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河小浪底河段古洪水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古洪水沉积的环境及应用沉积物识别的野外特征指标体系,指出黄河小浪底河段的古洪水沉积分为3种类型,具有4个特点,其中赋存古洪水平流沉积的地貌类型有4种,这一研究成果为在野外寻找及判断黄河小浪底河段的古洪水沉积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古洪水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洪水平流沉积基本特征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根据淮河响洪甸、滹沱河黄壁庄、长江三峡及黄河小浪底古洪水研究所取得的古洪水平流沉物样品及实验分析,研究了古洪水水中的关键问题--古洪水平流沉积的野外观测及实验分析特征,研究表明:沉积环境、沉积物的颜色及沉积物的层理等可以指示现场寻找和判断洪水干充沉积;沉积物的粒度、矿物组成成分及孢子花粉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该沉积物是否是古洪水平流沉积及洪水发生时期、洪水来源等。  相似文献   

3.
应用端元模型分析法对天水赵家崖(ZJY)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粒度数据进行反演,分离出4个端元组分.结果表明,由于古泥流是在流水作用下对黄土物质搬运沉积的产物, ZJY剖面野外观察发现及室内0.1 mm颗粒筛选判定的3期7次泥流事件均表现为上层端元1相对富集,而下层端元4富集的现象,反映了泥流沉积物的正粒序特征.通过与淮河上游卢庄村古洪水SWD粒度端元分析对比发现, ZJY剖面古泥流端元组成更为复杂,且分选更差,反映出古泥流与古洪水SWD搬运沉积动力的差异,进一步证明ZJY剖面野外观察发现的3期共计7次泥流事件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沿着淮河上游详细的野外调查,在桐柏县卢庄村附近淮河北岸发现了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对剖面进行详细观察和分层采样,在实验室内进行粒度分析.对所获得的分析数据,应用端元分析模型分离出4个端元,以识别沉积动力环境,鉴别特大洪水事件的沉积学记录.不同的地层单元具有不同的端元组合特征,各个端元皆能够很好地指示沉积动力环境和物源特征.其中端元1可能指示了沉积物在沉积后受到次生风化作用强度特征;端元2可能指示了生物成壤过程和农业耕作活动等对沉积物的后期影响;端元3可能代表了沉积过程中受到风成动力作用的特征;端元4比较明确地指示了特定物源条件下流水动力环境.将端元分析与野外沉积学宏观特征相结合,在此全新世地层剖面鉴别出6次特大古洪水事件.通过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表明该模型在鉴别沉积动力环境和物源特征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对于从河谷黄土古土壤剖面鉴别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汉江上游流域的广泛考察,在旬阳县高店铺-构元乡河段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剖面.在此基础上,采集样品进行粒度成分和磁化率等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沉积层是古洪水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中的沉积物.根据地层学对比分析,确定由其记录的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于全新世早期大约9 500—8 500aB.P.和全新世晚期3 200—2 800aB.P..根据沉积学和水文学原理恢复其洪峰水位,采用比降法模型,计算出古洪水洪峰流量介于43 290~49 130m3/s之间.利用2010年大洪水洪痕恢复计算洪峰流量,对古洪水洪峰流量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合历史洪水和观测洪水数据,获得了万年尺度洪水洪峰流量与频率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两千年来,长江河口河道束狭淤浅,南岸边滩伸展,河槽成形,河道加深,形成现代河口的形态。长江河口的沉积物分布是和河口地形及水下三角洲的发育密切相关的。本文研究了沉积特征以及它与沉积环境、地貌和水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大量材料分析表明,沉积物的粒度大小和水动力条件相适应,分选系数、偏态和中值粒径之间有相关性。长江河口可分为四个沉积区:河口段上段沉积区;河口分汉河段沉积区;河口拦门沙沉积区;水下三角洲沉积区。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长71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进行详细的观察、描述、测量、采样,并结合岩石镜下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_1段出露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发现研究区广泛发育重力流沉积,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砂质碎屑流砂体显示块状构造为典型特征,同时发育各种类型的底模及软沉积构造,单层砂体厚度多在0.5 m以上。浊流沉积砂体发育粒度递变层理和鲍玛序列为典型特征,浊流沉积砂体单层厚度多在0.5 m以下。