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黄土剖面蓝田正极性亚带之确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黄土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是典型的更新世沉积。巨厚的黄土地层较完整地记录了200多万年来地球磁场变化信息,使我们得以通过黄土进行古地磁研究。作者先后对20多个黄土剖面进行了古地磁测量。结果表明:黄土剖面清楚地反映出布容正极性带与松山负极性带的界限(B/M)位于第八层黄土(L_8)中部。松山负极性带与高斯正极性带的界限(M/Ga)恰是更新世黄土与第三纪红粘土的界限。在松山负极性带中清楚地反映出哈拉米洛正极性亚带(J),奥尔都维正极性亚带(O)与留尼汪正极性亚带(R).  相似文献   

2.
靖远曹岘黄土剖面位于甘肃靖远盆地中部,它座落在黄河六级阶地上,黄土厚505m,地层连续完整。出露清楚,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剖面。它为研究黄土高原黄土,特别是高原西部黄土的地层、岩性、成因及形成环境等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资料。古地磁测试结果表明,曹岘黄土剖面含布容正极性时和松山反极性时,B/M界线位于L_8中部,年龄为0.73Ma B·P·;加拉米洛正极性亚时位于L_(10)—L_(13)位置,年龄为0.97~  相似文献   

3.
蓝田段家坡黄土剖面厚约132m。更新世黄土不整合地覆盖在第三纪红粘土层之上。1986~1987年作者在该剖面共采集了180块古地磁标本,在地矿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实验室进行了古地磁测定。结果表明:B/M界限位于L_3之中。哈拉米洛(J)正极性亚带位于第一、二粉砂层之  相似文献   

