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沂蒙精神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的卓越继承;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进群体意识的结晶,也是沂蒙人民对民族精神的系统总结.在新时代如何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沂蒙精神,需要对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地域文化尤其是沂蒙地区孝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与解析.以"天人感应"、"至德要道"、"扬名显亲"为主体的孝文化理论对沂蒙精神的涵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祭祀祖先——孝文化实践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身体力行——孝文化实践形成的社会风尚、树立榜样——孝文化中孝子孝女的孝道实践夯实了孝文化实践根基,为沂蒙精神的形成提供孝文化鲜活且系统的实践总结与实践支撑;沂蒙精神的形成实现了对传统孝文化的继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完成对传统孝文化的重塑并在新时代引领传统孝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新时代沂蒙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八一精神和黄埔精神一脉相承,它们是华夏儿女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既体现了各自特色:"精诚团结"是黄埔精神最鲜明的特点;敢于斗争是"八一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同时,又彰显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把"民族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牺牲的精神。黄埔精神和八一精神,与中国梦在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些精神力量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特质和魅力,必然迸发出无穷的正能量,成为引领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弘扬闽西老区精神,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闽西老区精神,是以邓子恢、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是在闽西苏区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得到升华而形成的.在土地革命时期,闽西老区所形成的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乐于奉献、不怕牺牲、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精神,激励着闽西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赴后继.这种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扬,同时对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作好了铺垫.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加大对闽西老区精神的宣传,对于推进闽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中心论题是"八一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首先,文章通过列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赣东南革命老区从事革命活动的大量史料,揭示了植根于革命老区的"八一精神"的深厚底蕴,对于历代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所起的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接着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理论到当今震惊中外的"中国红歌会"等方面,分析了"八一精神"原动力所产生的巨大威力,论证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从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主要方面:师资队伍建设、学生队伍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展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美好前景,从而深化了"八一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的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优良传统和作风。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当前,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对于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并形成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的直接源头。八一精神的重要内涵"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一直在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中不断传承,是我军履行使命的巨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奋斗目标,我们更需要弘扬八一精神,确保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中,相当多的当代中国人陷入一定程度的精神困惑。随着中国梦在全国形成舆论热潮,重振中国精神成为唤醒民众的契机和强大动力。中国精神的内涵很深刻,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民族传统中。同时,中国精神也在社会转型期中与时俱进。社会转型期中弘扬中国精神,应该要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等抓起。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20,(1):80-83
沂蒙家训与沂蒙精神具有相同的地域文化渊源,二者一脉相承、紧密相连。沂蒙家训文化是沂蒙精神的延伸,而沂蒙精神是沂蒙家训文化的浓缩精华,在沂蒙精神视域下促进沂蒙家训的现代价值转换有利于为诚信社会建设增添动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转化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精神源泉。井冈山精神不只体现在狭义的精神层面,面具有更广义的文化意蕴,体现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在当代中国,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坚定信念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闽西老区艰苦奋斗精神,是以邓子恢、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闽西苏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这种精神长期以来激励着闽西革命者前仆后继。今天,加大对闽西老区艰苦奋斗精神的宣传,对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推进闽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精神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我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精神的研究,指出图书馆精神应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及职业精神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谭人凤是孙中山领导核心中的重要成员。从1904年加紧在会党中活动,准备响应省会长沙起义起,到1920年4月病逝前,他参与策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他坚决反对南北议和与优待皇室;坚决与同盟会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做斗争,尽心尽力维护革命党人的内部团结;坚决反对袁世凯、段祺瑞的专制与独裁,反对袁世凯和张勋的帝制复辟。充分体现出了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不屈的斗争精神,促进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南昌城市精神提出至今,因宣传力度不够,并未达到广为人知、引导市民行为习惯的良好效果。八一精神是扎根南昌的革命传统精神,其民众知晓度和认同度均高于南昌城市精神。作为同属南昌城市文化范畴的两种精神,二者并不矛盾,且相互依托,交相辉映。南昌城市精神可以充分利用八一精神的美誉度来大力宣传自己,以扩大社会影响力,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从分析八一精神和南昌城市精神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入手,论述了利用城市老建筑,公共空间及主题活动,弘扬和传承八一精神,并从市民的自觉行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魅力等方面,探讨了八一精神在南昌城市精神塑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最重要最深刻的内涵。大学精神对于提升人的层次、弘扬人性、铸饭人格,培育自由自觉意识和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培养大学精神,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必须摒弃一切向钱看和盲目追随社会热点或把学校当成单一化、规格化人才生产工厂的错误观点,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建立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谈数学精神     
本文叙述了数学精神的含义,指出了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价值及在本世纪文理结合的大趋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与中国现代职业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韦伯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涵及其来源,在分析我国职业伦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对塑造中国现代职业精神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同根同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它们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不同点,本文拟通过八一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比较研究,呼吁社会各界应更加关注八一精神,充分认识和把握八一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内涵,论述了构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