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罗塞塔彗星轨道器,经过2个月对67P彗星表面的绘图,探测其引力、质量、形状和大气等,以及挑选着陆地点后,将在今年11月11日,向67P彗星的彗核投放其所携带的世界第一个彗星着陆器菲莱。菲莱着陆后,将在其表面进行考察,对该彗星核以及彗星射出的气体、尘埃进行详细研究,以帮助弄清与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相关的奥秘,帮助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彗星的性质和组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通过研究"罗塞塔"探测器发回地球的67P彗星图像,科学家发现67P彗星的一些部位看起来很平滑,但其间分布着锯齿状悬崖和陨击坑。其中,67P表面的一座悬崖竟然高达800米,而这颗彗星本身的宽度只有4000米。在这座锯齿状高崖的底部,有直径达20米的巨石。67P彗星高崖的大小堪比地球上最高的海崖。但由于67P的引力很小,所以任何人哪怕是从67P彗星的崖顶纵身跳下,也不会怎么样。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时间2014年8月6日17时06分,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探测器进入了环绕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以下简称"楚-格"彗星)的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枚环绕彗星运行的探测器,罗塞塔在推特上很快跃升热门话题榜首位。耗资10亿欧元的罗塞塔为何如此火爆?它为什么要去探彗星?  相似文献   

4.
再见,菲莱!     
正2004年,欧空局向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发射了"罗塞塔"号探测器。经过10年漫漫昼夜兼程,"罗塞塔"终于在欧洲中部时间2014年12日9时35分释放了"菲莱"着陆器,13日凌晨,"菲莱"成功登陆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可惜的是,就在不久前,菲莱主电池  相似文献   

5.
在2014年与一颗彗星会合,从而探索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奥秘,这是"罗塞塔"彗星探测器10年太空翱翔的最终目的.在此之前的漫长旅途中,"罗塞塔"也一直在工作.最近,它刚与小行星"斯坦斯""擦肩而过",并传回了清晰的观测图片.  相似文献   

6.
登陆彗星     
<正>2014年11月12日北京时间23时33分,欧洲空间局"罗塞塔"飞行器释放的"菲莱"探测器成功登陆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因而引起举世关注。那么,"罗塞塔"是怎样历经辗转抵达这颗彗星的?"菲莱"为什么要登陆彗星?彗星是一种什么样的天体?  相似文献   

7.
彗星的味道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13-13
<正>随着罗塞塔号对"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追踪,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们也探测出了如果你站在彗星上会闻到什么样的气味。此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彗星在飞行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只有CO和CO2,因此闻起来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气味。自从今年8月份以来,罗塞塔飞船上搭载的罗塞塔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ROSINA)便一直在利用它的两台质谱仪嗅探"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气味"。经分析发现,彗星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氨、甲烷、硫化氢、氰化氢和甲醛——这正是臭鸡蛋、苦杏仁、酒精等会有的味儿。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世界航天活动将继续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首先,1月1日,飞行已久的美国星尘号探测器与怀尔德-2彗星顺利交会,并发回了非常有价值的彗星照片.欧洲还于3月2日发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它预计于2014年11月与丘留莫瓦-格拉西梅利彗星相遇,并且会在该彗星上完成着陆.  相似文献   

9.
<正>彗星之约2014年的科学突破以一系列来之不易的图片激发了公众的想象力,它们来自比火星还要遥远的地方。纺锤型、三脚状物体,在太空中的独有造型,落向一个几乎黑暗的彗星——这小小的菲莱着陆器能在"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67P彗星上生存吗?不久,其他图片陆续传来。其中一张展示了菲莱最初着陆的尘面。该着陆器配置了鱼叉、螺钉,以及不起作用的反向推进器,不过它没能在表面坚硬的彗星上着陆,接着它回弹到几乎不存在的重力中。接着又出现了一些令人迷惑的不祥画面,菲莱  相似文献   

10.
关毅 《自然杂志》2014,36(6):451-458
正飞行10年、距离地球5亿多千米、7小时成功着陆、工作60小时。作为第一个在彗星上降落的人类探测器,"菲莱"创造了历史。正如欧洲航天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所说,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我们的任务已载入史册"。彗星着陆器"菲莱"带着遗憾进入休眠欧洲航天局在几天里经历了大起大落:10年追星的"罗塞塔"探测器终于飞抵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并成功释放着陆器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了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先后于1996年2月发射了观察近地小行星的“幽会”号探测器;1997年7月4日在火星表面着陆了考察火星的“探路者”号飞行器;1998年1月发射探测月球的“月球探测者”飞行器;并将于2004年发射为收集Wild-2彗星上灰尘的“星尘”探测器。继已选定的4个宇宙探测器之后,美国宇航新探测飞行计划将由收集太阳风采样和飞经3颗近地彗星两项 任务组成,并分别命名为“成因”和“彗核旅行”。  相似文献   

