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罗沙星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特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氟罗沙星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特性及应用.方法:用日立F-301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测定波长eλx=290 nm,eλm=450 nm,测定时最佳pH值范围为4.5~5.5.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由于胶束的生成,使氟罗沙星(FLRX)自身荧光大大增强,据此建立了在SDS胶束体系中测定氟罗沙星的新方法.结果:氟罗沙星浓度在0~0.9μ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1,检测限为0.01μg.mL-1.加标回收率为97.1%~102.5%,相对标准偏差为1.5%~3.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直接用于药物制剂中氟罗沙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三元配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多元配合物光度分析的新应用-高敏度的三元配合物体系测定了有机药物,以氧氟沙星-铁(Ⅲ)-β-环糊精体系测定氧氟沙星含量与部颁标准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La-ALC-F三元配合物的显色反应,并用其测定了自来水、海水及污水中的微量氟,其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多元配合物光度分析的新应用--用高灵敏度的三元配合物体系测定有机药物,以法莫替丁--钴(Ⅱ)-二苯胺磺酸钠体系测定法莫替丁含量,部颁标准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荧光法研究氟罗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荧光法研究了氟罗沙星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现象,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读物计算了氟罗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根据Foester能量传递原理计算出氟罗沙星在牛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置,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研究了氟罗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  相似文献   

6.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混配合物把(Ⅱ)/腺苷5’-三磷酸/配体A(A=1,10-邻菲淋,2,2’-联吡啶和L-色氨酸)在40%(V/V)二哑烷-水溶剂中的稳定常数(I=0.1,KNO3;25±0.1℃);比较和讨论了三元混配合物和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用'HNMR法研究了三元混配合物体系中分子内芳环配体之间的堆积作用,计算得到的堆积度和参与堆积的芳环大小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7.
氟罗沙星的分光光度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FeCl3为显色剂,氟罗沙星与Fe( )生成络合物的反应条件.在0.8~1.4mol/L盐酸介质中,氟罗沙星与Fe( )在室温下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02nm,摩尔吸光系数为4.8×103L·mol-1·cm-1,氟罗沙星与Fe( )络合物的组成比为2∶1.线性范围为2~48μg/mL.本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8%.应用拟定的方法对含氟罗沙星药物的片剂和胶囊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研究了Sc(Ⅲ)-CPA-pc-I-三元配合物显色体系的最佳显色条件及其主要性质,测定了共存离子的影响。钪含量在每25ml含0-7.5μg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x1051.cm-1.mol-1.采用该三元体系测定了合成试样及攀枝花铁矿中的微量钪,结果与推荐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对甲基苯甲酸、2,2′-联吡啶及其与铕三元配合物的1H和13CNMR谱,报道了该三元配合物在DMSO-d6中的1H和13CNMR化学位移数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氟罗沙星(FLRX)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性质,发现在酸性介质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氟罗沙星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氟罗沙星的新方法。在0.11μg·mL-1~5.5μg·mL-1范围内,FLRX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7μg·mL-1。经加样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7.4%~107.2%,相对标准偏差为2.0%~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