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静态法测定了293,313和333K温度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自水溶液中在硅藻土上的吸附等温线.用二阶段吸附模型导出的吸附等温式拟合实验数据,求得模型参数k1,k2和n的数值.计算值和实验值符合良好,表明二阶段吸附模型适合于该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用改性 ZSM- 5分子筛吸附脱除焦化苯中噻吩过程动力学 ,测定了池式吸附曲线 ,提出了可以较好地描述苯 -噻吩 - ZSM- 5吸附体系的动力学模型 ,模型中考虑了大孔扩散、表面扩散和吸附 -反应阻力等吸附过程 ,并通过实验数据求得了大孔扩散系数、表面扩散系数和吸附速度常数等吸附动力学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在该吸附过程中 ,大孔扩散、表面扩散和吸附反应过程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氨基膦酸树脂吸附镍(Ⅱ)的反应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振荡频率等因素对树脂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吸附服从Freundilich经验式,以IgQ对IgC作图,得一条直线,由直线斜率求得n=4.48,n值在2~10之间,表明树脂吸附镍的反应是容易进行的。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的方法探求树脂对Ni^2 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4.
根据吉布斯吸附公式,由乙醇的活度求得它的表面超量,发现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吸附是多分子层吸附,表面吸附层中含有多个分子层。  相似文献   

5.
全密封变压器中丁腈橡胶密封圈溶胀渗漏油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对以丁腈橡胶和聚四氟乙烯为材料的变压器密封圈的溶胀机理进行了研究并获得重要成果。溶胀渗漏油是指密封因吸油增重,油再透过密封圈渗漏到变压器体外的过程。作者在分析机理的基础上,将溶胀漏油划分为吸附过程,扩散过程,漏油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而求得数学模型的近似解析解。定义了度量溶胀漏油的指标:吸附层厚度;吸附时间;扩散过渡时间;漏油量。为计算溶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脉冲色谱法测炭分子筛填充柱中气体吸附和扩散参数实验装置。考察了不同载气流速下O2的脉冲应答曲线,并根据炭分子筛二离散孔结构模型计算出其一级绝对矩和二级中心矩。由一级绝对矩求得O2在炭分子筛上的吸附平衡常数值为4.91.由二级中心矩求得O2在炭分子筛中的大孔扩散系数 Dy和微孔扩散参数 Dx/R2x值分别为1.461× 10-4cm2·s-1和0.196s-1.这种动态下测O2在炭分子筛上的吸附和扩散参数的方法简便而实用。  相似文献   

7.
吸附热预测吸附等温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验测定了N2在沸石分子筛、C26在活性炭、CO2在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求得等量吸附热,再利用所得的吸附热预测其它温度的吸附等温线数据的方法。将吸附热预测的等温线与实验值及插值法内插得到的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吸附热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此外还对文献数据利用等量吸附热预测较高压力(650kPa)下的等温线,均与文献中的实验值一致,为吸附工业操作需要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数据和吸附过程的模拟与设计提供了简便,准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研制的Ni/海泡石苯加氢催化剂进行了氢气吸附性能的研究,得到了氢吸附量与加氢活性关系。并对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同焙烧温度、不同镍含量的催化剂用氢吸附法进行了表征。通过程序升温脱附求得了氢气、苯、环己烷的脱附活化能及脱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液相化学包覆法成功合成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和甘氨酸(GLY)改性的两种氨基改性硅藻土(DE)复合材料(即:APTS/DE和GLY/DE),并对气相甲醛进行了高效吸附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两种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系列甲醛吸附实验,对两种氨基改性硅藻土复合材料的甲醛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和朗缪尔等温吸附模型能准确地描述吸附过程;在20℃时,最佳条件下制备的APTS/DE和GLY/DE复合材料对气相甲醛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83 mg·g?1和1.14 mg·g?1。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且放热的;在硅藻土表面接枝的丰富氨基及其引发的席夫碱反应对复合材料高效吸附甲醛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提出识别卡盘结合面参数的两种方法,对于卡盘一工件结合面,采用从主轴系统中分离出单自由度系统,获得参数。卡盘一主轴结合面,按传递矩阵法求得参数。  相似文献   

11.
对磷酸改性玉米芯制备的吸附剂吸附水中亚甲基蓝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吸附特性及影响吸附的因素,探讨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磷酸改性后玉米芯吸附剂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亚甲基蓝浓度100mg/L,改性吸附剂投加量0.05g,温度25℃,pH 6.0,吸附时间60min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为99.06mg/g.吸附等温线可很好地用Langmuir方程式拟合,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小于0,而ΔH0、ΔS0大于0,吸附使体系的有序性降低;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吸附很可能是分子计量置换机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6溶剂油13X型分子筛吸附法脱芳香烃的动态特性.应用直线平衡体系的透过曲线模型模拟实验数据.模拟结果与实验一致性较好.并由此计算出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动态参数及其变化规律.认为实验条件下的吸附过程属于外扩散控制.所得结果有助于此工艺工业装置的设计和操作.  相似文献   