12.
新知短信     
人类导演"关地大冲撞"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13.
动态点击     
<正>我国探测器有望在2021年到达火星据悉,我国正在规划深空探测工程,现初步明确了4次任务。首次任务计划在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预计经过10个月的飞行,在2021年到达火星,着陆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其后,计划在2028年左右进行第2次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同时,我国还将进行小行星探测,并在2030年前后开展木星系探测和行星系探测。目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在实施。  相似文献   

14.
仝号 《世界科学》2007,(2):26-28
克拉克·查普曼(Clark R.Chapman)是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所的行星科学家,主要从事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卫星系统以及水星的研究,也是世界上第一批关注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的研究人员。20年多年来,他一直乐此不彼地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进行了精细的计算,并把它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危险相比较。为了让读者对小行星的构造及可能对地球产生的威胁有一个全面了解,《发现》杂志记者凯西·斯维迪尔(Kathy A.Svitil)专程采访了查普曼,以下是他和查普曼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正>2004年3月,耗费近14亿欧元打造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搭载在阿丽亚娜5型火箭上,从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升空。经过近128个月、约64亿千米的太空飞行,终于追上了它的目标——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2014年最热门的科学新闻是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有一个事件引发了人们最高热度的关注,它不仅入选了由《科学美国人》评出的2014年世界十大科学新闻,更是被《科学》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这个事件就是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以下简称罗塞  相似文献   

16.
冥王星之约     
<正>2014年年底,《科学》杂志在盘点年度重大科学突破时,把登陆彗星的罗塞塔任务列在了榜首。确实,这项由欧空局耗资14亿欧元、历时十年的空间科学任务在"菲莱"成功登陆67P彗星之时,就开启了全新的彗星科学时代。今年,能与罗塞塔任务比肩的要算美国宇航局的冥王星之约。7月14日,"新视野"号探测器如期飞掠冥王星,开始了人类第一次近距离观测冥王星及其众多卫星,并继续探访神秘的柯伊伯带天体的空间科学旅程。从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空间科学不过50多  相似文献   

17.
1994年7月,人类首次目睹彗星撞击行星的场面--一颗彗星的21块碎片连续轰击了木星,并在这颗太阳系最大行星的表面撕开了足足能放进一个地球的"巨大伤口".这一景象如噩梦般挥之不去,而人类也将"小天体撞击地球"视作21世纪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  相似文献   

18.
<正>近地小天体(near-Earth objects, NEO)是指轨道近日点在1.3个天文单位(astronomical unit, AU)距离的天体,按照天体种类,可以分为近地小行星(near-Earthasteroids,NEA)和近地彗星(near-Earthcomets,NEC)两类.目前已经发现的近地小天体中,绝大部分是近地小行星,有20000多颗,而近地彗星仅100多颗[1].按照轨道的半长径(a)、近日点(q)和远日点(Q),近地小天体可以分为如下4类[2].(1)阿波希利(Apohele,又称Atiras)型:Q<0.983 AU(地球近日点);(2)阿登(Aten)型:a<1AU,Q>0.983AU;(3)阿波罗(Apollo)型:a>1 AU, q<1.017AU(地球远日点);(4)阿莫尔(Amor)型:1.017 AU相似文献   

19.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18日,一个直径为30米的小行星,从距地球表面4.2万千米上空飞过,又让天文学家为之一惊。类似小行星与地球擦身而过的惊险情况,近年来时有报道。由于人们对6500万年前小天体碰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前车之鉴心有余悸。所以,科学界为了人类家园地球的安全,加强了对宇宙中小行星、彗星的观察研究。不久前,美国科学家在电脑上模拟出一个直径为4.8千米的小天体,一头栽进太平洋中部引发海啸的实况。因碰撞释放出的能量达到1亿吨TNT,可与数千颗原子弹爆炸的当量比拟,比大多数火山爆发的威力更猛烈。惊涛骇浪将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和排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