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高发光亮度,本文详细分析了场致发光中的瓶颈过程。发现碰撞激发截面的五个特征:依赖入射电子方向,依赖入射电子能量,依赖发光中心寿命,依赖末态密度,存在不同阈值对不同激发态。并以ZnS:ErF_3的绿、红发光强度比为内标,在有源区外,设置预热层及加速层,选取合适材料,获得及证实了所得过热电子具有较一般结构中更高的平均能量,并对激发截面的某些特征作了实验论证。从实验上直接证明了离化倍增,并计算了它的系数,比文献中报导的都高。它同时显示了采用阴极射线发光材料,以获得彩色发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正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OLED/PLED)是指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电场的激发作用下发光的现象,具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超轻超薄、可制作在柔性衬底上等优点,在平板显示和固体照明两个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按照器件工作原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活性层材料(红绿蓝三基色发光材料,包括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器件组装的匹配材料(空穴和电子注入与传输材料)、界面材料(阳极和阴极界面修饰材料)、电极材料(ITO电极、  相似文献   

3.
首先采用多靶射频磁控共溅射结合后退火工艺制备了掺Er富硅氧化硅MIS(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结构)电致发光器件,然后通过电致发光(EL)以及电流-电压(I-U)特性测量对发光器件的光电性能进行表征.最后,通过对比不同富硅含量的发光器件的载流子输运机制,并通过分析器件中的电荷俘获过程,对富硅氧化硅器件中铒离子电致发光的激发和猝灭机制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富硅的存在改变了MIS发光器件中的载流子输运过程,造成外加电场下注入的电子能量降低,进而降低Er离子发光中心的激发效率;而富硅引入的缺陷态会引起电荷俘获及俄歇效应,也会使得发光中心发生非辐射复合过程.  相似文献   

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被认为是最具竞争力的下一代平板显示器和固态照明光源,而高效蓝光材料的开发是实现OLED商业化的最重要前提之一。蓝光材料固有的高能隙使电荷很难注入到发光材料中,导致蓝光电致发光器件性能较差。为了提高器件效率,可以从器件结构和材料结构两方面进行优化。就材料本身而言,通过改变分子结构,在蓝光材料的结构中引入电荷传输单元,构建多功能蓝光材料,能有效改善电荷的注入和传输。根据分子中引入的功能基团的不同,多功能蓝光荧光材料可分为空穴传输型、电子传输型及双极传输型3种,分别对这3类蓝光材料进行综述,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电子传输材料研究远落后于该领域的其他材料,需要开发出新型的电子传输材料,提高电子传输效率,改善器件性能.以合成的Pybispy和Pybisqu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制作了结构为玻璃基板/ITO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铝电极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探讨了它们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性能,Pybispy和Pybisqu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分别达到了218和5 980 cd/m2.结果显示该系列化合物具有电子传输性能,可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电子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阴极射线发光仪,测量了ZnO:Zn发光衰落过程。发现它是由两种指数式发光过程组成的,其衰落时间常数分别为7.3×10~(-8)Sec和3.6×10~(-7)Sec。我们用发光中心二次发光的发光模型,定性地解释了ZnO这种发光现象。同时还测量了Sr~(90)的β射线激发的晶体的NaI:Tl发光衰落过程,并将测量结果和其他作者数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电致发光材料酚基-吡啶硼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一种新型硼配合物蓝光电致发光材料(酚基吡啶氟化硼PPBF2, PP: 2-(2-酚基吡啶)). 配合物PPBF2在溶液和固态下均显示强的蓝色荧光(440 nm). 用PPBF2作发光层电发光器件, 依靠不同器件结构能显示不同颜色的发光.  相似文献   