横向上砂体表现为"底平顶凸"的透镜状分布特征,垂向上砂质碎屑流砂体、浊流沉积砂体和深湖相泥岩3种沉积体相互叠置,构成有利的油气生、储条件;综合研究区各种相关地质资料对该区重力流沉积形成机制进行探讨,认为季节性洪水和古地震活动为该区重力流沉积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庵东浅滩位于潮差和流速急剧变化的杭州湾南岸,不同断面潮坪沉积物粒度特征明显不同,但粒度参数的垂向变化却是有规律的,并可相互对比.依据粒度参数可进行潮坪沉积亚相的划分,其中砂和粘土的体积分数是主要依据,分选系数是重要依据,偏态和峰态变化比较复杂,只具参考价值.由沉积物粒度特征确定的高、中、低潮坪界线与仅依潮位划分的界线相似,仅位置有所区别,但前者能更好地反映沉积与动力之间的关系,而且更便于古代潮坪沉积的对比研究.采用粒径趋势分析方法推断钻孔岩芯中沉积物的净搬运方向,其结果与已知潮流向基本一致,说明趋势分析方法在钻孔沉积物输运方向的研究中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可用于古流向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人系统取样,用筛析法对云南大理盆地隐仙溪河道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河流上游以砾石沉积为主,平均质量分数(含量)达57.92%以上,砾石粒径以10~50cm为主,在砂质沉积物中以粗砂为主,其含量达28 35%,中细砂含量只有13.76%;河流中游虽然也以砾石沉积为主,但砾石粒径明显变小,以5~10cm为主;河流下游则以砂质沉积物为主,其中中砂、细砂和粉砂总含量高达77.64%,尤其是细砂和粉砂含量显著升高,分别达到27.96%和32.26%,而粗砂和砾石含量明显降低。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度及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水动力条件、地形坡度和搬运距离控制,但搬运距离与沉积物粒度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在渭河上游固川盆地发现了含有典型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根据地层学对比和光释光(OSL)测年,确定渭河上游流域在3 200~3 000aB.P.发生了特大古洪水事件.通过测定该剖面中的元素含量,获得了一系列的地球化学参数指标,结果显示:地层剖面中古洪水滞流沉积层与其下部的古土壤层和黄土层具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古洪水沉积层与黄土层的物质来源不同;黄土是沙尘暴的直接沉积物,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则是地表土壤和风化层被流水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发生了二次分选,且其未经过明显的风化成壤改造,因而它又与古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区别.全新世气候变化规律的综合分析显示,在万年尺度内的特大洪水一般发生在气候突变转折时期.由于气候波动变化,降水变率增大,特大洪水事件的发生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11.
西藏雅鲁藏布江水质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的水质分析发现,在6~10月,溶氧值低、水温较高、12月~次年2月高,溶氧值高、水温较低、8月悬浮物含量高;下游较中游的pH值和悬浮物含量低.拉孜、怒各沙和羊村水质属于Ⅲ类,曲水、米林和怒下河段为II类水.检测水质除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拉孜、怒各沙和中下游的羊村水质属于Ⅲ类外,其它河段为II类水.雅鲁藏布江下游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但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上游江段Cu含量、整个干流8月份的水体悬浮物含量超出渔业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拉萨河作为雅鲁藏布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最长的河流,更是西藏自治区水利开发的重点,但拉萨河流域水文模型应用研究甚少。本文介绍改进的TOPMODEL,并应用该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对拉萨河流域进行水文模拟,结果表明:两模型都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弥补了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流域水文模型应用研究的不足,为开展缺资料地区的水文模型应用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基于HHT的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周期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ilbert Huang变换对雅鲁藏布江干支流上的10个水文站1956-2000年天然径流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变化的近似周期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全流域范围内存在约3、6~8、9、11~13、16~17及22~24 a的近似周期。同时研究还发现,雅鲁藏布江干支流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径流量较大,但在进入60年代中后期之后,年径流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这种趋势在80年代附近达到极小值,此后径流量逐渐回升,并在90年代后逐渐进入相对丰水期。  相似文献   

14.
