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传递函数是控制器最常用的模型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有理传递函数抗饱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借助条件技术中的“可行参考输入”信号的定义,给出了框架中三类控制器的具体设计参数,进而将广义有理传递函数抗饱和控制器结构图在条件技术下进行等效转换,并求出了新的“参考输入信号”(w).通过MATLAB实例仿真得出:该抗饱和控制器设计合理,条件作用技术可以让发生饱和的系统在退出饱和的瞬间仍然跟踪原来的参考输入信号,使系统丝毫感觉不到在退出饱和后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递函数是控制器最常用的模型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有理传递函数抗饱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借助条件技术中的"可行参考输入"信号的定义,给出了框架中三类控制器的具体设计参数,进而将广义有理传递函数抗饱和控制器结构图在条件技术下进行等效转换,并求出了新的"参考输入信号"wr。通过MATLAB实例仿真得出:该抗饱和控制器设计合理,条件作用技术可以让发生饱和的系统在退出饱和的瞬间仍然跟踪原来的参考输入信号,使系统丝毫感觉不到在退出饱和后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工业过程控制中存在着各种控制模式,在各种控制模式之间的切换会使系统产生饱和现象,影响系统的性能。通过在具有控制模式切换的系统中引入条件技术的可行性参考输入的概念,设计抗饱和控制器,减小由于模式切换过程产生的对被控对象产生的阶跃影响。通过仿真证明了所设计的抗饱和控制器缩短了系统输出的调节时间,削弱了由于模式切换对被控对象带来的阶跃影响,使整个控制系统具有明显的抗饱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条件作用技术在PID抗饱和补偿控制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严重影响系统的闭环性能的执行器饱和现象,提出一种将条件作用技术与普通PID控制框架相结合的,新的抗饱和设计方法通过引入条件作用技术中的可行参考输入的概念,设计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框架中的抗饱和补偿控制器.经仿真结果表明,条件作用技术简化了PID控制框架中的抗饱和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并从根本上消除了整个PID控制系统的积分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5.
传递函数是控制器最常用的模型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有理传递函数抗饱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借助条件技术中的“可行参考输入”信号的定义,给出了框架中三类控制器的具体设计参数,进而将广义有理传递函数抗饱和控制器结构图在条件技术下进行等效转换,并求出了新的“参考输入信号”w^r。通过MATLAB实例仿真得出:该抗饱和控制器...  相似文献   

6.
抗漂移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及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大部分抗漂移设计不能保证存在驱动饱和的开环稳定系统的闭环渐近稳定性的问题,在系统的量测噪声和外部扰动已经通过其他办法消除的条件下,设计了一种抗漂移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该控制器将参考轨迹也加入到控制器设计中,极大地简化了控制器的参数设计并扩大了输入信号的范围。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全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及对参考输入的渐近跟踪性。将之用于数控系统控制器的设计中,仿真结果表明:无论饱和发生与否,该控制器不但可以保证系统的闭环稳定性,而且可以抑制 由于驱动饱和的存在而导致的跟踪性能的恶化,使得系统能够准确地跟踪参考输入。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类输入受限的线性系统,提出具有适应输入约束和抗积分饱和性能的数据驱动PID控制器改进设计方法.采用虚拟参考迭代整定法,应用递归最小二乘辨识算法在线计算PID参数.当输入有约束时,计算的控制器输出超过这个限制条件可能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出现稳定性问题,同时PID算法中的积分作用也可能出现饱和现象.改进的方法基于输入-输出观测数据和输入约束信息,在PID控制环节后串联一个类似抗积分饱和的环节,适应控制器输出过大需要限定的客观要求.通过控制器结构设计和仿真,演示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动态反馈抗饱和补偿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非线性环节嵌入线性控制器的互质因子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动态反馈抗饱和补偿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将饱和系统中控制器输出与被控对象输入不匹配值的L2范数作为优化性能指标,使得系统在饱和时的能量得到迅速补充,并兼顾系统的稳定性。这样,抗饱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就转换为寻找LMI中变量次优解的问题。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实用性与优良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条件技术的三自由度内模控制抗饱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二自由度内模控制具有抗饱和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自由度内模控制抗饱和框架.详细阐述了3个控制器的设计步骤,并分析了系统的渐近稳定性.Q1(s)和Q2(s)采用传统的内模控制原理设计,Q3(s)采用条件作用技术设计.通过Popov稳定性判据证明了系统的渐近稳定性.经仿真表明,三自由度内模控制抗饱和结构具有抗饱和、参考跟踪和抗干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围绕饱和现象发生的本质,以条件作用技术抗饱和方法为例得出抗饱和性能优劣的最终标准应该是控制器的输出与被控对象的输入是否重归连续.