8.
简要本文合成了三种均三嗪衍生物TPTPA、TITPA和TCTPA,并利用其在电学和光学特性,将其作为发光/电子传输层材料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 其中,TCTPA具有比TPTPA和TITPA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PL). 从TPTPA到TCTPA其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逐渐减少,这说明了TCTPA由于其共轭结构的增大,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 以TCTPA作为发光/电子传输层的无掺杂OLED器件,在20V时亮度达到最大值2 612 cd/m2,其最大亮度效率和最大功率效率分别为1.72 cd/A 和1.35 lm/W. 将Ir(PPy)3、PVK、PBD等化合物,分别掺杂到以TCTPA为发光/电子传输层的OLED器件中,均展示出比无掺杂器件更高的亮度及效率.  相似文献   

9.
印刷显示技术是将电子材料配制成电子墨水,以印刷加工的方式制备电子器件与系统.它以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量子点发光二级管(QLED)显示材料、喷墨打印设备以及相关器件工艺的创新和发展为前提.相较于真空蒸镀技术,喷墨打印技术可在大气环境下制作有机发光器件,避免使用昂贵的高真空设备,材料利用率高于90%,适合柔性大尺寸...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新的荧光粉基质材料,本文研究了在紫外线、阴极射线和X射线激发下,三价铕激活的(La,Gd)_2O_2S二元固溶体体系的发射光谱、发光颜色和发光亮度等发光特性随基质组成变化的规律,并研究了三价铕离子浓度对固溶体(La_(0.9)Gd_(0.1))_2O_2S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可见光敏化铕发光配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离子的敏化发光研究一直是有机稀土发光配合物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活体生物成像和荧光免疫分析领域,与紫外光激发相比,可见光激发具有可有效降低背景光的干扰和减少对生物组织的损伤等优点,因此,可见光激发有机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研究受到了稀土探针制备方面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上述配合物中,三价铕离子配合物可获得较高的发光量子产率,且其特征发射为红光,因此,这类配合物在成像和免疫分析领域更加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本文就近年来可见光敏化有机铕配合物的发光机理、敏化配体的类型、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的敏化配体对三价铕离子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指出了要从如何制备敏化配体方面来探索创造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有机铕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首次应用微波法合成了系列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2MgSi2O7/Eu02.+01,RE03.0+2(RE^3+=Dy^3+,Ho^3+,Ce^3+,Er^3+,Nd^3+),对材料进行了XRD,SEM、激发和发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激发峰是由250~450 nm的宽激发带组成,其中,掺杂Dy^3+,Er^3+,Nd^3+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均为主激发峰位于310,356 nm处的宽带谱,掺杂Ce^3+的激发光谱为主发射峰位于280,330,360 nm处的宽带光谱,掺杂Ho^3+的激发光谱为主发射峰位于315,360,400 nm的宽带光谱;发射光谱为主发射峰位于465 nm处的宽带发射谱,该发光归属于Eu2+的4f65d→4f7的允许电偶极宽带跃迁,并且随着Er^3+,Dy^3+,Nd^3+,Ce^3+,Ho^3+的顺序发光强度逐渐降低.余辉衰减曲线显示初始发光亮度最高,余辉时间最长的是Sr2MgSi2O7/Eu02.0+1,Nd03.0+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DCJTB掺杂Alq作为发光层的红色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特性,通过分析Alq与Alq:DCJTB的激发光谱与发光光谱,得出了存在着从Alq到DCJTB的能量传递。同时给出并分析了不同DCJTB掺杂浓度对器件发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报导了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9,9'-联二蒽(9,9'-bianthracene,简称BA)作为发光层,研制了结构为ITO/PVK:TPD/BA/Alq3/Al的蓝色有机发光器件.对该器件的发光及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启亮电压约为12 V,在24 V外加电压下亮度达到最大值2 433 cd/m2.  相似文献   

