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作为首次提出的概念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从理论上看,无论是法律思维还是法治思维都是一种思维方式,即从何种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研究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从研究什么是法律思维、什么是法治思维人手,研究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也必然离不开对法律和法治的考量。本文采取的是先从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的定义人手,进而探讨内涵和外延然后研究二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落脚在如何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2.
保险诈骗罪是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罪种,它严重阻碍了我国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破坏了社会主义金融秩序,社会危害性极大.因此,对保险诈骗罪的现状及原因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全社会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的状况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全社会成员通过自身努力并营造一个有利于全社会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的良好外部环境,是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法治社会的必备要素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十八大法治主题的确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法治思维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这是由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这一哲学原理所决定的。只有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的个人和组织都能够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对错和处理各项事务的准绳,都能够运用理性的、逻辑化的法律规范方式来思考和处理问题,依法治国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法治中国才能够真正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在依法治国方略下,企业法律规制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环境发生了变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是公司治理的基本方式。改变惯性思维,养成规则意识,在法治思维的指导下,运用合法性思维和程序思维,遵循法律规范和既定程序与法定权限,积极行使权利,全面履行义务,担当社会责任,才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着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水平与能力。大学生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属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综合育人的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应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新进展;法治思维的逐渐确立,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合法权益保障的新课题;法治方式的现实运用,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学生合法权益保障的新路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主体力量,要接受民主法治与法律实务的专业辅导与职业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层领导干部既是法治建设的主体,又是法治的客体,只有具备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才能依法履职、依法决策,维护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结合“法治曲靖”创建活动,从实践的维度分析当前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现状,剖析制约法治思维的原因,探索了确立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的是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的情形,对网络诈骗的现状进行了列举和简要分析。同时,通过对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识、看法和经历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可实施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单位受贿罪由于实施主体的特殊性,在实践中查获的案件很少,但是社会危害性却很大。单位非法向内部职工收取各种集资、摊派费用。国有单位如学校、企业等利用其垄断地位乱收费等行为,都可能构成单位受贿罪。司法机关对单位受贿罪的认定标准过于严苛,对单位受贿罪和受贿罪的犯罪成立数额做了相差悬殊的界定,违背法益侵害这一犯罪本质,也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考虑了法治政府建设下的内部行政法治问题。从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明晰公务员行政行为程序、完善公务员责任追究制度三方面出发,提出应丰富公务员责任承担方式、明确各种责任追究程序、厘清责任主体,以完善整个公务员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单位成为贷款诈骗罪主体的立法疏漏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频繁发生,严重侵害了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制度和金融机构对所贷资金的所有权。我国现行刑法未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使得司法机关难于寻求适当的法律依据追究其刑事责任,增设贷款诈骗罪单位主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单位犯罪主体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犯罪主体具有依法成立、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等特征。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相似文献   

13.
法律思维是诸多思维中的一种。可以把法律思维区分为以法律人为主体,依托于法律方法而进行的“根据法律的思维”和依托于法学方法而展开的“关于法律的思维”两种。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具有内在关联,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思维是对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思维的一种总体概括和把握,法律方法则主要是指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所运用到的一些具体方法。立足于法律方法论的视角,分析法律思维对法律方法的导向指引作用,有助于构建法律方法论的逻辑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法律方法的异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社会保险存在较为严重的欺诈现象,不仅使社会保险基金面临较大压力,同时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本文提出的解决之道是在完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在刑法中增设"社会保险诈骗罪".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辨析,对类似罪名的研究,总结刑法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终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提高司法监管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虽然在近百年的西方法学中,逻辑的功能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必须看到,法律与逻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看,逻辑规则在解释法律、论证法律的时候有固定法律意义的功能。所以,法律学人必须认真地对待逻辑尤其是形式逻辑。这对法律思维方式的形成、法制建设、法学教育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蔡军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84-89
对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根据问题,学界一直存在着二犯罪主体说和一犯罪主体说的争论,在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刑事处罚的形式根据是刑法规定,而深层次原因在于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在人格上具有双重性。同样,对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的界定也有不同认识,但均有失偏颇,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应该是指有资格代表单位,并在其履行职务的过程中以单位名义组织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17.
诈伪罪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诈伪字词的含义在春秋战国时期趋于完善,为诈伪罪的产生奠定基础。诈伪罪的产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道德的变迁相关,在西周时期,一般性诈伪罪出现。至迟在战国末期.政治性诈伪罪已经出现。诈伪罪的产生历程深刻印证着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校法律教育实效的基础性环节。它可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训练、法律诊所等诸多方式来实现,进而提高法律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法律案例教学的提出和应用为我国法律逻辑教学改革开启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此探讨案例教学在法律逻辑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论述体现在法律逻辑案例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以及法律逻辑案例教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双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法人产权与自然产权的比较研究中,揭示了法人产权的基本特征,并论及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功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