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环己烯选择催化氧化反应不同氧源氧化剂的介绍,综述了环己烯催化氧化反应的特点,并分析了不同催化剂载体对环己烯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苯丙氨酸希夫碱钴配合物催化氧化环己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苯丙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配合物(Sal-Phe-M)催化氧化环己烯的性能,详细探讨了苯丙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钴配合物(Sal-Phe-Co)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催化氧化环己烯的性能,找到了苯丙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钴配合物催化氧化环己烯的较好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3.
尝试使用9种多核金属酞菁催化环己烯的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它们对环已烯在氧气为氧源的环氧化反应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己烯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合评述了不同类型的金属配合物催化剂氧化环己烯氧化反应的性能。对其氧化反应的机理及不同氧源O2,t-BuOOH,H2O2,PhIO,NaClO作氧化剂下环己烯氧化反应的活性及产物的选择性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由传统的浸渍法制备Al_2O_3担载的Co催化剂,以空气做氧源,催化氧化环己烯制环己烯酮。探讨了催化剂Co/Al_2O_3中Co含量、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DMF做溶剂,用Co含量为7%的该催化剂在333 K反应6 h,可以得到转化率为34.3 mol%的环己烯和选择性为73.0%的环己烯酮,烯丙位氧化产物的总选择性可达到96.9%。  相似文献   

6.
由传统的浸渍法制备Al_2O_3担载的Co催化剂,以空气做氧源,催化氧化环己烯制环己烯酮.探讨了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以三苯甲基六氯化锑为引发剂的氧化苯乙烯与氧化环己烯的阳离子共聚。共聚合反应是在本体聚合条件下进行的,其聚合反应温度分别为0℃,30℃和56℃。聚合产物经丙酮进行萃取,萃取前后聚合产物的核磁共振谱表明此聚合产物是真正的共聚物,而不是两种均聚物的混合体。单体竞聚率是用Kelen-Tudos和Fineman-Ross两种方法进行测定的,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是一致的,它们是: 0℃: r_1(氧化环己烯)=4.34; r_2(氧化苯乙烯)=0.34; 30℃:r_1(氧化环己烯)=4.19; r_2(氧化苯乙烯)=0.42; 56℃:r_1(氧化环己烯)=3.94; r_2(氧化苯乙烯)=0.46。  相似文献   

8.
应用固相合成方法合成了氯甲基聚苯乙烯(氯球)担载的1-6代聚酰胺-胺(PAMAM)树状分子镍配合物,将此类配合物用用作在无溶剂情况下分子氧氧化环己烯的催化剂,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类配合物对环己烯的氧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反应以2-环己烯醇、2-环己烯酮、和7-杂氧二环[4,1,0]环庚烷-2-酮(3)为主要产物.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且可回收和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多核磺化酞菁镍(Ⅱ)在环己烯环氧化反应中的使用寿命进行了考察,发现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多次重复使用;提出了可能的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
在以硫酸钠为支持电解质以及甲醇作为共溶剂的条件下,研究了环己烯在以硫酸钠为支持电解质以及甲醇作为共溶剂的条件下,研究了环己烯存在下氧气在玻碳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探讨了甲醇和环已烯等物质对氧电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氧的电还原过程,而环已烯对氧电还原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说明用氧气电还原过程所产生的过氧化氢可以现场环氧化环已烯,环己烯电化学环氧化合成环氧环己烷是一个间接电合成反应。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在生物氧载体催化剂和高分子负载生物氧载体催化剂催化下,通过加入共还原剂或不加入共还原剂,分子氧氧化环己烯氧化反应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分子氧催化氧化环己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在生物氧载体催化剂和高分子负载生物氧载体催化剂催化下,通过加入共还原剂或不加入共还原剂,分子氧氧化环己烯氧化反应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使用希夫碱类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烯,分别探讨温度、时间、溶剂、通氧速率、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环己烯转化率及氧化产物环氧环己烷、环己烯醇、环己烯酮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环己烯催化氧化制己二酸的HPLC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背景对环己烯催化氧化产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实际反应体系直接应用水背景、模拟反应液背景和实际反应液背景,无法获得准确的己二酸测定结果.对实际反应液进行活性炭脱色处理,获得了最好的结果.以脱色后的反应液为背景对己二酸进行HPLC测定,可以在0.4~4 g/L范围内获得大于97%的回收率.该方法为环己烯催化氧化制取二元羧酸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将2,6-双(吡唑基)吡啶(bpp)进行N-烷基化反应后与Cu~(2+)盐发生配位反应,制得4种Cu(Ⅱ)-bpp固体配合物,分别采用核磁共振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固体催化剂的结构进行结构表征.将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应用于环己烯的氧化反应中,结果表明,在以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时,环己烯主要氧化生成2-环己烯-1-酮.在2,6-双(1-甲基-5-叔丁基-1H-吡唑-3-基)吡啶的Cu(Ⅱ)配合物做催化剂时,环己烯在323 K反应8 h的转化率达到62.58%,2-环己烯-1-酮的选择性达到97.68%.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多核磺化酞菁镍(Ⅱ)在环己烯环氧化反应中的使用寿命进行了考察,发现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多次重复使用,提出了可能的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以环己烯为原料,在微反应器中将环氧化反应与水解反应串联制备1,2-环己二醇。实验发现,环氧化反应采用双氧水/甲酸体系,而皂化反应采用Na OH催化开环产物水解。在环氧化反应中,当选用HCOOH作为载氧体,n(环己烯)∶n(双氧水)∶n(HCOOH)=1∶2∶8,40℃下在微反应器中反应5 min;在皂化反应中,n(环己烯)∶n(Na OH)为1∶1.5,70℃下反应10 min,所得到的1,2-环己二醇的产率高达98.1%。  相似文献   

18.
用分馏法通过环己醇脱水制备环己烯,研究了反应温度、碳酸钠的量及干燥时间对环己烯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75℃,加入碳酸钠的量2 m L,干燥时间1 h,此时环己烯产率可达58.9%。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产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NaOCl/Mn(TPP)OAc/吡啶体系在CH_2Cl_2-H_2O中以季铵盐作相转移剂,对环己烯、α-蒎烯、β-蒎烯及莰烯进行了环氧化反应,分别得到含有72,53,49和51%环氧化物。这些表明,此反应体系也适用于空阻较大并具有末端双键的β-蒎烯及莰烯的环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20.
以30%H2O2溶液为氧化剂,以六配位水和三配位水的铋钨杂多酸四丁基铵盐([(C4H9)4N]10[(MⅡ(H2O)3)2(WO2)2(BiW9O33)2]和[(C4H9)4N]12[(MⅡ(H2O))3(BiW9O33)2](M=Ni,Mn,Co))为催化剂,催化了环己烯环氧化反应,探索了杂多酸催化剂中配位水的数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30%)与环己烯的物质的量比为3∶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 h,六配位水的铋钨杂多酸四丁基铵盐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底物环己烯的转化率为58.9%,产物环氧环己烷的选择性大于等于99%.同时还对杂多酸催化环氧化环己烯的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