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采用访问法、样带法与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对广西境内的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种群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藏酋猴种群为27个,共(542±69)只,主要集中在桂东北片区的猫儿山、花坪和千家洞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个体数量占广西藏酋猴总数的90.2%;九万山、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滩自然保护区均仅发现1个猴群;原有藏酋猴分布记录的恭城县和荔浦县内并未发现猴群分布。红外相机监测发现猫儿山和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增加1个猴群的记录,同时增加九万山和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酋猴的分布记录。栖息地破碎化、频繁的人类活动和盗猎行为可能是影响广西藏酋猴种群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黑熊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黑熊种群的相关参数,借助旋涡软件(Vortex8.41),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种群动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近亲繁殖、食物歉收和人为诱捕等灾害影响下,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黑熊种群数量在100a内稳步增长;而在加入近亲繁殖、人为诱捕和食物歉收等因素时,种群数量增长相对受到影响,其中,人为诱捕是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黑熊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依据黑熊种群的相关参数,借助旋涡软件(vortex 8.41),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黑熊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近亲繁殖、食物歉收和人类诱捕等灾害影响的情况下,九顶山黑熊种群数量100年内稳步增长:而在加人近亲繁殖和灾害等因素时,种群数量下降,其中人为诱捕是致黑熊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文献资料,共记录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鸟类267种,隶属于16目51科,与2000年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前相比增加了3目12科131种.本文分析了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特点及受威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猫儿山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广西猫儿山南方铁杉种群的大小结构,存活曲线和水平分布格局及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猫儿山南方铁杉种群在森林群落中繁殖能力约在100年前开始严重衰退,现存个体大小级结构中体现了由增长型变化为衰退型的过程;整个南方铁杉种群水平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但不同大小级的水平分布格局呈现集群分布演变为均匀分布和poisson分布的规律,猫儿山南方铁杉种群自然繁殖能力已不足以维持种群的更新,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寻找种  相似文献   

6.
蝶类昆虫分布与植物区系组成及种群分布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花坪,猫儿山等六个自然保护区蝶类昆虫区系组成,数量分布,属种相似系数,以及这些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数量分布、属种相似系数,植物区系地理等资料的比较分析,找出了蝶类昆虫分布与植物区系组成,种群分布等的对应关系,并进而说明了蝶类昆虫分布的其它一些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调查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黑熊种群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分析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突出矛盾,提出对黑熊进行种群数量调控、社区共管、社区能源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保护区孤岛效应、开展多种经营等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以期缓解社区发展矛盾,使保护区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RAPD技术,从42条引物中筛选出S5,S45,S48,S142等4条引物,对采自甘肃碧口、四川绵阳、四川竹峪、广西猫儿山、广西百色、广西北海、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7个种群共38个日本纺织娘(Mecopoda.nipoensisHaan.)个体进行了RAPD PCR扩增,以探讨该种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日本纺织娘的研究种群可以分为2组;广西的4个种群为一组,其中百色和弄岗种群的遗传距离较近;其余的3个种群为另一组,其中绵阳和竹峪种群的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9.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初步的对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野外系统调查研究,鉴定物种252种。并对过去发表的种类进行了整理,纠正了同物异名的真菌,新增加猫儿山真菌136种,列出了中国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共有325种和变种,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粘菌门(Myxomycophyta)的19目65科166属。其中子囊菌44种和变种,担子菌277种和变种,粘菌4种。  相似文献   

10.
韩联宪 《大自然》2013,(2):36-41
2011年,广西成立时间最早的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应《人与生物圈》杂志副总编陈向军先生之邀,我前往猫儿山保护区进行生物多样性专访。久闻其名却不得一见,如今终将夙愿以偿,尚未启程,我已是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越城岭的核心区域,而越城岭是南岭山脉位于广西兴安、龙胜和资源三县交界处的高大山体。打开中国地图,绵延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黑熊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导了湖北省黑熊资源的分布及种群数量;预测了湖北省黑熊资源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保护湖北省黑熊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曾小飚  苏仕林 《广西科学》2008,15(4):461-463
于2006年8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对广西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两栖动物17种,隶属11属5科1目,动物区系组成以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整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64.7%;17种两栖动物的海拔替代性分布不明显。达洪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和同样地处桂西的龙滩自然保护区、底定自然保护区、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较高,而与桂东北地区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和桂林漓江风景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3.
亚洲黑熊,也称为月熊,是世界上8种熊之一,分布于整个亚洲地区,被国际濒危动物贸易公约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亚洲黑熊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保护区面积日渐缩小,黑熊的种群被隔离,以及公开和半公开的商业化的熊胆交易,使黑熊的生存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威胁。据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世界仅剩大约25,000只亚洲黑熊。国内外的动物保护专家一致认为,在种种的人为因素中,黑熊养殖业的大量出现,是亚洲黑熊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共有7,000只黑熊被关在200多家养熊场内,每天被强行抽取熊胆。亚洲黑熊所…  相似文献   

14.
广西柳莺科鸟类一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在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于该保护区山顶采集到2号黄腹柳莺(Phylloscopus affinis)标本,为广西鸟类的新记录。标本保存于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2004,(1)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桂林市的北部,区域面积17008.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物种,漓江、资江、浔江三江源头水源涵养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访问调查和样方法对广西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的红面猴的种群生态学和栖息地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保护区内分布有2群红面猴,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人为干扰严重及其长期盗猎等因素,导致红面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7.
广西银杉种群的数量和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到1997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境内银杉种群个体高于1m的数量为184株,其中花坪林区91株,大瑶山林区93株,个体高小于1m数量350株,花坪林区为120株,大瑶山林区230株。广西银杉种群现存数量534株。对广西大瑶山银杉种群进行样地环境调查和种群分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天然更新良好的分布点银杉种群呈集群分布,否则趋均匀分布;银杉种群大小级个体分布表现为由集群分布趋向均匀分布或随机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西自然保护区分布特征与类型结构现状,为广西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卫星遥感解译、数理统计相结合,研究和分析当前广西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区域分布和类型结构等现状和特征。【结果】广西自然保护区数量为77处,保护区陆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5.64%;地域分布上侧重于广西西部的百色市和崇左市,以及北部的桂林市,东部和南部偏少;类型有5种,结构上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结论】广西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偏少,面积偏小;地域分布上西部和北部较多,中部、东部和南部较少;类型结构上,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比例大,内陆湿地类型以及古生物遗迹等类型缺乏。  相似文献   

19.
对以采自猫儿山的标本为模式确立的昆虫物种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编制“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昆虫模式标本名录”.本文共计记载昆虫98种,隶属于9个目,并提供了每个物种的原始文献及模式标本存放处等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20.
社鼠、针毛鼠的种群年龄组成初步研究(啮齿目:鼠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鼠(Rattus niviventer confucianus)和针毛鼠(Rattus fulvescens huang)系福建省山区的山地生活类型的优势啮齿动物,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尤见广泛分布。它们的种群数量直接左右着保护区山地的鼠群密度。种群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开展种群年龄组成和数量动态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并对种群生态学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