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省山出土西汉墓葬,在一号木椁墓中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等兵书残简共存而同时被发现,从而解决了自唐以来中外学术界对孙武、孙缤是否各有其人、各有兵法传世的千年悬案,同时也引起史学界研究《孙膑兵法》、考证孙膑故里、搜集孙膑传说的浓厚兴趣。近年来.台湾和东南亚的孙膑崇拜者来大陆探亲、访问的与日俱增,更促进了史学界的考察和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2.
该文二作者是研究《孙膑兵法》卓有成就的老同志。刘是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基竹简《孙膑兵法》等书的第一发现人和主要整理者、《孙膑兵法新编注译》的作者。韩是山东省历史学会会员、孙吴兵法研究会的理事兼副秘书长,因考证孙膑擒庞涓之“桂陵之战”遗址而受到全国史学界的高度评价。河南大学出版社拟将该文作导语编入即将再版的《孙膑兵法新编注译》。经作者同意,我刊先行发表,以示对《新编注译》再版志贺,以益于广大读者对该书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孙膑兵法》是孙膑聚徒讲学时其弟子整理他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经验而成的一部军事著作。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潜心研究,认为《孙膑兵法》并非出自孙膑及其弟子之手,其成书也不在孙膑时代。它是汉初某位爱好兵书的文人或孙膑军事思想研究者假托孙膑之名撰写的一部军事著作。这一新结论并非否定《孙膑兵法》的军事科学价值,它旨在为史学界进一步研究孙膑及其军事思想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临沂汉简《孙膑兵法》韵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全部入韵字的基础上,归纳临沂汉简《孙膑兵法》的韵例。以便通过韵语校读,为古籍整理和古音研究,尤其是战国时期的齐鲁方音研究及散文用韵历史,提供新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5.
截止于目前,根据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一号墓出土的残简,已整理编印过两种版本的孙膑军事著作。第一本分上、下两编,每编15篇,共30篇,以《孙膑兵法》为书名,于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尔后至1988年底,各地先后出版的有关《孙膑兵法》的《注释》①、《校理》②、《浅说》③、《注译》④等专著,均足以《孙膑兵法》1975年版本为依据而写的。事实上,自《孙膑兵法》1975年版本问世之后,人家对于汉简的研究并未停止。经过中外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建议,于1985年9月,对原书上编中的10  相似文献   

6.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其《橘颂》对橘树的热情礼赞反映了先秦时期橘生南国的情况。从《橘颂》及有关的记载中可窥测到南国橘的种植分为楚国、吴越和巴渝等几大区。  相似文献   

7.
《孙膑兵法》最富特色的是“以道制胜”的军事哲学思想,它是《孙膑兵法》的理论基础。这一思想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于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搞好市场营销也具有重大的参考借鉴价值。一、战胜而强立——经营之灵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对市场竞争抱什么态度,这是任何一个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企业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孙膑兵法·见威王篇》明确提出了“战胜而强立”的战争观,认为必  相似文献   

8.
孙膑(生卒年月不详),齐国廪丘(今山东省郓城县西)人,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在我国军事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孙膑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四岁丧母,九岁丧父,成为孤儿。在当时诸侯争战的社会环境和军事世家的传统影响下,他自幼就胸怀大志,爱读兵书,想干一番大事业。 幼年的孙膑流离乡井,受尽人生磨难之苦,稍年长后,就和魏人庞涓拜鬼谷子为师,同学兵法。孙膑大智若愚,勤奋好学,深得老师赏识,将《孙子兵法》十三篇全部传授于他。庞涓功名利禄心切,学了一段时间就骄傲自满,回魏国当了将军。庞涓自知不如孙膑,嫉妒孙膑的才能,遂设毒计骗孙膑到魏国,捏造罪名对他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使之成为刑徒废人。当孙膑识破庞涓的罪恶阴谋后怒火燃烧,为日后报仇雪耻,就装疯装傻以自保,终于被齐国使者淳于髡藏在车中带回齐国,寄居齐将田忌府中。田忌爱贤惜才,将孙膑举荐给齐威王,任命为军师,为他发挥军事才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再次告诉人们一个真理:战争是人类交往的一种行为,是历史的一种常态。有史学家言:在西方3421年有记录的历史中,只有286年没有战争。历史上,往往由于战事的频繁,促使人们对战争进行深入思考,以探求其规律。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如《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太公六韬》、《孙膑兵法》等,均出于战国时期。在西方世界,正是由于波澜壮阔的拿破仑战争,才催生出了那两部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约米尼的《战争艺术》。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不是一场传…  相似文献   

