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双核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作为辽宁省中心旅游城市的沈阳和大连属于典型的"双核"结构模式;以点轴系统理论基础,确定辽宁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体系为2个中心、2个增长极、10个发展节点;1条发展主轴、5条扩展轴;构建以中心旅游城市沈阳-大连的"双核"结构为基础,点、轴、面相结合,内陆旅游经济区和沿海旅游经济区联动发展的旅游板块模式.  相似文献   

2.
周成  李悦铮  江海旭 《河南科学》2012,30(11):1676-1679
运用最近邻点指数、基尼系数定量分析方法,以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为例,分析得出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特征;利用区域增长极理论和点轴理论,论证了山西省旅游资源分布形态及与省内道路交通的联系情况.结果表明,山西省旅游资源在省内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主要集中于晋北、中部、临运(临汾、运城)和晋东南四大区域,在11个地级市中呈集中分布;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省内道路交通布局联系密切.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完善旅游网络体系将是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闽西南四市旅游合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分析闽西南四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的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点"、"轴"、"面"相结合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提出"核心带动、多轴开发、两带协作"的战略模式,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根据图们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旅游地系统布局现状,运用"点—轴系统"理论,构建了图们文化旅游发展的模式。即一个中心点、一条发展轴、两大旅游增长极、三大联动区域的城市布局。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心城市、增长极的概念、内涵及"点-轴"理论,结合典型流域开发经验模式及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现状,构建了淮安在淮河生态经济带、苏北地区及沿运河城镇轴等区域的中心城市评价模型.选取相应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运用中心指数测度淮安中心职能强度,结合SWOT分析和调查问卷分析,从地理位置、产业、经济、环境等方面,提出"三中心一极一带"建设下淮安市的战略选择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双核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作为辽宁省中心旅游城市的沈阳和大连属于典型的"双核"结构模式;以点轴系统理论基础,确定辽宁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体系为2个中心、2个增长极、10个发展节点;1条发展主轴、5条扩展轴;构建以中心旅游城市沈阳-大连的"双核"结构为基础,点、轴、面相结合,内陆旅游经济区和沿海旅游经济区联动发展的旅游板块模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首次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钻石模型",并以此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的钻石模型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几点启示:第一,根据市场需求布置旅游产业集群;第二,围绕核心旅游资源集聚;第三,建立良好的竞合关系;第四,健全相关与辅助产业.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格局,本文以广西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后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区域内7个中心城市2015年的旅游经济联系及空间结构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以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为分析标准,广西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以南宁、柳州为中心的"旅游双核"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南宁和柳州对外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最大的空间格局;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的密集区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贵港和来宾;受较高级中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强度及城市自身接收能力的影响,每个中心城市与核心城市、相邻近的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较大;由于自身对周围中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能力较弱,同时随着可达性的降低,三级中心城市与其他中心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逐渐下降。基于以上综合分析,本文提出各城市应利用自身优势与核心城市形成优势互补,打造以南宁为首的"南宁-贵港-柳州"、"南宁-百色-崇左"和以柳州为首的"柳州-来宾-贵港"旅游城市群,形成相互弥补、相互协调的区域旅游发展板块。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中心旅游城市的构建及旅游资源整合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石家庄市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分析,提出石家庄市旅游部门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构建石家庄市中心旅游城市地位,成为旅游者进行区域旅游的中转地,并对其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三大旅游增长极"和"四环旅游辐射区域开发"的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以各级高新园区为增长极和以各条产业带为发展轴的"点轴"空间结构.本文以"点轴系统"和点轴渐进式扩散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大连高新产业带(大连高新带)"点轴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并且在证明了这种结构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大连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大连高新带未来的空间布局应以"点轴"空间结构为基础,向其纵深发展的观点及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