15.
Coe S  Woo WK  Bawendi M  Bulović V 《Nature》2002,420(6917):800-803
The integr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at the nanometre scale into hybrid optoelectronic structures enables active devices that combine the diversity of organic materials with the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nanocrystals. The optimization of such hybrid devices ultimately depends upon the precise positioning of the functionally distinct materials. Previous studies have already emphasized that this is a challenge, owing to the lack of well-developed nanometre-scale fabrication techniques. Here we demonstrate a hybrid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that combines the ease of processability of organic materials with the narrow-band, efficient luminescence of colloidal quantum dots (QDs). To isolate the luminescence processes from charge conduction, we fabricate a quantum-dot LED (QD-LED) that contains only a single monolayer of QD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organic thin films. This is achieved by a method that uses material phase segregation between the QD aliphatic capping groups and the aromatic organic materials. In our devices, where QDs function exclusively as lumophores, we observe a 25-fold improvement in luminescence efficiency (1.6 cd A(-1) at 2,000 cd m(-2)) over the best previous QD-LED results. The reproducibility and precision of our phase-segregation approach suggests that this technique could be widely applicable to the fabrication of other hybrid organic/inorganic devices.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子设计的手段合成了一种新的咔唑类共聚物,在共聚物的主链上引入富电子的希夫碱基团(—CH=N—),提高了材料的空穴传输能力。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共聚物的发光行为,并结合DSC研究了其热性能。结果表明这种共聚物在340nm的激发光激发下发出蓝光;其高度刚性的分子链结构使材料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27℃),从而使材料的热性能得到改善。该共聚物可以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易于加工成型,有望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蓝光材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的共同掺杂,达到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DLED)电流效率的目的。与常规的在电子传输层中掺杂有机染料的掺杂器件相比,本实验是在Alq(电子传输层材料)与NPB(空穴传输层材料)形成的均匀互掺有源层中,再掺杂染料Rubrene。此种结构,其有源层能有效地限载流子而增加电子和空穴载流子相遇的几率,进而提高复合效率,使电流效率明显提高。同时,有源层的连续生长避免了有机层间界面的形成,改善了器件的稳定性。比较此结构器件与常规掺杂器件的特性,并对其发射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系统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器件结构与发光机理,从有机半导体的能带和OLED器件的结构,分析了载流子在有机物中传输,OLED发光过程,以及各有机薄膜层的作用,指出了如何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提高器件性能的途径。最后概述了OLED器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铒离子的发光和氟氧化物玻璃中形成的氟化物微晶的关系,制备了三种掺饵的氟氧化物玻璃,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样品中形成的氟化物微晶,从632.8nm激光激发时间的发射光谱中,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氟氧化物玻璃基质发光的现象。在氟氧化物玻璃中如果没有形成氟化物微晶,铒掺杂于玻璃中,632.8nm激光激发时激发态的铒离子容易将能量传递给基质并引起基质发光;如果将镱和铒离子共同掺入氟氧化物玻璃中,容易形成含稀土铒镱的氟化物微晶,含微晶的玻璃又叫玻璃陶瓷,由于氟化物的声子能量较小,632.8nm激光激发时激发态的铒离子的无辐射弛豫几率较小,铒离子的发光较强,在玻璃中形成含稀土氟化物微晶可以减小基质的发光强度,这是提高铒离子发光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人行桥在不同环境激励下的振动响应规律,采用Hilbert-Huang变换对某人行桥在噪声激励、车辆荷载、行人荷载以及车辆-行人荷载耦合激励条件下的加速度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噪声激励、车辆荷载、人行荷载、车辆-行人耦合激励条件下人行桥的加速度响应幅值逐渐增大,脉冲指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功率谱幅值不断向高频段偏移。四种激励下,人行桥的加速度响应经过EMD分解后的前五阶IMF的方差贡献率及相关系数较大,且瞬时振幅和瞬时频率呈减小趋势;其能量分布随加速度幅值的增大逐渐增大,车辆荷载作用下其能量熵值最小,能量分布相对均匀。Hilbert-Huang变换对处理复杂环境激励下的桥梁振动响应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本文的分析过程可为同类振动信号处理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