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Recently , the integrating processes with dead-ti mewere attached more attention, and many papers proposedthe novel controllers to deal with them[1 8]. Zhongdesigned a new disturbance observer-based2DoF controlscheme ,and the new controller can deal with the first orhigh order integrating systems with step or ramp loaddisturbance[5]. And then, Zhong analyzed the controlsystemstability with robust theory[6].Without the control input saturation, the theoreticaland si mulation resul…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伏并网功率调节(PVPC)系统是将光伏并网发电和有源电力滤波合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它易受电网扰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将自抗扰技术应用到PVPC系统的控制中,把系统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与外部扰动统一视为系统的未知干扰。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对扰动进行动态观测,然后利用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进行补偿,使系统的控制律与系统内部的参数和未知扰动无关,而仅与系统的给定输入和输出有关,免去了对负载电流谐波和无功的检测,使系统控制过程得以简化。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抗扰控制器能取得预期的控制效果,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输入整形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桥式起重机这一类不完全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控制方案,有机地结合了鲁棒输入整形技术以及线形二次型调节器(LQR).该方案中,结合起重机模型的特点,采用LQR控制器来同时实现小车的定位以及消除负载的残留振荡.输入整形技术采用频域的零点配置方法设计多峰鲁棒输入整形器用来进一步减小负载的瞬时振荡,保障安全作业;所设计的混合方案在结构上简单实用,适合实际应用.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良好性能.和基本的LQR控制进行比较,该方案可同时实现小车的定位以及消除负载的残留振荡,并可有效地减小负载的瞬时振荡,体现了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P K Stanton  T J Sejnowski 《Nature》1989,339(6221):215-218
A brief, high-frequency activation of excitatory synapses in the hippocampus produces a long-lasting increase in synaptic strengths called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A test input, which by itself does not have a long-lasting effect on synaptic strengths, can be potentiated through association when it is activated at the same time as a separate conditioning input. Neural network modelling studies have also predicted that synaptic strengths should be weakened when test and conditioning inputs are anti-correlated. Evidence for such heterosynaptic depression in the hippocampus has been found for inputs that are inactive or weakly active during the stimulation of a conditioning input, but this depression does not depend on any pattern of test input activity and does not seem to last as long as LTP. We report here an associative long-term depression (LTD) in field CA1 that is produced when a low-frequency test input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in time with a high-frequency conditioning input. LTD of synaptic strength is also produced by activating presynaptic terminals while a postsynaptic neuron is hyperpolarized. This confirms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hat the mechanism for associative LTD is homosynaptic and follows a hebbian covariance rule.  相似文献   

15.
韩京清等曾利用非线性跟踪-微分器和非线性组合方式改进经典PID调节器,以提高其适应性和鲁棒性.然而,在飞航导弹的控制系统中,舵系统存在硬饱和(舵偏角限制)和软饱和(舵转动速率限制)效应,控制受限问题十分突出.降低了非线性PID控制器(NLPID)的性能.本文采用Anti-Windup补偿器改进非线性PID控制器,并将这种改进的NLPID控制器应用于飞航导弹的控制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对特征点的仿真,以及全弹道仿真都验证了其控制性能,结果显示该控制器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飞行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