13.
将磁化后的凹凸棒土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研究了吸附剂量、温度、吸附时间和p H值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凹凸棒土对Cr(Ⅵ)的吸附能力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大而降低。吸附动力学实验证实了Cr(Ⅵ)在凹凸棒土上的吸附服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而Langmuir模型很好地反映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对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的计算可知,磁性凹凸棒土吸附Cr(Ⅵ)是自发、吸热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NDA-100树脂对苯酚的吸附性能与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100对水中苯酚的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NDA-100对苯酚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为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采用理论数学模型对NDA-100树脂固定床吸附水杨酸生产废水过程中苯酚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很好地用来对固定床吸附穿透曲线进行模拟.该固定床吸附数学模型的建立为预测NDA-100树脂固定床吸附水杨酸废水中苯酚达到安全泄漏点的时间以及树脂固定床吸附容量提供了一个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TP5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凝胶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TP5的吸附行为,研究了间歇反应中TP5水溶液的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特性。热力学研究表明,TP5在所用树脂上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在283.15~303.15K之间,TP5的质量浓度在10g/L时,离子交换树脂对TP5的吸附过程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受液膜扩散控制,第二阶段主要吸附过程受颗粒扩散的控制。利用TP5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态吸附性能实验,考察了pH值、温度、溶液初始浓度、搅拌转速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两相阻力模型描述了TP5在离子交换介质中的动态吸附性能,通过计算得到了TP5在吸附剂颗粒中的颗粒扩散系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小肽在吸附过程中的传质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分析性气相色谱分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双组分制备级气相色谱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包括物料平衡方程、吸附等温方程和传质方程。描述该过程的数学模型是隐形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通过数值求解模拟分析了柱填充空隙率和流动相流量等不同操作参数对色谱分离的影响,并与文献实验值相比较,结果基本吻合,最大相对误差在4.86%以内,为实现工业放大和生产的最优化操作和控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钢渣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粘土和造孔剂制备钢渣滤料。通过批次吸附实验,研究了钢渣滤料对废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钢渣滤料对磷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的活化能〉40kJ/mol。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在20℃、30℃和40℃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66、1.826和2.422mg/g。热力学参数△G^0、△H^0和△S^0表明,该过程是自发、吸热、熵增型反应,且磷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细菌对Pb2+和Cd2+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天然水体中吸附Pb2+和Cd2+的优势菌种固定化后进行吸附规律 研究. 结果发现, 固定化细菌对重金属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包括快速阶段和慢速阶段, 其中 慢 速阶段符合二级吸附速率方程. Elovich模型和双常数速率模型不能描述固定化细菌对Pb 2+吸附的动 力学过程, 但能很好描述固定化细菌对Cd2+吸附的动力学过程. 固定化细菌对重金 属吸附热力学过程均可以用Henry模型描述, 且其对Pb2+的亲和力比对Cd2+的 亲和力强.  相似文献   

19.
以咖啡渣为原料,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等研究吸附条件对吸附效果影响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值为4、咖啡渣投加量为20g·L-1时,咖啡渣对Pb2+和Zn2+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5.49,12.38mg·g-1;吸附反应在4h后达到平衡,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咖啡渣的电负性随pH值增加而增大,吸附Pb2+和Zn2+后表面变平整且出现白色颗粒;红外光谱图结果发现咖啡渣中参与吸附反应的基团主要有酰胺基、酯基、酮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不同深度剖面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与毒死蜱吸附程度的关系,全面准确地评价毒死蜱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及其对地下水污染风险。【方法】采用批量吸附实验考察南北方3个不同农业区(常州、天津和寿光)不同深度剖面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特征,并使用Linear模型、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数据进行拟合,同时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能力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规律(R~2=0.95~0.99),常州表层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速率最低。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对土壤吸附毒死蜱的动力学进行拟合(R~2=0.93~0.99),3个研究区表层土壤对毒死蜱容量均明显高于下层土壤。毒死蜱对3个研究区地下水的污染风险为常州寿光天津。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能力主要与有机质含量有关,其次是矿物含量。【结论】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是一种快吸附慢平衡过程;研究所得的线性回归方程能被用于估算风险评价中的相关指标值,可为毒死蜱污染地下水风险评价中相关指标值的获得提供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