越的特点。高技术人才一直是社会急切的需求且呈现扩大化趋势,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慢慢地被各高职院校定为艺术设计教育追求的目标。"工匠精神"需要在高职中凭借着一定的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以实现其传承目的,这对学生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发展意义非凡。该文希望在对"工匠精神"产生的背景和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充分理解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人才教育赋予的时代要求,并在3个方面阐述了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中培养"工匠精神"人才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相关教学研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该文以河北省环境艺术行业的发展作为背景,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出发,研究适合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注重人才的职业能力及就业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该省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现代数字艺术设计在视觉艺术设计相关行业中的重要性、广泛性,及对视觉媒体的革命性影响.分析了市场需求三维艺术人才的新形势,结合 3ds max 教学形式特征,阐明了实施"人本主义"的创新素质教育理念对艺术设计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指导作用,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现代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变迁与社会变革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由来、课程内涵与教育体系展开探讨;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艺术设计的商业属性与人才培养模式上厚基础、淡化专业的适应性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的变化;新世纪对艺术设计专业前瞻性的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综合英语课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骨干课程,是帮助学生获取扎实语言基本功的摇篮。如何有效地进行教改以提升综合英语课的教学效果是很多英语教师颇感头痛的一道"难关"。本文首先指出了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些许问题以及未来的教改重心,继而探讨了口译技能训练模式对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倡导将口译训练模式引入综英课堂。  相似文献   

17.
艺术设计的基础应着重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方式和表现能力.改变原来传统教学中的思维模式、改变原来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侯媛媛 《安徽科技》2021,(12):35-37
为了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国家大力支持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和企业岗位的对接及合作成了高职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成了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了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就业率的提高而进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探究,探讨了关于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法策略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19.
昌乐二中是当今中国中学教育改革成功的范例,其"271教育体系"模式以及一系列教改实践和创新是对孔子"关爱学生""全面发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及"启发式教学"等教育思想精华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教育理论为出发点,结合河南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着重研究设计教育的一般理论在河南高教环境中的应用,通过在校教学与企业应用实践,对河南设计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设计艺术专业特色学科的建设的现状与突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