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谢重光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客家研究专家,从事客家研究十余年,提出了许多著名论断,从各个层面推进了客家学研究.他最近出版的新著<客家文化述论>,秉承自身一贯的学术风格和科学理念,对自己十余年的客家学研究作了系统的总结和升华,在客家源流问题上,既坚持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又有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而对于客家文化的许多重大事象,一一提出了创见,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该书对于客家学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客家文献的利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州市客家文献在客家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等方面具有客家学研究价值。将客家文献中蕴含的静态知识转变成动态的情报信息流,可提高客家文献的利用效果,为公共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3.
胡一川是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革命美术家、教育家.从客家学研究的角度出发,论述客家文化对胡一川革命人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回顾龙岩师专(龙岩学院前身)率先开展客家学研究、创建研究机构的历程,总结20多年来学校建设客家文化研究重点学科、研究基地的经验,以及为龙岩地区文化建设、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重点评析即将出版的"闽西客家研究丛书"的架构、内容、特色与学术贡献,着重阐述客家文化研究对海西经济区建设和发展,对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重光教授     
谢重光,男,1947年生,福建武平县人,1982年厦门大学历史学硕士,1987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供职于福建社会科学院、汕头大学、福建省委党校,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文化所所长,福建师范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及宗教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佛教社会史、东南区域民族与族群历史文化、唐宋史、闽台文化等,而在客家学领域创获尤多。1994年在福建社会科学院创立客家研究中心,任首任主任,并以此客家研究中心为基础创立福建省客家学会,主编《客家》杂志多年。  相似文献   

6.
第七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首届客家文化创新论坛以"传承与创新:深圳滨海客家与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设立了"深圳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台湾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大陆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客家文化与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和青年论坛等环节,旨在拓展客家文化研究的新阵地,明确深圳滨海客家的地位与特色,使深圳成为国内客家文化研究的重镇之一,为创新客家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思路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始兴隘子为客家聚居地,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陆续复了部分神庙,尚未为外界所知,其神明崇拜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于客家学、民俗学、民间宗教和民族文化交融研究都具有相当价值。  相似文献   

8.
客家历史源流是客家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客家称谓、客家历史渊源、客家民系形成、客家人的界定、客家文化认同等相关问题。客家研究历经百余年,取得了丰硕成果,"客家中原迁徙说"成为学界政界的主流认识,但目前还有不少问题难于达成共识,客家"中原说""土著说"时有分歧,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准多样难于达成一致,客家民系的形成时间也跨度很大。新时代的客家研究应在梳理客家研究史及成果基础上,针对核心问题,展开多学科整合研究,开拓视野,将海内外客家进行比较研究,客家研究与地方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回应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已有相关客家人文特质与客家精神的论述进行了梳理并作了简要评述,指出迄今为止关于客家文化特质与精神的研究和论述,几乎没有跳出传统文化的视野且众说纷纭。客家文化特质与精神的研究是客家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深层次课题;也是一个随着客家研究的深入和客家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挥之不去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深入发掘客家文化内涵,对客家文化特质与精神作出系统的、科学的概括,是客家学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广东科技》2007,(12):78
东源县客家民俗博物馆主要以开发客家民居、客家小食、客家歌舞为主题,大力开发东江客家文化,从收集、整理、研究河源的东江客家文化的丰富资源入手,通过传承、扬弃和开发,重建河源新的东江客家文化,确立了河源本土文化在客家文化圈中的地位,并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客家民间信仰是多神信仰,其队伍庞杂的神灵既有中原南迁汉族移民所带来,也有客家人聚居地少数民族留下的.还有非客家地区传入后落地生根的,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伴随着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也伴随着客家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全过程,成为客家文化这棵参天大树上葱郁的枝叶.以闽、粤、台客家公王、伯公、妈祖、三山国王等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始兴满堂大围从建筑学、社会学、历史学、军事学等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使用自身形体语言,再现了历史的原貌,为世人了解和研究客家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对满堂大围的建筑特色与美学价值来展现客家人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客家传统手艺所蕴涵的独特文化艺术是一个民系的基本标识和发展的源泉。客家传统工艺流传了千百年,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特别是赣南客家民间传统工艺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手艺已被现代工业所取代,传统工艺的流失也引起了民俗专家的关注和痛心。我们希望籍此引起有关部门和民间有识之士的重视,把客家工艺品融入到生活实用品的创作中去。使民间传统工艺再次焕发出时代的艺术魅力。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韶关客家人主要过自福建,以中华民族传统化为主体的客家化为韶关客家人所以同,崇尚武,耕读传家同样是韶关客家化的主流。韶关客家人的宗族,宗教观念和民间风俗习惯跟闽西、赣南、粤东等地的客家人大体相似,也有其特点,韶关客家化的弱点是“重农轻商” ,韶关的客家人较少受到海洋化的影响,这也是当地商品经济长期不太发达的原国之一。  相似文献   

15.
客家妇女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体现。其勤劳耐苦、崇文重学、达理明义和积极参政的特点十分突出。有的论者认为客家妇女比别的族群妇女地位更为低下,而大量史料、客家人的风俗习惯和具体社会现象可以证明客家妇女在家庭中居于重要地位,在社会生活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客家是迁入闽粤赣边的中原汉民与当地土著相融合而于宋时形成的中华民族支系.客家人历经一次次迁徙,又散布于海内外.客家人虽历经沧桑,但仍守望着中原祖地文明,还融汇了沿途丰富多彩的文明因子,终于熔铸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民间信仰作为客家社会意识形态,居于客家文化的较高层次,定光公信仰即是其中的代表.定光公信仰是宋代的崇佛环境与福建客家移民社会广泛的精神需求互相影响所激起的造神运动的产物.自元以降,定光公信仰又与客家乡族社会相结合,发展成为乡族整合、社会教化和感情维系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7.
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对贺州客家民歌的外在表现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揭示蕴藏于其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征。认为客家民歌是贺州客家住区中普遍存在的,唯客家人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客家民歌的流传演唱给贺州客家民系刻上了鲜明的烙印,它历史久远,从客家民系形成之日起,就伴随着客家社会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客家的风风雨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映射出贺州客家人的思想文化和其社会历史发展的概貌。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闽西客家地区由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的落实,很快实现了经济转型,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很快实现了转移.闽西客家人再次像其客家先辈那样背起行囊,告别家人,走出山门,奔赴沿海,闯进特区,开始新时期更大规模的战略大转移.然而,伴随着经济转型,客家农村传统宗族社会却因种种原因而式微.本文试图对这种现象作粗浅的探讨,并期两全之策.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广东省梅州地区客家人9项头面部遗传学指标,应用随机群体抽样方法法,对该地区203名中学生(男68名,女135名)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进行研究,分析了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相互间的关系,并将其与我国部分省份群体的9项遗传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内眦褶率、上眼睑有皱褶率、鼻孔形状、鼻梁类型、下颏类型性别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2)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有内眦褶率、鼻孔窄型率、有耳垂率在我国族群中居较低水平;铲型门齿率、下颏突型率、额头发际有尖率、卷发率在我国族群中居较高水平;上眼睑有皱褶率、鼻梁凸型率在我国族群中居中等水平.(3)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头面部9项指标中鼻孔形状-鼻梁形状和鼻孔形状-耳垂类型存在相关性.(4)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9项人类学指标出现率具有南方族群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