10.
孙膑,一般认为是战国中胡齐国人,也有说法称“孙膑楚人,为齐臣”(《吕氏春秋·不二》高诱注)。其生卒年月史籍无载,只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披露了他的家世渊源:“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武是著名的《孙子兵法》的作者,田齐王室宗族,那么,也可以说孙膑其人“系出名门”了。《通鉴·周纪》综合各家史书,把孙膑生平基本浓缩如下:“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威王谋救赵,欲以孙膑为将,膑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据说孙膑其名就是因为“以法断其两足”的膑刑而获致的。《史记)还详细地记述了孙膑助田忌赛马赢威王、齐魏争强斩庞涓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古籍中孙膑的基本生平材料。  相似文献   

11.
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古代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段时期,新旧阶级,各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激烈,与此同时,文学作品也随着社会的不同形态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色彩。《左传》和《战国策》这两本史书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最大程度反映了春秋与战国时期迥异的文学语言风格。如果从时代背景上看的话,春秋处在一个周王室衰落,礼崩  相似文献   

12.
胡莺  杜健 《科技信息》2009,(26):I0134-I0134
由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重新编定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孙膑兵法》自1985年9月出版刊行以来,各类研究纷纷以此为基础展开。本文就其摹写简文、手写释文及正式释文中的讹误之处进行辨正,以期益善底本、方便他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民风剽悍,尚带有原始社会的诸多遗风,尚武是其明显的文化特质之一。作为反映先秦风俗与历史的重要文献,《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从乐舞、习射、田猎以及人物审美等方面充分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崇武风尚。  相似文献   

14.
《青年科学》2013,(7):52-53
乌米饭,乌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乌树叶内数小时后烧煮而成,江南农村人人爱吃。据说,这源于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 虽为同窗 心机不同 孙膑和庞涓本是同窗学友,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两入学业、智谋都不相上下,但孙膑为人诚实厚道,庞涓却富有心计。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先秦时期极具代表性的语录体散文著作之一,保持了先秦语言的基本面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训诂材料和现代语言研究方法,深入辨析《论语》名词同义词之间的内在差异,同时归纳整理出同义词辨析研究的技巧,既有必要,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最早的军书:《孙子兵法》。春秋末期孙武著,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全书共82篇,图9卷。《孙子兵法》在世界各国享有盛誉,被称为"东方兵学鼻祖"、"五经冠冕"。 最早的军事条令:战国时期的《司  相似文献   

17.
《吴子》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部兵家巨著,其在文学艺术上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吴子》一书注重论辩技巧,字词使用凝练,多用四言句,修辞十分丰富,它的语言具有言实气盛、逻辑严密和通俗实用的特点。其独特的文学成就对先秦说理文体制的发展及成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就中医学而言,“哲”、“医”密不可分。这突出表现在中医学理论的奠基时期——先秦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上。《黄帝内经》前很多古文献清晰地反映了先秦哲学对医学的渗透:《左传》、《国语》、《战国策》、《周易》、《周礼》、《道德经》、《吕氏春秋》,以及出土古佚书等。细致考察先秦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对中医哲学研究而言,具备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文献,《孟子》和《孝经》对"孝"都有着丰富的论述,前辈学者已经指出了两者的相似性。通过从"为何行孝"、"何谓孝"以及"如何行孝"等三个方面比较二者所蕴含的孝道思想,可见《孝经》与《孟子》的论述既有某些契合之处,又有着明显不同。这些不同显示出《孝经》鲜明的"移孝作忠"和"教孝劝忠"的思想特点,反映了先秦时期孝观念变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先秦游侠考述──廿四史游侠考述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文献对游侠记载的废先是导致今人对先秦侠文化研究尚属空白的一个直接原因。本文试图根据《韩非子》、《史记》等典籍的零星记载及其它潜在线索,对先秦游侠情况作一较全面、客观的描述。先秦侠的产生是在东周以后,最先来源于战国时期自由流动于社会各阶层,无固定职业而尚武好义的自由武士。可分依附游侠和自由游侠两大类。诸子百家都与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侠的行为模式和伦理原则在先秦都已大体具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