4.
前人古地磁学研究表明,中国黄土不同剖面中松山-高斯(M/G)地磁极性转换界线记录层位并不一致,有的记录在黄土中,有的记录在红粘土中,这种不一致现象将可能影响到基于古地磁的黄土年代框架的建立及与全球气候记录的准确对比。针对这一问题,选取目前已有的典型黄土剖面中M/G地磁极性转换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尝试采用磁化率-深度曲线的空间对比来检验不同剖面M/G界线层位记录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黄土中M/G界线均记录在由磁化率-深度曲线所反映的"黄土L33层",说明黄土中M/G界线层位记录不一致的现象可能主要是由于地层划分方案的差异所致。根据这一思想,论文尝试对传统的洛川、西峰黄土地层划分方案进行部分修订,并简要介绍了M/G界线记录的海陆对比差异和未来利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示踪M/G极性倒转事件过程的可能性,以期为研究黄土中地磁极性转换过程和确切层位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近年来在广西贵港、横县、平果和靖西等地相继发现的玻璃陨石,经测定,其裂变径迹年龄为0.737Ma,基本特征与我国海南、雷州半岛以及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的玻璃陨石相似,同属亚澳散布区撞击事件的产物,可作为早更新世松山反向极性时与中更新世布容正向极性时之间的事件地层年代学标志物.它的发现不仅为距今0.7Ma前天体撞击地球事件、探寻源岩和靶坑提供有关资料,而且对广西第四纪地质、地貌和矿产研究也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京猿人在洞穴内生活的时代应当距今50万年至23万年,属中更新世.猿人洞穴内厚达40余米的堆积层,形成于距今100万年至23万年,共划分出17个层.自下而上:17—16层属早更新世.15—14层属中更新世早期.为龙骨山组.13—1层属中更新世中、晚期。为周口店组.第13层底界为布伦赫斯正极性世和松山反极性世交界线上.第1—13层可依据气候原则划分为五个阶段,与洞外属中更新世的“下砾石层”相对比.北京猿人生活时期是处于一个具有干湿交替演化的温带气候环境,后期反映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磁性地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古地磁测年结果全部为正向极性,剖面顶面下3.08m处白垩质粘土层铀系不平衡法测年结果为(50600±6700)aBP,据此确定其磁性地层学时代为布容正向极性时.剖面底部未出露B/M界限,说明地层时代晚于78万aBP.依据磁性地层学特征,井儿洼剖面可与虎头梁剖面对比,并能与红崖南沟、大道坡、郝家台等剖面的上部或顶部对比,属泥河湾组Ⅲ段.井儿洼、虎头梁剖面下部的石膏沉积晚于红崖、铺路等剖面下部的石膏沉积,它们分属不同的石膏沉积旋回.井儿洼剖面出露的湖相地层记录了古湖的消亡过程,是研究泥河湾古湖晚期历史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8.
泥河弯盆地井儿洼剖面磁性地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古地磁测年结果全部为正向极性 ,剖面顶面下 3.0 8m处白垩质粘土层铀系不平衡法测年结果为 (50 6 0 0± 6 70 0 )aBP ,据此确定其磁性地层学时代为布容正向极性时 .剖面底部未出露B/M界限 ,说明地层时代晚于 78万aBP .依据磁性地层学特征 ,井儿洼剖面可与虎头梁剖面对比 ,并能与红崖南沟、大道坡、郝家台等剖面的上部或顶部对比 ,属泥河湾组Ⅲ段 .井儿洼、虎头梁剖面下部的石膏沉积晚于红崖、铺路等剖面下部的石膏沉积 ,它们分属不同的石膏沉积旋回 .井儿洼剖面出露的湖相地层记录了古湖的消亡过程 ,是研究泥河湾古湖晚期历史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9.
利用磁化率各向异性系统地研究了黄土沉积时的近地面风向。根据兰州、临夏、武都三个典型剖面共计140个风成黄土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各时代黄土沉积的近地面风向是各不相同的,自早更新世中期到中更新世直至晚更新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风向都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逆时针方向的改变。究其原因,这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局地特殊的地形效应以及环流形式的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段黄土地层及其组构特征和成因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方法 结合工程地质勘察,选择沿线12个典型黄土剖面进行详细剖析和磁性测量,并运用室内同类研究资料和区域地层特征,对其进行岩石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对比研究,进而进行地层划分,通过古地磁测年给定了黄土岩石学地层单位比较准确的地质年龄和时代.最后对该线不同时代黄土地层的成因进行讨论.结果 本高速铁路沿线黄土主要为第四纪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以来,以风为主的综合成因而形成.结论 该线黄土成因时代的确定,为研究黄土振陷、液化、滑移及提出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措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根据长安县杨湾村黄土剖面含水层的调查和含水量,孔隙度测定,研究了黄土含水层的分布和含水手条件。结果表明,该剖面黄土地层含水量变化代表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变化类型,含水量峰值出现在黄土层中,低值出现在红色古土壤层中;从上向下含水量与孔隙度呈波动变化规律,在约60万年来的黄土地层中出现的四个含水层均由黄土层构成,隔水层主要为红古土壤上部裂隙少的粘化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黄土区第四系下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哺乳动物化石资料,欧洲下维拉方组的动物群基本上相当于我国绿泥河湾(绿三门)组的动物群。我国黄泥河湾(黄三门)组动物群可与欧洲中、上维拉方组者对比。下维拉方组的年代为3.0—3.5百万年,属晚上新世,可以考虑我国绿泥河湾(绿三门)组的时代也属晚上新世。古地磁测定结果表明绿泥河湾(绿三门)组与黄泥河湾(黄三门)组接触带为松山反极性世与高斯正极性世的交界处。可以认为上新世与更新世的界限与此接触带一致,年代为2.48百万年。第四系下限不一定是黄土的下限,根据目前为止的资料,黄土的开始比第四系的开始要晚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下辽河地区古地磁样品分析。发现缺失松山反向时的磁性地层,即没有早更新世的沉积地层,讨论了此现象和郯庐大断裂的应力场的变化关系。古地磁分析对本区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郑州—洛阳黄河南岸黄土地层及更新世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介绍了河南豫西地区洛阳-郑州间黄河南岸邙岭的两个黄土剖面,并进行了岩石和磁性地层划分对比,证实了该区黄土最早形成于早更新世晚期的第九层粉砂层(L9)。在此基础上对黄河的发育及区域更新世环境变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兰州九洲台黄土剖面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黄土剖面厚约335m。含有28层淡红褐色古土壤,该剖面共采集古地磁样品约10块。进行了岩石磁学和古土壤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所含磁性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并含极少量赤铁矿、钛铁矿。天然剩磁强度平均为5×10~(-5)emμ/cm~3,磁化率为60-20×10~(-6)emμ/oc、B/M界限位于L_8中,哈拉米洛(J)亚带位于S_(10)至S_(11),在B/M界限与J亚带之间有一正极性地层段,为松山负极性时最末期的一次正极性倒转,兰州黄土最早形成于14×10~5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部地区二叠纪/三叠纪(P/T)转折期的海相地层中广泛分布着一套黏土层,而该黏土层被定为华南海相P/T界线的"地球化学事件层",在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与其对应的是第25层白黏土层.以煤山剖面为代表,以该剖面界线白黏土为研究对象,对华南P/T界线黏土层进行了综合研究:描述了煤山剖面白黏土的性状;分析了界线黏土层的宏观矿物组成;对白黏土中的包裹物进行了分离,挑选出了特征颗粒物并对其做了初步的观察研究;还对白黏土呈酸性及其包裹石膏颗粒的硫同位素负异常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这些手段来揭示该界线黏土层蕴含的古环境记录.本次工作对华南海相P/T界线黏土层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地层学家经长期研究认为,显生宙以来的地球生物演化进程中曾在2.5亿年前,亦即,在对应于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的年代附近,发生过全球性最为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煤山剖面是目前唯一被确定的全球P/T标准层型界线与点的剖面,俗称“金钉子”。因此,关于该剖面的事件界线层的地球化学研究具有典型意义,对理解P/T转折期发生的灾变事件和环境变化具有全局性的科学价值。沿着曾间接提出的:P/T转折期可能的全球酸雨事件的传统思路和全球海洋酸性化事件的新思路,实验证实:煤山剖面P/T界线粘土层的潮湿白粘土呈强酸性,校正酸度值达到pH0.80~1.32。这一发现向寻找:P/T转折期全球海洋酸性化的直接证据迈进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8.
岩石磁学研究对萨拉乌苏组年代归属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萨拉乌苏组沉积物的古地磁学研究发现,该剖面沉积物保存的天然剩磁NRM和Q比值曲线与深海沉积物最后一、二次冰期及末次间冰期的氧同位素δ 18 O曲线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对应关系及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反映的年代值推断,滴哨沟湾萨拉乌苏组的年代大致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即(180~10)ka,而位于底部粉砂层中的文化层,其年代应为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9.
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五龙峰黄土剖面,在短短12万年内沉积了66 m厚的黄土,大大超过了黄土高原地区,这是本区地层沉积的一大特点.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地层古生物化石、粒度、磁化率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了五龙峰黄土剖面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自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中期该区经历了3次较大规模的古气候冷暖旋回.该研究成果为当地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地质考察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为该地质公园的地质科普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对青海东北部湟水各地高阶地上的西宁大墩岭黄土剖面通过多环境指标综合分析,发现其间夹有三层古风成砂,它们反映了自1.2MaB.P.以来本区经历的三次极干冷气候事件。根据古地磁测年及^14C测年推算:最早一次极干冷事件出现在1110KaB.P.,基本与大姑冰期I期相当,可与深海氧同位素38阶段对应;第二次极干冷事件出现于140KaB.P.,大致相当于倒数第二次冰期,与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对应;最未一次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