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从晚侏罗世至今可能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的两期俯冲作用,早期俯冲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以桑日群和恰布林组为代表,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在此期形成;而晚期俯冲从中白垩世至始新世,以混杂岩、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日喀则为代表,拉孜-浪卡子断裂可能代表了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的实际地表位置,由此提出包括新特提斯洋两期俯冲作用在内的五个阶段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沉积-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发育一套杂色砂砾岩系,被称为恰布林组。前人经常将它与第三纪秋乌组相混,对其时代归属也颇多争议。由于它可能保存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因此,在遥感地质研究和野外工作基础上,选择了典型剖面,实测结果由下至上可建立三个岩性段:江庆则段、德日段和屯穷段,其沉积环境为辫状河-扇三角洲。尤为重要的是,屯穷段所夹粉砂质灰岩中发现腹足类化石Katosirasp.,根据其时代并结合区域地质将恰布林组时代归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6.
雅鲁藏布江的演变受到水流泥沙的影响外,地壳运动、高原抬升、气候变化等对其作用显著,多重叠加作用下的演变较为复杂。根据收集研究河段的水文泥沙、实测地形及历史卫星影像等资料,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段的洲滩变化、主槽与支汊的变化和河相关系,探索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河谷的宏观边界基本由高山控制;雅鲁藏布江的游荡不仅与宽深比有关,河岸的约束性、河道比降及床沙粒径对游荡型河道影响也较大;根据河相关系分析,拉萨河口至泽当段稳定性稳定性较差,进一步游荡的趋势明显,米林至尼洋河口段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Zheng  Wei  Kang  ShiChang  Feng  XinBin  Zhang  QiangGong  Li  ChaoLiu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0,55(24):2697-2703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is the highest river in the world. It flows from west to east through the southern part of Tibet. The mercury (Hg) speci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surface waters and soils near the bank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and its two tribu-taries, the Lhasa and Niyang Rivers, were investigated in June 2007. Simultaneously, major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were also measured at the same stations. Total Hg (THg) and total methylmercury (TMeHg) concentrations in surface water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ranged from 1.46 to 4.99 ng/L and from 0.06 to 0.29 ng/L,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the background levels in river system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articulate Hg (PHg) accounted for 69% of the THg, and the two Hg species ha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r=0.990, P<0.01). Approximately 61%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g was controlled by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SP). Reactive Hg (RHg)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0.10 to 0.36 ng/L, and this fraction may play a weak role in terms of the transport and fate of Hg in surface waters. Dissolved methylmercury (DMeHg) constituted 71% of the TMeHg and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MeHg (r=0.746, P<0.0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MeHg is not strongly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Hg, RHg, temperature, pH,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TSP. In addition, the inflow of both the Lhasa and Niyang Rivers probably influenc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g in surface waters of the mainstream, but such an effect is not obvious for TMeHg.  相似文献   

18.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利用Origin7.0软件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河谷地区黄土的物理及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土性指标的线性方程,并探讨了各个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可作为该地区地基基础可靠性设计相关参数合理选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拉萨河流域广大居民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水源。对于拉萨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拉萨河流域水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流域几十万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安全。但是,随着拉萨河流域采矿、选矿等矿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它们排放的废弃物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拉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对拉萨河流域选矿厂的分布情况以及河段水质指标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为止拉萨河流域水质没有受到污染,但是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拉萨河流域水体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20.
阐述我国发展水力发电的必要性和我国开发水电的优越条件,探讨西南三江水资源综合利用与西部调水战略,建议对西南三江和长江黄河用一个规划委员会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